黄嘉慧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针灸科,广东 中山 528400)
小脑出血指的是患者的小脑齿状核动脉出现破裂现象,其大都由于患者吸烟、饮酒、食用盐量过大、体力劳动过度或者脑力劳动过度等不良生活习惯所导致的。患者出现小脑出血病症后,经常会出现眩晕、呕吐、头痛和眼球震颤等表现[1]。当前临床领域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外科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会因患者颅内的前循环动脉行夹闭,导致患者出现术后共济失调的情况[2],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及时针对患者病症采取对应措施进行治疗。笔者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42例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6岁~68岁,均值(48.97±5.02)岁;患者出血量均在10 mL~41 mL,平均出血量(23.56±2.78)mL。对照组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5岁~65岁,均值(49.05±5.23)岁;患者出血量均在11 mL~45 mL,平均出血量(24.18±3.63)mL。两组患者中,均不包含严重的肝脏、肾脏器质性病变的患者,不包含治疗前患有精神疾病或者神经异常的患者,不包含具有药物使用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因病情加重或其他原因脱落的病例,且两组患者均符合国际共济失调量表的标准,两组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协议。经研究,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干预,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控制,以降低颅内压水平,对患者的高血压或者脑水肿病症进行抑制,及时采用凝血药物及止血药物对患者进行止血,在此基础上,应用神经生理疗法(Bobath疗法)及Brunnstorm疗法对患者进行运动及功能的训练,以尽快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
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若是患者的神经系统未出现进行性加重病症,在2 d的时间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可以由专业的康复训练治疗师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诊断后制定针灸计划,找准患者头穴的具体部位后,进行针灸治疗。主穴选择百会、四神聪、脑户、风池和脑空穴,配穴主要根据患者症状,对体针情况进行加减,主要包括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丰隆穴和阴陵泉等穴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常规消毒每天进行一次针灸,采用头穴丛刺的长留针方式,在对患者的头穴进行透刺之后,需要再将进针的深度调整2.5 cm 左右,进而进行捻转,捻转针的速度应以每分钟200次为宜,捻转时间应控制在4 min左右,留置针时间应以15 min为宜,直至拔出长留针[3]。
在入院时、治疗1个月及2个月后,采用共济失调测量表对两组患者的ICARS评分进行评估,分数越低,则证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小脑血肿的体积进行测量记录。
3.3.1 两组小脑血肿体积比较
经研究,在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小脑血肿体积均明显缩小,但实验组的小脑血肿体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小脑血肿体积
3.3.2 两组ICARS评分比较
经研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CARS评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ICA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的I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ICARS评分比较
在小脑出血手术后,患者出现小脑共济失调的情况较多,其主要包括原发性小脑出血和RCH病症,患者患病后经常会出现早期、中期和晚期的临床表现。在早期,患者经常会感觉到眩晕、反应迟缓、判断能力下降等,病症发展至中期,患者的四肢功能会出现严重障碍,运动能力下降,出现运动失调病症,患者的舌头会出现打结的病症,平衡能力丧失,病症发展至晚期,患者言语功能会产生严重障碍,在说话过程中不能对音调进行控制,无法正常站立,智力功能严重下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当前临床领域采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时,治疗效果有限,若是治疗不当,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病症、自主呼吸困难及肺炎,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5]。中医临床领域对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症归纳为“骨摇”范围之内,其大都是由于患者的肾脏阳气不足,气血虚空、气血瘀滞、神经功能受损所导致的运动功能失调情况所导致的,所以必须采取必要措施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干预,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方式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干预,能够通过针刺方式对患者的头穴进行刺激,对患者的脑皮层细胞进行干预,有利于脑皮层功能的重建,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运动功能。由于针刺方式是对中风出现偏瘫的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且其对小脑性共济失调进行治疗的效果也尤为重要,通过针灸透刺法对患者病症进行治疗,针灸过程中对患者的百会、四神聪、脑户、风池和脑空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丰隆穴和阴陵泉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利于通过对患者大脑皮层细胞的刺激,改善患者椎动脉供血情况。丰富基底动脉的血流,对小脑后下动脉的供血情况也具有显著的效果。所以进行早期针灸康复治疗,能够对大脑和小脑的功能进行重建,对小脑出血后手术治疗中产生的小脑损伤情况进行改善,从而有利于修复患者小脑功能[6]。且在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能够制定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方案,有利于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在入院时,实验组患者的小脑血肿体积(26.54±6.98)mL与ICARS评分(45.12±6.58)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1个月及2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的小脑血肿体积(5.42±3.17)mL与(3.46±1.81)m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治疗1个月和2个月后,实验组的ICARS评分(22.58±6.44)分与(18.49±2.3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患者,能够缩小患者小脑血肿的体积,改善患者的小脑功能,缩小ICARS评分,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早期针灸康复治疗小脑出血术后共济失调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