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美丽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山西 太原 030024)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1]。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性交痛及尿痛,尿痛为排尿时尿液刺激水肿的外阴及前庭所致。部分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分泌物特征为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由脱落上皮细胞和菌丝体、酵母菌和假菌丝组成。妇科检查可见外阴红肿,严重者可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外阴常伴抓痕。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急性期可见糜烂及浅表溃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分为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和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对有阴道炎症状和体征的患者,若在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即可确诊。若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若pH>4.5,可能存在混合感染,尤其是细菌性阴道病的混合感染。国外资料显示:约75 %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约45 %的妇女一生中经历过2次或2次以上的发病。笔者于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运用中药“龙五汤”外阴熏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本次临床试验纳入病例9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5例,年龄26岁~56岁,平均35岁;对照组45例,年龄22岁~57岁,平均33岁。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症状和体征[2]拟定。①症状:外阴瘙痒、灼痛、尿频、尿痛、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稠厚凝乳状或豆腐渣样。②妇科检查:外阴红斑、水肿,阴道黏膜红肿,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块状物,擦除后露出红肿黏膜面,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糜烂及浅表溃疡。③实验室检查: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同时具备3项症状、3项妇科检查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阳性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中肝经湿热证诊断标准[4]拟定。①主症:外阴瘙痒、灼痛,带下量多、黏稠,外阴红肿。②次症: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不宁、便秘溲赤。③舌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同时具备至少3项主症,2项次症,参考舌脉,症状持续1周以上者即可诊断。
符合以上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诊断标准的患者,排除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
意识障碍、精神病、抑郁症、高血压患者。
硝酸咪康唑栓,200 mg(1粒),每晚阴道后穹隆用药,连用7 d。
所有患者均采用中药龙五汤外阴熏洗治疗,药物组成:生地、木通、车前子、黄芩、龙胆、当归、柴胡、泽泻、栀子、金银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野菊花、甘草。方法:1 d 1剂,1 000 mL水煎,早晚外阴熏洗,每次15 min~20 min,7 d为1疗程。
参照2002年卫生部修订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吴少祯《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判定。痊愈:所有症状、体征消失,结束治疗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随访1次,未复发;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较前好转,结束治疗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所有症状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分泌物中找到假丝酵母菌的芽生孢子或假菌丝;有效: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妇科检查阳性体征较前好转,结束治疗14 d、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疾病复发;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未减轻或者加重,妇科检查阳性体征较治疗前未见好转或者加重。
参照2002年卫生部修订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根据计算出的疗效指数将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疗效指数≥90 %;有效:疗效指数21 %~89 %;无效:疗效指数≤20 %。
表2 中医证候次症量化计分标准
3.4.1 两组患者治疗后西医疗效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西医疗效情况比较 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62.22 %,治疗组总有效率95.5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4.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情况比较 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 %,两组病例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在祖国医学中属“阴痒”“阴肿”范畴。前阴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部分,它通过经络与脏腑相联系[5]。足厥阴肝经之脉,循行外阴部,《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故本病发病与肝有关。《医宗金鉴·妇人心法要诀》云:“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所以本病发病与湿热生虫有关。肝经湿热型阴痒、阴肿,表现为阴部瘙痒、甚则痒痛,带下量多、豆腐渣样、其味腥臭、外阴红肿,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心烦不宁、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6]。肝经湿热下注,损伤任带,故带下量多、黏稠臭秽;湿热浸渍,则阴部瘙痒灼痛;湿热熏蒸,则头晕目眩、口苦咽干;热扰心神,则心烦不宁;湿热伤津,则便秘溲赤。素性抑郁,或七情所伤,肝郁化热,肝木乘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冲任,壅滞前阴,经脉失畅,发为阴肿。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本病治法应清泻肝火,清热解毒。清泻肝火主方为龙胆泻肝汤,清热解毒主方为五味消毒饮。自拟中药龙五汤即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而成。龙胆泻肝汤苦寒直折,泻肝胆之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方中龙胆草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除下焦湿热,是本方主药,黄芩、栀子助主药泻肝胆之火,泽泻、木通、车前子助主药清热利湿。配伍生地、当归滋养阴血,以防火盛伤阴血。甘草和中解毒,又能防止龙胆草、黄芩苦寒伤胃;肝喜条达,佐柴胡疏达肝气。诸药合用,共奏清泻肝火、清利下焦湿热之功。五味消毒饮是治疗各种疔毒、痈疮疖肿之圣药,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治疗疔疮痈疖、红肿疼痛等一切外科阳证;蒲公英清热解毒,清利湿热,治疗各种热毒疮疡痈肿疔疖;野菊花清热解毒,平肝泻火,是治疗外科疮肿之要药;天葵子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治疗热毒疮疡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散肿结之功。故龙五汤功效为清泻肝火,清热解毒、消散肿结,是治疗“阴痒”“阴肿”的首选方。现代医学认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病原体80 %~90 %为白假丝酵母菌,10 %~20 %为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等。白假丝酵母菌为双相菌,有酵母相和菌丝相,酵母相为芽生孢子,在无症状寄居及传播中起作用,芽生孢子伸长成菌丝相,其侵袭组织能力增强。白假丝酵母菌为机会致病菌,10 %~20 % 非孕妇女及30 %孕妇阴道中有白假丝酵母菌寄生,菌量少,呈酵母相,不引起症状,当全身或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时,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由酵母相转变为菌丝相,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病。西医治疗方法为阴道用药局部治疗和口服药物全身治疗,所用药物为抗真菌药,但治疗不彻底,易复发。由本次临床观察可知,中药龙五汤外阴熏洗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优于现代医学抗真菌治疗法,所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