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八髎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

2020-01-08 07:15陈晓雪
中医外治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电针结肠标志物

陈晓雪,隋 楠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沈阳 110003)

慢传输型便秘(STC)是指便意感弱、排便困难,属于慢性便秘分类中的一种,长期便秘则会导致痔疮、肛裂等病,严重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复杂,主要与人们的饮食结构、情志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有关[1]。本病治疗方法众多,其中电针不但能减轻患者不适症状,且副作用小,极具中医特色。本研究选取30例患者运用电针八髎穴治疗STC,观察患者症状以及结肠传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肛肠医院2017年9月份~2018年9月份住院诊治的60例ST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6.10±14.30)岁;平均病程(7.60±2.34)a。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47.90±12.23)岁;平均病程(6.56±2.06)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及中华外科学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2013年颁布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进行诊断,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以下标准:①至少符合a~f中两项:a.排便费力;b.便质为干球粪或硬粪;c.有便不尽感;d.有肛门直肠堵塞感;e.排便需手法协助(a~e各项每4次排便至少出现1次);f.每周不足3次排便。②不使用缓泻药几乎没有松软大便。③IBS诊断依据不充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70岁;③近3个月未行针灸治疗;④近期未使用促肠道动力药物,如莫沙必利等。

1.4 排除标准

①肠镜检查发现息肉、结肠炎等疾病;②身体状况差,有严重的脏器损坏等;③耻骨直肠肌痉挛或内括约肌失弛缓导致的出口梗阻型便秘;④不能完整参与本次试验,无详细资料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采用电针治疗。选取络属于膀胱经的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①患者暴露下半身,采取俯卧位,以枕头置于患者腹部使臀部抬高,躯干和下肢的角度在30°左右。②确定中髎具体位置:骶骨上缘和尾骨尖连线的中点向两侧各旁开1横指。中髎向上各约一、二横指,分别为次髎、上髎,向下约一横指为下髎位置。③上述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采用40 mm的直径 3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上海华谊医用仪器有限公司生产)针刺八髎穴,行平补平泻法,待患者有向前阴放射感,选用并连接好G6805-2A型脉冲电针治疗仪,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连接一对电极,调档位至低频疏密波,频率为10次/分,输出为方形波,正脉冲波峰峰值50 V,波宽为500 us,负波脉冲峰值为35 V,波宽250 us,强度以可见局部肌肉轻微颤动及患者感觉可耐受为度。每次20 min,每日治疗1次,7次为1疗程,共4个疗程。

2.2 对照组

给予1.2 g麻仁软胶囊(生产厂家: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6 g/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40031)口服,2次/d,饭前15 min温开水送服。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3.1.1 便质、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情况评分[3](见表1)

表1 便质、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情况评分比较

3.1.2 结肠传输试验

参与试验者口服含有20粒不透X线的Mark胶囊,于72 h后拍摄腹部立位片以记录标志物的残留情况。如能排出80 %标志物,则为正常。记录残留标志物具体情况。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痊愈:2 d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好转:3 d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无效:症状无任何改善。有效率=(痊愈数+好转数)/总例数×100 %。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有效率(93.33 %)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3.33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 两组治疗前后便质、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情况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评分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表明电针疗效更显著。见表3。

表3 便质、每次排便时间、排便费力情况评分

3.4.3 两组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残留标志物数量均减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比较,t=-0.706,P=0.4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结肠残留标志物数量比较粒)

4 讨 论

慢传输型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病已被大众所熟识,其形成原因复杂,主要是与人们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精神压力过大、体质虚弱所致。嗜食肥甘厚腻之物,胃肠积热,结于肠道,粪便干硬难以排出。情志因素多为气机瘀滞无法调达。体质虚弱则机能下降,脏腑失于调和,气血不足使胃肠功能减弱,大肠传导失常,最后形成便秘[4]。便秘的发生主要在大肠,又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属本虚标实,所以治疗本病应从整体出发,标本兼顾。

本研究通过电针八髎穴与口服麻仁软胶囊两组间的对比可得出:电针治疗能运用中医辨证,从患者整体出发,使脏腑之气得以调达,恢复大肠功能,有效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比单纯药物治疗更具有特色,更有大量报道充分证明电针八髎穴治疗便秘有其独到的优势。中医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八髎穴的论述,八髎穴之名最早见于《素问·空骨论》,其云:“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卵阴,刺八髎与痛上,八髎在腰尻分间。”而《针灸甲乙经》对于八髎穴的主治是这样论述的,“大便难,飧泻,腰尻中寒”;《千金要方》中有“大小便不解灸八髎”之说[5]。八髎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穴,与足少阴肾经彼此内外,且与足厥阴、足少阴、足少阳互为会结,可以看出八髎穴治疗范围广泛,并在泌尿系、生殖系、妇科等方面颇有建树[6]。中医理论认为,八髎穴统筹一身气血,调节全身气机,并与全身各器官神经有所关联,可以起到调理下焦和通经活络之功效,激活并调理膀胱及肾司开阖之功能,促进二便恢复正常[7]。现代医学认为,八髎穴的深部主要是第1、2、3、4骶神经之走行,而骶神经根走行于椎管内,电针八髎穴可以刺激骶神经,增强直肠感觉功能,增加肠道蠕动,肠液分泌增多,促进肌肉协同运动,从而使排便更加顺畅。常君等[8]认为,骶神经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盆底组织和低位肠段,尤其是左半横结肠、降结肠和直肠肛管,直接刺激骶部的脊髓低级排便中枢,从而产生便意。高希言教授采用针灸八髎穴治疗腹泻、便秘患者,能从根本上改善症状,且无不良反应[9]。陈朝明等[10]研究了排便协同不足及排便传输缓慢对于针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针灸对于改善排便协调方面短时间内有较好疗效,而对于长期来说,更偏向于加快其传输速度而达到排便顺畅的目的。陈璐等[11]通过选取35例慢传输型患者,给予骶神经电刺激疗法,经过系统治疗后,一些排便困难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结肠传输实验也明显优于治疗前,与35例健康受试者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慢传输型便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此问题迫在眉睫。本研究选用骶神经刺激疗法,恢复肠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通过脑-肠轴的作用关系,减慢结肠传输时间,收缩力增强,达到排便的目的[12]。电针八髎穴简单易行,且在中医传统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病机选取穴位,利用脉冲电流直接作用于毫针,增强了穴位局部刺激,并从人体生理及心理两方面进行调节,具有中医特色优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电针结肠标志物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
一例猫巨结肠症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