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丽
河南省郑州市骨科医院下肢二科 450000
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类型,其中下肢骨折占全身骨折的60%左右,老年人群是好发人群[1]。当患者进行手术后,由于老年人群大多自身抵抗能力不足,长期卧床等因素,会造成患者下肢功能退化,因此对术后老年患者加强临床干预对预后至关重要。模块式教育计划是临床针对骨科患者创建的一种干预方法,本文采用模块式教育计划对术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干预,旨在分析其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113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共56例,男38例,女18例;年龄66~75(70.33±4.17)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2例,外力撞击28例,高空掉落6例。实验组共57例,男37例,女20例;年龄65~78(71.60±5.15)岁;骨折原因:交通事故23例,外力撞击29例,高空掉落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X线片检查确诊均为下肢骨折,家属及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非骨折引起的下肢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采用常规骨科护理方式,保持患肢日常清洁,给予患肢正确的体位摆放,指导患者正确饮食,连续干预3个月。实验组增加模块式教育计划,首先建立临床干预路径小组,以护士长为组长,2名责任护士构成,共同制定出临床干预路径表,确定临床干预方法及内容。模块教育内容:(1)专科教育模块:在患者术后由医务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一对一宣教,宣讲疾病的机制及手术效果,告知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并讲解处理办法。(2)自主干预模块: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医务人员对患者患肢进行低强度的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翻身,宣讲早期活动的优点,防止患者出现抵抗心理。(3)疼痛干预模块:当疼痛较为剧烈时可采用异丙嗪(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111)药物镇痛,并及时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转移其注意力,并调整其体位减轻疼痛感。(4)康复模块:当患者在术后的病情得以控制后,医务人员即可进行康复干预,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指导患者膝关节屈曲伸展,髋关节外展内收等动作,并进行肌力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肌力等长训练等,最后指导患者立位平衡训练及步行训练。30min/次,2次/d,持续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下肢功能: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2](FMA)评价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分值越高代表功能恢复越好。(2)疼痛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价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感觉的改善情况,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感越强烈。(3)记录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发生的并发症人数。
2.1 两组FMA、VAS评分对比 干预后实验组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VAS评分比较分)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P<0.05。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下肢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目前常采用手术的方式进行内固定治疗[3]。有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在术后会出现功能退化、疼痛增加现象,加强老年患者术后管理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效果[4]。在骨科临床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常用的干预仅是常规记录患者病情,进行对症的饮食及心理干预,不仅效率低下,并且对患者功能恢复效果甚微,因此应进一步研究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管理模式。
模块式教育计划是临床医务人员根据常规干预所创建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此方法代替了传统的问卷调查而进行的临床护理,而是通过临床路径表与计算机相结合而生成的模块式教育方法进行干预[5],不仅可以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可以提高患者兴趣度,从而促进康复效果。从临床研究中发现,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在术后极易出现下肢功能障碍,虽然内固定手术方式可恢复患者的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但是患者经过内固定术后,由于长时间制动,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现象,大大降低手术效果。通过临床干预后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下肢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模块式教育计划对于术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模块式教育计划通过专科教育的方式使患者了解病情及积极参与治疗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加对患者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避免患者术后因长期卧床而引发的肢体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手术效果,改善下肢功能。对比两组疼痛度发现,实验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表明模块式教育计划在患者术后进行疼痛模块干预,根据患者的疼痛度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从而降低患者的疼痛度。
老年骨折患者由于机体代谢能力下降,长期卧床及疼痛等因素,使患肢长期处于被动姿势状态,不仅会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同时会增加对管腔的刺激,导致血小板凝集反应加剧,使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6];另外患者长期卧床及制动时导致患者压疮及骨折愈合不良的首要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现,实验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这可能是实验组采用模块式教育计划进行针对性的模块护理,对患肢进行康复锻炼不仅可以改善下肢功能,而且可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的通畅性,从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在自主干预模块定期为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自主定期翻身,可以避免足跟部、骶骨部长期受压而形成压疮,当术后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低强度的训练会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避免并发症的出现。
综上所述,模块式教育计划可改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下肢功能,缓解自身疼痛,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