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志惠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标准制度的落实和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设,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基于此,人们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而言,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已经无法契合时代发展的情况,成为了脱离实际、背离现实的存在。故此,基于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被提上日程,其应用的研究探讨成为了当下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新课程标准的规范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实践性教学成为了教学的主流,这也与建构主义的核心价值不谋而合。本篇文章在此,就初中生物在建构主义下的教学设计,及其相关的应用展开以下研究。
关键词:建构主义;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4-0087-02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学的相关设计和基本的理论知识研究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成为了现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探索的问题。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了教学设计这一理念,经过多年发展,在国际范围内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但是,我国的教学设计偏于理论化,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依旧面临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愈发明显,加之新课标的新要求,使得我国的教学设计弊端日渐暴露,进行更高水平的教学设计成为了必然。故此,建构主义应用到教学设计中成为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抉择,并成为了有效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
1建构主义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原则
1.1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教学的设计工作来说,建构主义是否能够完美契合设计方案与学生息息相关。两者之间的共存关系一直存在较多的争议,业内外的学者和专家各执己见,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以此来探索一套能够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建构主义教学设计[1]。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表明,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建设能够契合建构主义理论教学设计最为关键的点,也是最为重要的点。而在信息化时代,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已经有了最基本的模式,这也对始终保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在建构主义的背景下,初中的生物教学设计应以学生为主,相关工作的进行也应基于学生为基础,进而更为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
1.2重视学习情境的建构
在传统模式下的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不会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建构,所处的课堂也较为死板,没有生动性,无论是课堂的氛围和教学的气氛都会显得压抑。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过程会越来越困难,对学习的兴趣会逐渐降低,进而产生厌学心理和排斥心理,这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综合提高的教育目标大相径庭。而建构主义应用到情境建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提起学生的兴趣[2]。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要结合实际展开的,与社会环境和现实情境有着决定性的联系。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能够促使学生结合自身认知看问题,结合认知结构学知识。这里要注意一点,一旦出现了学生无法学习新知识的情况,就容易出现学生的适应能力下降,学习质量下降,这是教师需要格外关注的。除此之外,情境的建构还能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和内容,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效益。
2基于建构主义的初中生物学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2.1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知识的原理、内容和基本目标是教学活动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这一部分需要进行具体的编写工作。以教学目标的分析为例,在分析生物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再一次地了解和掌握生物课本中的知识,以此来确定需要传授的知识、基本概念和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着手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目标和分析工作的限制,改变传统、模糊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因此,建构主义的应用是必然且必要的。在建构主义的大环境影响下,教学工作有了更加长远和规范的目标,教学活动更加地具体和细化。目标分类和分层成为了现实,过于抽象和虚妄的现象得以更正,教学目标的逻辑关系和条理性更加明显,整体编撰更加地凸显优势。比如说:在学生学习DNA和RNA这一课节时,教师可以制定让学生自己研究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本和资料,来研究遗传信息储存的位置和DNA的基本情况。同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的科技书籍,让学生了解遗传专家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式,并向他们看齐。此外,教师还可以制定让学生证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的课题,以此来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3]。这里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第一,在教学目标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摆脱一书到底现象的存在,不能采用模板教学的方式,需让学生不单单是学会什么、理解什么,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发展兴趣,热爱学习,以此来确保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第二,要把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实现不同个体的全面发展。并且,学习目标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它们可以不一致。此外,学习目标往往还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个体由于知识背景和兴趣的不同,在学习目标上不尽相同,因此应加以区分。
2.2对学生特征的把握
在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服务的对象同样是学生。在建构主义下,要想让学生能够自觉地、自发地、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其生动地、个性地、高效地进行学习,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分析学生的基本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发育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不同学生在同一个课堂中的学习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了优化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质量,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设计是很有必要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设计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总体上讲,学生基本特征的分析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细化来说,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的是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而非智力因素则偏指与学习有关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学习动机等。
2.3对学习内容的筛选
在传统模式的教学活动中,学习的内容通常是照搬课本、依托教材的,超纲学习的现象通常不存在,甚至于一些教师会直接删减课本中的知识,只传授一些所谓的重点和难点,忽视了学生的均衡发展[4]。但是,在新课程标准制度下,传统模式中的教学方式和教材内容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滞后性,无法契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无法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各地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学习内容,发掘新知识和新素材。尤其是对于一些内陆地区,环境较为恶劣,一些生物生存空间较为狭窄,一些生物实验无法有效进行。比如说: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这一实验教学中,一些内陆地区水源稀缺,草履虫的抓捕工作十分困难。故而,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将草履虫改成金鱼,让学生通过对金鱼的刺激实验,延伸到对草履虫的刺激实验。与此同时,教师应脱离教材大纲的束缚,可以将一些关联性强的单元整合到一块进行教学,进而让学生能够串联不同的内容,加深记忆的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2.4对教学方法的设计
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点上看,它强调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教学活动不应具备固定并且统一的教学方式,而教学方法的设计亦然如此。细化地说,教学方法的设计可以从支架式、随机式和抛锚式等方向入手,以此来结合具体的环境进行教学活动。这里以细胞核的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行支架式教学。具体可以从提问题进行,问学生人来自哪里,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回答说人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之后,教师可以顺势导入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引入学习主题。同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了细胞结构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细胞结构中的哪一部分遗传信息。之后,创设一个独立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多莉羊的生活经历”探究材料,让学生进行探索。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工作而言,给予建构主义背景下的教学工作依旧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发展的道路还很长。故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以新课程标准为教学准则,合理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通过定项針对,专项处理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应用,进而为我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建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焕.初中生物学课时学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2]张路恩.应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J].生物学教学,2016,41(12):15-16.
[3]马倩.初中生物学问题串教学的应用研究[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16.
[4]徐德发.建构主义理论下的生物学教学设计[J].吉林教育,2012(26):59.
(责编: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