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凡贞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主旨就是德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教师要在具体形象化的事例中提高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要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启发作用,运用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创设生活情境,达到育人效果,家校合作,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养成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35-0163-02
【Abstract】The 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course is moral education,its purpose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moral character.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moral judgment and behavior choice in concrete and visualized cases,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inspiring examples,and use incentive evaluation to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happiness of success.Create life situation,achieve the effect of education,home school cooperation,cultivate good behavior habits,so that they can grow up healthy and happy.
【Keywords】Primary school;Moral education;Formative education;Effective way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期,在小孩子时代已经受了良好的教育,到青年的时候,自然可以减少许多问题。“慎始则善终”,这是必然的结果。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为人的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
1.榜样引导是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1)立足课堂:运用教育资源
道德源于生活,也需融入生活。 教育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正确运用"榜样教育"的案例,方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意义。榜样教育要引导学生从身边具体、可感的人物中选择效仿对象,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习《灾害无情人有情》这一主题时,我开展了《灾害背景下的榜样教育》的主题活动,学生课前调查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榜样人物,例如,在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领导人就在现场,有他在,全国人民都放心;许许多多的武警官兵在行动;医务工作者在行动,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抢救伤员;全国人民在行动,而这些不断涌现的榜样及其产生的力量,正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所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是我们全民族学习的榜样!
当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在榜样的带动下,总是迸发出,一种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的精神。许许多多的普通人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勇气和担当。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演绎着一个又一个平凡又动人的故事。于是在活动中,让孩子们向这些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守护安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呵护百姓生命的平凡英雄学习,让他们了解体悟,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2)指导生活:榜样指引前行
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去捕捉鲜活的课堂资源。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道德信仰,外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实际行动,从而达成知行合一。
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国,榜样更是层出不穷,从维护祖国统一、抵御外来侵略,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到前仆后继,保卫祖国的民族英雄;从文学大家到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他们为民族、为社会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学习的榜样,还有学生们课前通过微信推文、每日新闻、今日头条等搜集到的榜样故事,中高年级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学习榜样的精神品质。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关注榜样教育的育人效果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
2.运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效的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更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要以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及时的鼓励是非常有效的,因此,我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树立榜样,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氛围,让学生通过竞赛看到自己的闪光之处,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孩子都希望能受到表扬。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及时的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竖起你的一个拇指,一句夸奖的话、一朵小红花,都会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公平的、亲切的,使他们能够全面认识和评价自我,从而增强信心,鼓起上进的勇气,同时更激发了他们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兴趣。
道德与法治课应该让学生展示学习的成果,体会学习的成功喜悦,才会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我们要努力转变观念,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才能,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为学生的道德学习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这就是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3.创设情境,达到德育教学的育人效果
(1)利用实际生活,创设真实情景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利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设计教学活动,可以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展现教学内容情境或收集与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或照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进行“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德育教育。如,《给垃圾分类》,我与学生共同收集了许多垃圾实物或图片:果皮、纸屑、废旧电池、过期药品、碎玻璃、垃圾袋、碎砖头等等。要求学生给垃圾分类。此活动目的在于学生操作时必须同时思考哪些垃圾有毒有害的,哪些是可回收利用的,摆放、移动学具,给垃圾正确分类。孩子们积极表达自己对各种垃圾分类的不同意见,和老师一起思考、讨论。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有效的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优良品质,达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模拟场景,创设问题情境,学会关爱他人
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促使学生不断思索,不断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从而真正主动地获取新的体验。如,二年级《帮帮残疾人》让学生用单手穿衣,蒙眼走路等活动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让学生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唤起了学生对残疾人的关注,深刻地体验到了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残疾人为达到目的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进了对残疾人的尊重和关爱。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使学生学会关爱他人,也是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4.家校合作是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1)營造轻松愉快家庭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性逐渐增加,心智不断成熟。再加上孩子进入学校后,学生的学习负担使他们处在一种紧张的学习“压力场”内。如果回到家中,父母仍然时刻不停地提出学习任务,必然使子女处在一种烦燥的心理状态,引发子女与父母间的冲突。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过分重视子女的学习问题,为之发生冲突的大有人在,因而创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适当转换谈话主题,父母要学会倾听,变“独白式”的说服教育为父母子女间的对话交流,共谈心扉。父母尊重子女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成人感,使子女愿意把自己在学习、生活、交友中遇到的困难倾诉给父母,这对于减轻子女们的心理焦虑、维护他们自身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2)密切家校联系,健全家教机制
学校每学期都举行家长开放日,各个班级在开放日期间邀请十几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家长到学校里来听课,观看孩子在课堂上、在课间活动中的有关表现,对学校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帮助学校和教师改进工作。同时,我们还进行优秀家长事迹报告会、家长读书征文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了系列化教育,推广家教科学知识。针对互联网信息时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家庭教育研究会,面向家庭,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重点,在家长中巡回举办家庭知识报告会,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正确知识。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孝心教育”、“当家一日”、“一帮一献爱心”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子女在家庭实践德育提供机会和条件。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老师要用真情和爱心来关爱感化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云会.教育研究与教师成长[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