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伶 霍凤巧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部署,发挥示范幼儿园的引领作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锦屏幼儿园与湖南省永顺县至尊宝宝幼儿园自2018年开启了为期三年的结对帮扶。通过总结与探析幼儿园的帮扶途径,希望给予更多幼儿园启发。
基于现实开展调研,找准切入点。调研是指导教育帮扶实践的科学依据,是精准开展教育帮扶的认知来源。它是一个双向认知和对比互通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被帮扶幼儿园基本情况的初步了解,也不仅是被帮扶幼儿园单方面简单提出自我需求的过程,而是帮扶幼儿园“我有什么”和被帮扶园“我想从你这里学到什么”的融合体系。
结对初期,两所幼儿园首先是通过开展交流帮扶座谈会,互相介绍自己的园所情况;其次,园长及骨干教师亲赴被帮扶园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被帮扶园实际需求,系统诊断被帮扶园存在的问题,议定基本的帮扶框架;再次,以来访为契机,突破本园个体的区域范畴,不仅在本园进行参观学习,还精心安排其参观其他优秀园所,更大程度地开拓教育帮扶思路。
基于岗位开展结对,建立责任制。教育帮扶是一个精准、动态、专业、综合的过程,只有从多方面、多维度来实现园所整体性的协同,才能实现被帮扶园良性有序的发展。在建立帮扶工作框架的思路前提下,从园所整体管理的角度出发,厘清不同岗位的帮扶需求和标准,建立一对一的帮扶责任体系,梳理形成“订单式”帮扶责任清单,确保帮扶工作扎实到位。
幼儿园通过前期调研,与被帮扶园达成一致,成立结对帮扶领导小组,不仅设置专人负责结对工作,随时给予可行性指导和协调,还结合园内不同岗位特长,有针对性地在园务行政管理、园本教研、教师培训、物资支援等多个维度,对被帮扶园开展全方位、立体式的层级帮扶支持。
基于动态开展帮扶,重视实效性。教育帮扶,“育园”犹如“育人”,通过双方园所的不断沟通与科学分析,及时把握每一个“生长点”,促成被帮扶园递进式发展。在教育帮扶中,不能只停留在对事务简单的个案支持上,最重要的是本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帮扶教育初心,真正将方法论和思辨意识给予被帮扶园,通过打造一支乐学、善思、肯干、能干的教师队伍,实现教育实践的可持续发展。
“引进来”:开启无保留的共享。幼儿园邀请被帮扶园的园长及骨干教师多次来園实地跟岗,给予被帮扶园原汁原味的学习机会,全面开放幼儿园管理及活动日程,通过跟岗参加园务会、新秀磨课、家长开放日等丰富的环节,让被帮扶园全面了解幼儿园自主活动的开展,更新管理理念,达成教育共识。
“走出去”:重视一线的实操。幼儿园园务管理团队和一线教师多次远赴被帮扶园开展长达数月的支教帮扶,通过带班实操、专题讲座、送教上门、教师培训等多种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师对幼儿园工作的学习和领悟,促进教师反思与成长。
线上:发挥新媒体的应用。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及时传达最新的教改信息资料,将专家讲学、优质课、大型活动策划方案等教育教学资源,通过QQ、微信、网盘等多种方式进行分享;同时重视新媒体在教育帮扶中的远程应用,如利用腾讯视频等,以在线共享的形式同步开展,推动被帮扶园保教工作的改革。
物资:关注配备后的系列工作。在物资帮扶上,不只提供物品,更加关注物资发挥的实效。如精心挑选玩教具的同时,还开展教师玩教具制作培训活动。
教育帮扶并不是教育模式的简单复制,不是单纯的“拿来主义”,而是从地区和园本出发,鼓励被帮扶园消化和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架起了城乡幼儿教育互通的桥梁,加强了地区教育的交流,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锦屏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