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玲
【摘 要】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关系到学生是否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顺利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在提升数学教学成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数学教师自身进行积极的教学尝试,还需要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支撑。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提升高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注重教学形式改革、注重教学方式引导等具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是众多学科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是以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综合素质为教学宗旨的学科。随着年级的升高,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显得更为迫切。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明显较低,而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内因,要想提升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教师可以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尝试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有效情境,培养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数学学习亦是如此。随着年级的升高,部分高年级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难度在加大,遇到难懂的数学问题,他们往往会产生退缩的心理。不利于学生数学的自信心确立,自然也会影响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作为数学教师要看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一般而言,在实际教学中,我会通过创设情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学习“变量”一章时,为了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我先将班级的班长的体重和身高作为参照物,将班长这几年的身高和体重进行具体数目的呈现。然后让学生预习有关的知识,之后,在课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预习认知和我所呈现的身高和体重的具体数目,自由表达身高和体重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环节,回答正确且全面的学生将会获得“分析专家”的称号。如此,通过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动力,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心理,为兴趣持续奠基。
二、注重教学改革,分组确定研究任务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虽然很多数学教师认识到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降低了数学的教学效果。为此,进行数学教学的改革是必然的,数学自身难度是固定的,但是教师的教学形式是活的。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分组探讨,让学生体会到主人翁的感觉,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教学环节,我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并为不同的小组布置了不同的研究任务:百分数的意义、小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利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等。在不同的小组完成了自己的探索任务后,让不同的小组说一说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而别的小组在聆听的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小组同学的互相团结精神,提升他们的思维交换能力,同时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聆听的能力提升。最后,结合学生们探索的数学结果,我找出他们学习薄弱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如此,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在课堂的地位得到了保障,他们的自主学习动力得到了提升。
三、注重方式引导,纠正自主学习方向
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十足当然是好的,但是,在现实中,部分小学生有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让自己自行学习,不管学习成什么样,都是最好的状态。还有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心理,遇到问题也不懂得交流和变通,导致自主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为此,数学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支持,在必要的时候要给予学生引导,及时纠正学生的学习方向。
例如,在“周长与面积”的讲解中,为了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形成稳定的认知,我给学生出了几道有关的习题,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做题。在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给予他们观察,发现部分学生自主探索的计算方式依然容易混淆。看到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向错了,我自然第一时间给予了学生纠正,并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提醒。如此,学生们最终在我的引导找到了正确的自主学习方向,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沿着既定的方向迈进。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任务繁重,学生年龄期较敏感,提升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的路途显得较为漫长和艰辛。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是决定教学成果的基本因素。因此,如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当下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重要话题。通过相关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注重教学形式改革、注重教学方式等几种教学模式,希望本文的教学观点可以带给学生实际的学习动力,同时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华夏教师,2019(20):9-10.
[2]檀子禄.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教育科學论坛,2018(26):24-28.
(作者单位:义乌市后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