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萌 杨燕 曹伊雯 张钧源 闵晓文
【摘 要】现代企业工作中审计工作必不可少,但审计工作开展时难免会遇到风险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营的顺利进行,甚至影响到内部资金的安全性。文中以审计工作为着手点,分析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具体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
【关键词】审计工作;风险因素;应付策略
引言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快速发展,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着愈发复杂的环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审计工作风险问题逐渐突出,影响到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企业审计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制定合适的审计方案,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1.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
1.1资金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重点需要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以及运营过程进行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不同企业的内部情况不同,资金运作也具备一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增加了内部审计的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企业需要资金满足发展需要,因此需要做好融资工作。但不管哪一种资金来源,对于企业而言,都会造成负债的增加,从而增加负债风险。第二,企业的投资行为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投资就是将企业的资金投入相应的项目中,但投资本身有一定的风险,投资失败造成的损失也会对企业的日常运营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现金流风险。现金流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质量。现金流不充足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最终引发企业的破产。
1.2财务信息失真造成的决策风险
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是对企业的资金和账目进行更好地管控,从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内部审计的信息提供需要保证真实性,从而为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不高以及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等问题的存在,在具体工作中可能会造成各种纰漏,严重影响信息的有效性。这些不真实的信息到了管理者手中,将会影响决定的科学性,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风险。
1.3内部审计与企业业务需求不吻合
内部审计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企业的发展服务的。但当前,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因此与企业的业务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导致两者无法有效配合,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这种管理模式的缺陷,将会影响企业业务开展的进度,不利于在市场中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1.4财务操作不当造成的风险
当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不断完善,各项法律的出台为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也在受到各个方面的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受到严厉打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工作人员的失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企业向社会披露的财务信息也会受到各个方面的监督,因此这种小错误也会导致企业信誉的下降,最终造成经营危机。
2.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
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并根据企业发展不断完善,才能降低内部审计风险,保障审计工作实施。现代企业治理框架下,内部审计部门要在不受任何影响控制情况下执行内部审计活动,审计部门经费、人事、内部管理和业务开展等方面具有相对独立性。有条件的企业应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首席审计执行官,并赋予随时向董事会报告的权力。
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要明确表明对内部审计的支持,赋予内部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利,审计负责人应履行双重报告职责,即向董事会报告业务工作,向高级管理层报告行政工作,并不受外界因素限制。除了报告外,企业要加强内部审计作用发挥,还应让审计人员定期参加有关财务、机构治理、企业管理等监督职责的会议,不仅有利于企业构建 “大监督”体系,形成自我监督合力,还有利于审计咨询作用发挥,尽早提出高风险、系统、流程或者控制等事项,促进企业管理体系完善。一般来说,很多中小型企业自身管理体系也存在不足,例如对信息和数据分类不够准确详细等。但实际上,仅仅依靠企业的数据进行审计业务,难以获取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这就导致审计人员也容易被表象所迷惑,阻碍了企业审计活动的顺利开展。企业还可以利用复核技术,将内部财务信息审计工作扩展到其他信息业务的审计活动中,目的是通过加强对财务信息管控来降低审计风险发生。
2.2建立财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系统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应该随时关注资金的运营情况也业务需求的匹配程度,并重视做好全面的预算管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能降低融资的风险。企业的预算管理,需要保证全面性,财务部门需要对各项业务进行全面考察,同时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制定经营目标,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具体情况对预算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月度或者年度考核中,需要重视预算与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突出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还应该及时总结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重视信息的反馈,不断优化预算制度,降低内部审计风险。
任何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以及风险的类型,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首先企业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其次需要做好风险的正确评估工作,最后还需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预警工作,不断健全预警体系。通过将风险预警与风险评估相结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风险进行判断,在投资方面、债务偿还方面以及资金流动的管理方面进行预警。做好预警工作的前提是对相关部门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采集,从而及时发出生产经营的风险信号,并做好及时有效的处理,降低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损失。
2.3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一方面是产品本身的品质,另一方面就是企业的软实力,比如制度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其中,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需要重视团队业务能力的提升。具体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及时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掌握当前财务信息管理的必备知识,做好报表的及时制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具体可以通过讲座或者培训的方式帮助员工及时更新知识体系。(2)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各个部门的功能与职责,熟悉企业各个部门的业务模式与生产经营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风险来源,做好預防措施。
人始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制约因素,加强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下四点: (1)严格从业人员门槛。对拟从事审计的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考核,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区分专业进行考核(2)加强后续教育,鼓励职业资格考试。后续教育不仅要包含业务培训,更要注重职业素养再教育,提升内审人员职业道德。企业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鼓励参加相关培训,更新知识储备。(3)科学组建审计团队。根据不同的审计工作,选取具有合适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审计人员组建团队,赋予任务,最大程度保障人力资源合理应用。(4)实施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董事会要制定合理的考核措施评价审计工作成效,考核审计人员。企业要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调整考核结果较差的人员,奖励考核结果较好的人员,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职业发展的重要依据。
2.4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
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保证监督工作的落实。一方面,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监督对象,并逐渐完善内部的规章制度,明确监督人员和考核人员的责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控制风险。第二,企业需要接受外部的監督,接受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国家的监管,及时听取有关意见,积极改进,提升抗风险能力。企业内控制度落实的出发点就是岗位分离制度,全面落实内控与管理工作。内控制度落实通过控制内控岗位实现,保证所提供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以内控岗位分离为出发点,将岗位分离制度落实到各项经济活动中,实现各个岗位之间的监督、牵制,实现内控的目的。
3.结语
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着一系列风险。这就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审计工作,采取科学合理策略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控制。企业开展审计风险控制工作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世军.风险导向审计在企业审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论,2019(23):176-177.
[2]李廷勇.中小企业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的研究[J].纳税,2020,14(06):182.
[3]邹阳.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4):228.
[4]赵佩芝.新时期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探究[J].山西农经,2018(22):98.
[5]郭光敏.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J].财会学习,2019(27):170-171.
作者简介:于晓萌(1999.11-),女,北京朝阳人,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
杨燕(1999.09-),女,云南大理人,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
曹伊雯(1999.12-),女,四川成都人,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本科生。
张钧源(2000.12-),男,新疆吐鲁番人,蚌埠市蚌山区安徽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
闵晓文(1999.03-),男,江西南昌人,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