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线上教学之我见

2020-01-07 08:24谭杰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48期
关键词:线上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谭杰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实况,指出线上教学带来的变化,研讨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教师如何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提高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指导的能力,提高线上教学的实际效果,推动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线上教学;观念变化;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2020新年伊始,疫情突袭。封城、戒严、停课,全国人民奋勇战疫。但停课不能停学,线上教学迅速展开,教师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主播”群体。突破传统学校模式,更新观念,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线上教学带来的新情况、新变化。

一、新问题——教学方式与反馈评价体系的改变

首先,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突然化身“主播”,拿着麦克风,面对电脑授课,无法直观感知学生的状态以及课堂效果。在传统课堂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些教学活动:学生在黑板答题展示、学生面对面小组合作等无法开展。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掌控全班,教师的威严会让学生正襟危坐,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而线上课程,学生的学习行为难以有效控制,“机器在线人不在”的现象并不是个例。

其次,反馈评价体系的改变。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独自学习因缺乏学习氛围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稳定。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时反馈无法把控,授课内容对学生而言,究竟是深是浅无从得知。而传统评价最重要的手段——考试,在线上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失真性,比如,在2020年4月我校的一次线上高一历史月考中,抛开知识的因素,学生答完全卷的比例只有87%,但平时这个比例在99%以上,这87%中还有不少与参考答案雷同的答卷。

二、应对——顺应潮流,调整教学方式和反馈体系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鼓励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与探讨,深入掌握所学专题的内容,并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动态的、实时的监控与评价,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要及时、准确地通过合适渠道向学生反馈某些结果信息,主动告知或引导学生自己寻求改善学习的方式方法”。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这一课为例,来说明依托信息技术手段的快捷性,及时调整反馈评价体系。

(一)诊断课前作业,教学有的放矢

在本课中,笔者通过钉钉软件中家校本布置课前作业:预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用表格简述中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丝织业的主要成就。先学后教,以问题来设计具有探究性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笔者设置抢答、连麦等环节,用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后台可以即时看到学生每题的得分、答题时间、正答率等答题情况,及时了解到学生知识点的薄弱处,并及时调整上课内容。如图:

显然,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在教学和评价中,实时依据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状态、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整,使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更强了,也使教、学、评三者相互促进,最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精心设计多种在线学习活动方式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树立指向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有效设计教学过程。在线教育能赋予我们新的学习形式,以前在线下很难操作的一些教学形式和手段变得容易起来,因为在线教学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大量可利用的资料,相比传统的面授,在线教学中课堂的呈现方式更加多维,技术的运用也更加便捷。

众所周知,教学行为的本质是通过教师教的行为来促进学生学的行为,这个过程不在于教师教得多好,而在于学生学得怎样,于是,教师在线教学的重点不需要放在自己的教学内容讲得多好,而应放在精心设计出有效的在线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分享等主动学习的行为得以实现。比如,在课前,设计微课,利用网络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微课,完成任务,记录存疑。在上课中灵活采用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探究、成果交流展示、个别指导等方式。课后,延伸拓展、反馈点评、总结提升。

(三)采用“主题引领+问题链导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绝不是取决于对现成的历史结论的记忆,而是要在解决学习问題的过程中理解历史,在说明自己对学习问题的看法中解释历史”。

以本次线上教学其中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深奥难懂的,对这种理论性强的知识兴趣不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设计,使枯燥的理论性内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因此,笔者将本课的教学主题确定为“马克思是否让世界变得更好?”

问题1:马克思为什么要改变这个世界?

材料一:示微课(马克思生平)

材料二:思墓碑写到:“其他哲学家是用不同的方式解析世界,而马克思却要改变这个世界”。

材料三:毕业时马克思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他选择了一条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却时刻承受着种种巨大压力的职业。马克思精神境界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也是他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问题2:马克思怎样改变世界?马克思要把世界改成怎么样?

29岁的马克思写下《共产党宣言》。著作非常丰富,他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共50卷,中文第二版60多卷,而该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构建了一套庞大、丰富、完整的科学社会思想理论。

问题3:马克思真的让世界变得更好了吗?

材料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

——恩格斯1890年德文版序

材料二:事实上,马克思被邀请参会好像是很匆忙的事情,因为在会议之前的几个小时,他才收到克里默正式邀请他参加的短信。

——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第362页

材料三:到了1883年,马克思去世前后,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阶级运动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赵连文《“马克思主义”一词是何时提出并开始使用的》

通过课堂安排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的“逆袭”。

教学设计中的三个环节没有直接给出结论性的答案,但在每一个环节都围绕教学主题这一灵魂提出了充满趣味性又具引导性的问题。环节一从马克思崇高的人生理想、道德这个角度去看待这一理论产生的原因,是为了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生动的人。环节二由兴趣上升到理论的思索,“他要把世界改成怎么样?”吸引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去思考。最后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化解疑难,总结提升。整个教学设计始终按照“学生是否喜欢、理解、学会”这个标准,逆向设计,使学习活动由浅入深,使学习过程从封闭走向开放。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全面促使学生能力的发展,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更新理念,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功能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教师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教师要迎难而上,唯有更新观念,充分利用新技术改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提高信息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指导的能力。目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生事物已经在许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但是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心理健康、如何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合作学习方式等方面仍需要探索更多的可能,技术仅仅是手段,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设计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合作、探究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两者结合必然可以产生惊人的化学效果。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长处,丰富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技术的发展和方法的运用都要回归教育本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线上教学课程改革教学设计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