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玉宣
【摘要】“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皆可学语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改变机械、粗糙的作业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在练习设计中以学生为本,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动手操作性和亲身体验性的语文作业,将课堂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注重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促进知识的巩固积累,发展智能与情感,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作业;回归生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中进行教育,教育也应以生活为中心。作为一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若能与生活联系,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显得有活力。要想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状况,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必须把学生从抽象的、机械化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语文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是巩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作为教学过程中重要一环的练习作业,理应在练习设计中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与生活、社会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回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促进知识的巩固积累,发展智能与情感,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本,设计回归儿童生活世界的语文作业,让语文作业在儿童生活世界中“开花结果”呢?
一、设计动手操作性的作业
爱玩爱动是学生的天性,语文作业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形式丰富、趣味性强、动手操作的语文作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运用课内知识感知同类事物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深化语文理解能力,增强书本内容与学生實际生活的联系。这样的作业学生才有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去完成。
1.画一画
“学生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小学生都喜欢涂涂画画,我们的语文作业不能囿于读读写写上,可根据课文内容特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如上完像《桂林山水》这样写景的文章,可以布置学生为课文画插图;上《爬山虎的脚》时,就可让学生按课文内容的描述画画爬山虎的脚。再如,上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后,我就让学生根据课文的五个情节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画五幅图。有些学生画得特别生动形象,尤其是“顶峰歼敌”那些壮士的神态、动作。这种类型的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课文内容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2.查一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有些课文内容是远离学生的生活背景的,他们往往难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布置学生上网或其他途径查找资料了。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查阅相关的资料,在查阅中自主理解课文背景,就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了。比如上《难忘的一课》,课前就让学生查查台湾“光复”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到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做一做
为了不让语文作业拘泥于机械、重复地抄抄写写的作业中,也可利用语文教材单元主题或者节日主题,让学生做手抄报或做贺卡。手抄报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一种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比如利用“国庆节”给学生布置做“祖国在我心中”的手抄报;利用“教师节”或“母亲节”,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卡片,当成礼物送给老师或母亲,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会感恩。
二、设计亲身体验性的作业
亲身体验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亲身体验的事物会给我们大脑留下深刻印象,加深记忆。要结合语文教学,设计体验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悟生活,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这样的设计将教材与生活联系起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掌握知识,增强认知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充分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充分感受语文的魅力。
1.开展观察活动的体验
新课程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习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因此,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体验生活才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例如四年级的习作,写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要求写出动物的特点。安排学生写这篇作文之前,就应该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养小动物,并随时观察它。这样学生在养小动物的过程中,才能随时深入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获得真实的体验。有了这样的观察体验,才能准确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对动物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养小动物的观察体验性作业,不光能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和爱心。再如描写家乡的一处景物的习作,首先要组织学生去大自然观察体验,就要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利用周末带学生游山玩水,亲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让学生用眼去看,用心去感受家乡的美。
2.看电视、电影,感官体验
只要是学生亲眼看到的,就能够加深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看电影、电视是学生最喜爱的节目,针对于此,我们可联系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观看节目类型的作业。比如上完《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看看《开国大典》这部电影,这更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九月开学初,就给学生布置看看央视《开学第一课》的节目,看完后可组织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再指导他们写一篇观后感,这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