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任务驱动法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论述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及注意事项,旨在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任务驱动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106-02
任务驱动法是以任务为中心与主线,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提高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传统的中职学前教育实施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很难根据自身专业去自主学习,以致缺乏学习主动性而处于应付状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法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学习实际,与学生未来教育专业相结合,让教学更加贴近学前教育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更具实效性。任务驱动教学法通常会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让学生加以探究解决,学生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建构,增强专业综合能力,有效达成学习目标、提高核心素养。
一、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师的教学方式由讲解灌输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探究,知识与技能都渗透于一个个任务当中,学生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完成任务。如可以通过个人动手动脑,反复尝试,最终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分工协作,每个任务由具体的人或者群体来进行探讨与完成,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综合能力;教师则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任务驅动为中心,根据学生乐于表现的特点设计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
(二)促进学生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主要方式,即学生共同分工合作完成任务。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的思维发生碰撞与交合,集思广益,学生就会发现不同的、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协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促进职业能力的发展。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是结合学生专业进行任务设置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任务的驱动过程结合学生的工作情境使学生与未来的职业工作相对接,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纸上谈兵,更好地做到学以致用,获取实用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实施任务驱动法的首要环节。一是任务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才能在设计过程中提高任务设计的科学性而使任务更适合学生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二是任务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等,体现职业特点,模拟学前教育环境,提高教学实用性,增强学习动机。例如,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教学中,先要考虑学生从业的特点及幼儿园工作的需求,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对内容进行模块划分,再对任务进行细化,如幼儿园语言设计可以分解为谈话活动、讲述活动等子任务,这些任务相互联系,重点突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建构知识网络、提高业务能力。譬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常会发生一些冲突现象,虽然这种情况司空见惯,但是在处理幼儿冲突问题时,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教师可以以这个主题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进入学前教师角色,以“如何处理幼儿的矛盾冲突”为主题进行探究,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作为方法的支撑,以提高学生的岗位业务能力。
(二)以情境的方式提出任务。完成任务需要学生产生完成任务的动机,能够主动、热情地投入到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对此,教师可以结合学前教学情境来创设相对真实的任务情境,将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促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探究动力。例如,针对幼儿冲突问题的处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各种幼儿矛盾冲突的情境,如区域游戏产生的矛盾冲突等,并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再向学生提出情境式任务:如何正确化解幼儿矛盾冲突?有了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容易进入职业场景设身处地考虑问题,更客观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对任务进行分析并设计实施方案。学生接受任务不要急于完成,而是要先对任务进行分析,思考需要运用哪些新旧知识来解决、任务需要按几个步骤来完成、应该如何分工、采取什么方法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等,这样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找到完成任务的思路,为完成任务打好基础。例如,针对“化解幼儿冲突矛盾的方案”这一任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设计:首先,结合教育心理学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产生冲突的孩子的性格、心理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教师应该在什么时候介入幼儿冲突、用什么语言和行为、什么体态语言等;其次,分析教师的化解方法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孩子产生冲突后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平日的教学中如何观察和预防孩子的不良冲突等;最后,阐述对孩子产生冲突时教师进行教育这一过程的看法。
(四)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学生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确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后,就可以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下进入学习状态,对任务进行自主探究,探索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与方法。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引导学生发现并且通过正确的方法完成任务。教师在这期间要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及时发现问题,对个别学生给予个别指导,对共性的问题进行集体引导与反馈。例如,在探究“解决幼儿冲突方案”的任务时,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制订任务的完成计划,确定完成任务的步骤、需要查找的相关资料以及成员的分工等。有的小组成员确定幼儿教育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应采取的行为等;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查阅相关心理学资料的支撑依据;有的小组成员研究如何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使用哪些技巧;有的小组成员负责 PPT 制作;有的小组成员负责情景剧表演,把幼儿冲突及教育过程充分演示出来。
(五)任务评价。任务评价不只是在任务完成后进行,而是评价无处不在,贯穿于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当中。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任务过程的反思,积累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借鉴,不断完善学习过程,更好地合作学习。例如,对幼儿冲突这一主题任务的评价,可以采取全员参评的方式,通过 PPT 的展示及情景剧的表演,评价其教育方法是否得当、是否符合相关教育心理学观念、是否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家长的访谈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等。这种评价不仅有助于小组成员对方案进行完善与优化,更重要的是将学生带入职业场景,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增强学习动机。
三、任务驱动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目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脱离现实幼儿园工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能很好地与将来的岗位工作对接,这是许多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不能按照教材呆板地进行教学,而是要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使幼儿专业教育更符合当今幼儿园教学的需求,在理论上与业务上都能紧密结合实际。一要创新课程教学内容,使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教学任务相融合,提高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二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工作需求及具体任务对现有教材进行整合与改革,或者把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对总任务进行分解,保障学生能够置身于较为真实的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学习,加深学生的工作体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应用。学生为完成任务就需要密切协作,遇到问题需要共同讨论并且提出解决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会倾听、学会采纳别人的意见、学会彼此尊重。而任务驱动法与合作学习形式非常契合,任务驱动能够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合作则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小组以 4 至 6 人为宜,分组要注重学生成员的搭配,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同组异质”的原则,每组由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让优秀的学生影响和带动能力不突出的学生,以保障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每个学生都可以在交流与沟通中有所收获,实现全体学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要采取客观的评价方式。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是促进任务完成过程完善与优化的重要手段。评价就是对任务完成过程与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对学生的突出表现进行肯定与鼓励、对学生的不足给予指正。评价可以使学生及学生小组认识到各自的优点与不足,促使学生更有針对性地改善与优化学习过程,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如果在评价的过程中仅仅是针对小组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就会使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注,学生也会因为心理失衡而失去学习信心。因此,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才能使评价更全面与客观,一是教师既要重视小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评价,学生可以自评、互评、组评;二是要丰富评价内容,不仅对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还要对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即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信心、积极性进行评价,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 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
[2]张海丽.幼儿卫生课的任务驱动教学[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3]朱永杰,冯建成.任务驱动法中的任务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0(24).
[4]张 伟.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西安社会科学,2008(02).
【作者简介】杲红霞(1979— ),女,汉族,籍贯黑龙江,本科,讲师,现就职于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