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职学校家校协同育人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1-07 08:14黄全州
广西教育·B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中职学校解决对策

【摘 要】本文对广西中职学校家校协同育人现状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广西中职学校存在家庭教育工作水平较低、教师沟通能力不强、学校层面缺乏统筹与指导等问题,提出促进家校协同育人的措施:完善服务渠道,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加强沟通训练,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加强统筹规划,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关键词】中职学校 家校协同育人 现状调查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30-0011-04

2004 年 5 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中小学校要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2015 年 10 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017 年 8 月,教育部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要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在相关政策引领下,我国各类学校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幼儿园、中小学的家校联系日益密切,相关制度不断完善,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家校协同育人成效和经验得到显著提升。然而,目前中职学校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尚未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家校沟通形式比较单一,家校双方互动较少,家庭与学校尚未形成教育合力。广西中职学校家校协同育人现状如何?问题是什么?家校协同育人途径有哪些?笔者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为中职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华侨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3 所学校为研究对象。这 3 所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规模适中、所开设的专业涵盖了广西中职学校开设专业的 90% 以上,且都面向全区招生,在区内中职学校中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设计“家校合作管理现状调查”教师卷和家长卷,调查内容涉及家长与教师基本情况、家校合作管理实践情况、家校合作途径及效果等。本次问卷通过“问卷星”面向广西交通运输学校、广西华侨学校、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3 所学校的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发布,共有 387 名教师及 305 名学生家长参与问卷调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与教师的基本情况

1.家庭及家长基本情况。305 个参与问卷调查的家庭中,正常的核心家庭(夫妻 2 人与子女)占比 79.0%,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及其他类型家庭占比 21%(见表 1);学生由父母双方看护长大的占 64.9%,由父母单方看护的占 15.4%,由祖辈看护的占 17.4%,由其他亲属看护的占比 2.3%(见表 2)。

由调查结果可知,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家庭结构不完整、不健全,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或是跟祖辈、其他亲戚生活,甚至独自生活。这从侧面反映出有很大一部分中职学生家庭关系不和谐,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榜样教育,较少得到父母的关爱和照顾。

调查显示,305 名学生家长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家长仅占 5.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占 44.3%(见表 3);对学生每月生活费的调查中,有 15.1% 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不足 500 元(见下页表 4)。

由此可见,中职学生的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质不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体力劳动。从学生的每月生活费可以看到,多数中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理想。

2.教师的基本情况。对教师的情况调查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出现问题时的归因、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的了解、教师与家长联系的时机与频率等。

调查发现,中职学校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愿意主动承担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占 65.4%,但还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倦怠或不想从事(见表 5)。中职学生的纪律性较差,管理难度大,教师需要保持较高的热情和耐心,才能將工作做好。在对“教师对学生管理工作态度”和“教师与家长联系频率”2 项调查数据进行交叉分析后发现,教师对学生管理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与家长联系的频率,对学生管理工作主动、有热情的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频率也相对较高(见表 6)。

在对“教师所管理班级”与“教师与家长联系频率”2 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交叉分析发现,教师普遍与刚入校的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联系最频繁,接着依次递减,到三年级的时候基本很少再联系。

关于“教师会在什么时候联系家长”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4.8% 的教师联系家长是因为学生犯了错误或者遇到突发状况,只有 8% 的教师会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联系家长,仅有 7.2% 的教师定期与家长沟通(见表 8)。

(二)教师与家长双方对家校协同育人的态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75.1% 的教师认为中职学生纪律观念差、难以管教是因为家长疏于管教,普遍希望与家长加强联系,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家长方面,86.8% 的家长认为在孩子教育中家庭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高达 95.7% 的家长认为家校之间沟通协作很有必要,希望能与学校配合,共同教育自己的子女;94.4% 的家长希望在教育子女方面得到学校的指导(见表 9、表 10);96.7% 的家长表示愿意参加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家庭教育讲座”“学生学习成果分享会”等活动。

(三)家校协同育人实践情况

1.家校沟通频率。调查发现,超过 50% 的教师承认对学生家长不是很熟悉,而将近三分之二的家长认为自己与子女的老师不太熟,这说明家校之间交流比较少。对于家校沟通频率低的原因,35.4% 的教师和 31.9% 的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创设家校交流沟通的环境,也没有相关的指导意见;30% 的教师和30.2% 的家长认为是自身工作忙,没有闲暇的时间;30.3% 的教师和 37.6% 的家长认为是学生家庭住址离学校远,沟通起来不方便;另有 4.3% 的教师选择了其他,0.3% 的家长不愿意与教师沟通。

2.沟通时机和内容。绝大多数家长选择在学生犯了错误或有比较紧急的事情需要解决时才联系老师。双方的调查结果都显示,中职学生家长与教师沟通多发生在问题发生之后,家校合作仅停留在解决问题的层面。

从表 11(见下页)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家长与老师平时沟通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校的纪律情况,这与沟通时机相互印证,都属于问题导向,教师在学习成绩、思想品德、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度相对较为平均,家长则普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表现关注较少。

3.沟通途径。在多项选择的家长与学校沟通途径上, 97.3% 的教师和家长首选电话或微信方式进行沟通,而有 38.7% 的家长选择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关注学校与学生的成长。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这些在中小学比较常见的家校沟通方式,在中职学校很少实施,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或与学校共同制定学生管理制度等形式更是鲜有提及。

4.家校协同育人效果。调查发现,44.3% 的家长认为子女所在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得有成效,46.8% 的家长认为基本有成效,还有 8.9% 的家长认为没有成效,这表明家长对家校协同育人的成效不是很满意。教师方面,有 39.2% 的老师认为自己所在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得不理想、成效较低,17.6% 的老师认为没有产生成效。由此可见,家长与教师双方都觉得家校合作情况不容乐观,没有达到期望的效果。

三、家校协同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看出,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虽然得到中职学校家长和老师的一致认同,学校、家长、教师三方也在尝试采用多种形式沟通协作,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提升教育质量,但是家校协同育人实施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家庭教育水平较低

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格、习惯的养成,从而影响学校教育的育人质量。中职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难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难以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养育孩子过程中容易出现或溺爱或放任等不良的教养方式,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此外,多数中职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父母大多从事体力劳动,常常因忙于生计问题而忽略对孩子的管教,有的只注重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忽略孩子的陪伴及精神满足。家庭教育的缺失或方法不得当,是中职学生形成不良习惯和不良嗜好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沟通能力不强

首先,一部分老师对学生管理工作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是抵触心理,迫于职称晋升或学校规定等硬性要求才承担班主任工作,因此难以投入热情和精力,这种被动的情绪势必会影响与家长沟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促进家校合作的深入开展。其次,调查结果表明,家长与教师一般在犯了错误或有比较紧急的事情需要解决时才进行沟通。一年级的新生刚入校,对学校环境及规章制度还不适应,会有相对比较多的问题出现,这段时间是教师与家长沟通最频繁的时期。随着学生慢慢适应学校管理,问题逐渐减少,家校联系也随之减少,到第三年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离校参加实习,家校沟通也会随之终止。这说明教师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没有规划、随意性较强。最后,教师与家长沟通都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而很少在学生取得进步时进行沟通。沟通时机的局限性一方面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一味地批评势必会打压学生向好转变的信心和动力,也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建立,教师总是给家长汇报学生的不良表现,学生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家长的责备与批评则会增加亲子之间沟通的难度;另一方面会增加家长对孩子的失望情绪,有的家长甚至对孩子的成才不再抱有希望,选择放任自流,拒绝与教师继续进行沟通交流。

(三)学校层面缺乏统筹与指导

在参与调查的 3 所中职学校中,家校协同育人都停留在教师与家长私下交流的层面上,学校很少参与其中,这是家长与老师一直认为家校协同育人成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中职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缺乏学校顶层设计与指导,没有学校的规划、支持、指导、配合,家校协同育人工作难以引起重视,家校合作中的很多活动难以执行,家校合作途径单一等问题无法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教师沟通能力提升等培训工作也无法开展。

四、解决策略

中职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工作成效不佳,家长、教师、学校三方面都存在问题与不足。要想推动这项工作的开展,家长、教师、学校三方必须密切配合,形成综合育人体系,共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完善服务渠道,帮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一是通过正面管教案例进行引导。学校与老师应该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家长微信群,经常推送优秀家庭教育案例,让家长在细雨无声中受到滋养,引发心灵触动,从而潜移默化地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二是学校应依托社区、村委会等机构,拓宽家庭教育的指导渠道,定期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向家长发放《青少年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提升育人水平。三是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向家长公开校内心理咨询机构联系方式,接受家长的个别咨询,对家长进行个别辅导,为解决家长教育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出谋划策,尽力帮助经济困难家庭缓解经济压力,扫除家庭教育障碍。如优先安排家庭困难学生进行校内勤工俭学,充分利用助学金、“雨露计划”、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等政策,给予经济困难家庭一定的扶助;通过党建扶贫、发起师生爱心捐赠等活动,帮助家庭极度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

(二)加強沟通训练,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保持与家长沟通的热情和耐心,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家长为服务对象,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沟通技巧,主动搭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桥梁,做好学生与家长成长途中的引路人。

首先,融洽友好的关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前提。教师应加强沟通技巧学习,掌握与中职学生有效沟通的技巧,在沟通中获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要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要多理解家长,交流中保持语气平缓、态度温和,针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选取恰当的交流方式,始终秉持“一切为学生”的初衷,真诚地进行沟通交流。

其次,沟通内容应以积极正面的鼓励为主。教师要养成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习惯,尤其是学生取得进步、获得奖励时要及时反馈,决不能平时不交流,学生一犯错就联系家长。另外,教师平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中,还应积极宣传学校育人中取得的成果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利好政策,帮助家长改变对职业教育的片面看法,消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认识隔阂。

最后,教师要制订沟通计划,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不能仅为解决问题而谈,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循序渐进,努力做到春风化雨,润“心”无声。

(三)加强统筹规划,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中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将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成效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有效措施,明确主体责任,有序推动家校协同共育;要建立家校合作工作机制,制定符合校情、学情、家情的家庭工作指导意见,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开展家校合作指明方向和途径,统筹开展家长会、专题讲座、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活动,拓宽家校沟通渠道,为家校合作搭建多元参与、广泛互动的沟通平台;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学生管理人员年度培训内容,将学校安排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计入工作量,切实激发教师的家校协同育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朱立波.谈中职学校班主任家校沟通的方式方法[J].新教师教学,2015(29).

[2]黄 琦.协同育人理论下中职家校合作育人的思考[J].人才资源,2017(3).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共同体建设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以广西交通运输学校为例”(GXZZJG2018A014)。

【作者简介】黄全州(1988— ),男,籍贯广西南宁,讲师,现就职于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研究方向为中职语文教学、学生管理。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中职学校解决对策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德育工作浅谈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