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德育课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初探

2020-01-07 08:08张波芬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课主体中职

张波芬

[关    键   词]  中职生;德育;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08-0186-02

主体性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趋势,它与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德育课理论性强,条条道道多,“上课划条条、下课背条条,考试默条条”成为通病。中职学生本来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一来,他们的学习兴趣就更少了。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即贯彻学生主体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中职德育课如何体现主体性原则以提高其实效作如下讨论。

一、贴近生活唤醒主体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中职德育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瞄准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学“创造技法之母——十二聪明法”中,组织学生练一练。课堂设计为:为节省空间,增加灵活性,请运用“缩一缩”的方法发明一种折叠用具;可用画图说明,也可以用纸板制成模型。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必须走进自然,将学生的生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等实际情况,在课程内容引入生活案例(情景导入),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开展教学。如在讲授“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抢劫罪与盗窃罪”时,教师首先出示材料:甲对乙的一块名贵手表垂涎已久。一日,甲骗乙说要给其介绍对象,让乙请自己喝酒,乘机将乙灌醉,然后将乙搀扶到一僻静胡同内,将其手表摘下拿走。讨论: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还是抢劫罪?为什么?教室俨然成了一个生动的案件审议庭,课堂上自然形成了不同意见的辩论,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充分唤醒,还有几个学生面红耳赤,双方各执一词,不甘示弱,经过不同观点的多次交锋和碰撞,最后达成共识,实现了知识点当堂消化,难点突破的教学效果。

二、开放课堂强化参与

传统教学的突出问题是单一的封闭式灌输,这也是德育课实效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当代中学生处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环境当中,他们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思想、有见解,好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讲,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大大增强,喜欢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善于争论和评论,很少轻信现成结论。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行多渠道开放式教学,把社会作为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大课堂,让学生跳出课本,走出教室,在社会实践中印证课本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经济常识》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准备”的课上,为了使学生对就业状况有更深的了解,教师布置了一道拓展延伸题: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调查中学生职业理想、社会就业情况和现代年轻人的就业观念,并就此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通过收集现实材料、分析原因、总结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很多建议让教师眼前一亮。通过这样的开放课堂,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三、鼓励求异培养创新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和化身,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消极的学习者和服从者。学生常常不安于此种现状,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难以调动起来。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引进鼓励求异、培养创新的教学理念,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营造一种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自主参与课堂,大胆回答,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如在教学“认识个人投资——股票”时,教师在这堂课的结尾引用了“歌迷炒股”这段幽默:拿着千辛万苦挣来的钱去炒股——《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购进原始股后,信心十足——《我的未来不是梦》;股票买到手后,股价涨得慢——《其实你不懂我心》;股价时涨时落——《让我欢喜让我忧》;买进股票价格下跌被套牢——《不是我不小心》;套牢后股票久不反弹——《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割肉斩股时自问——《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长线投资终于获利——《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股市大跌——《一场游戏一场梦》。将歌名用多媒体投影,教师只讲前半句,让学生对后半句。学生积极踊跃,在笑声中懂得了股市有风险,理解谨慎理财的道理。这节课在笑声中结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更享受学习的快乐,为终生学习埋下了种子。

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必须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罗曼·罗兰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位聪明的教师首先要树立一种教育理念:没有坏学生,只有个性不同的学生;没有笨学生,只有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学生。学生要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需要教师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热情。我在教学“创新性思维”时,以某期“正大综艺”中的一个环节为题,让学生展开研学。这个环节是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一位72歲的老木匠,他在钉钉子之前总是先把钉子含在口里,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这时平时一个比较孤僻的学生怯怯地看了我一眼,我马上点名让他回答,他说是“让钉子快点生锈,不易脱落”。回答完毕,我带头鼓掌,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趁机大大表扬了他,他也露出开心的笑容。这时全班学生向他投去赞许的目光,于是我就顺水推舟,告诉学生说,课堂上敢于回答问题是最好的学习,不仅能让自己获得新知,还能激发大家的求知欲望,事半功倍。自此以后,我的课堂更加生动,常有这个学生提出问题,那个学生帮着回答,学生互相学习进步很快。当然,课堂上也会有学生回答问题有误,教师要因势利导,对其勤于思考、敢于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给予鼓励,绝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管回答的正确与否,都要用注视、微笑、点头等信任的眼神对学生表现出关心,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正在受到重视和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求异,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探索、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如在讲授“逆向思维”时,教师出示了一个材料:田忌赛马胜齐王。材料描述之后教师提问:田忌如何战胜齐王?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学生有的说:“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有的说:“田忌用上等马对齐王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下等马”。教师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提高,学生思路便清晰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突出“课堂明理,课外导行”。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政治课的活力。而创新就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主体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政、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如在教学“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道德——尊重孝敬长辈”时,我为让学生知行统一,学以致用,要求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制定一份孝敬父母的计划,落实到行动上,并要求家长一周后把他们的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中。

四、创设氛围引入竞争

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需要教师做好许多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教生学,师讲生听。这种单向传输式的“一言堂”教学方式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可谓“你讲你的道,我睡我的觉”。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在于要善于创设各种教学氛围,由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外在竞争机制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學。如在讲述“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春节放鞭炮等传统习俗在现实生活中是财富还是包袱?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接着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辩论,评选“最佳口才奖”,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结论。

中职德育课教学要真正落实主体性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生活;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社会实践的主体意识,通过开放课堂,强化参与,让学生获得新知,丰富其情感体验;必须鼓励求异,培养创新,形成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自主参与课堂活动,大胆问答,开拓思维;必须创设氛围,引入竞争,通过外在竞争机制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进而主动学习。

编辑 赵瑞峰

猜你喜欢
德育课主体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