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摘要】分层教学是新课改后取得较好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能够根据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展开针对性教学,力求每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切实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本文对分层教学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教学;方案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没有具备健全的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每个学生会因为成长环境、个性特点、发展需求等各种因素形成明显的个体差异.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明确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多个教学环境,引导每个学生在课堂中掌握尽可能多的有效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将来学习更高层段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应用分层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锻炼学生的数学技能
传统教学方式既不能够良好地应对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切实掌握旧的知识,在吸纳新知识时就会遇到阻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采用分层教学法能够满足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學生的学习要求,并能够促进班级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这不仅打破了常规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枷锁,而且也切实满足了“以学生为本”的新课改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整体学习热情、教学知识的难度,对学生、教学材料进行分层,从而促使学生以不同的进度、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数学教育活动当中.在分层教学理念下,不同层级中相关知识点的难度差距不大,学生群体的能力差异不大,在逐步接触并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外界环境、竞争机制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压力能够被分层教学逐渐降低,当层级内的学生都处于同一起跑线时,学生并不会因学习问题而产生怠惰心理.
(二)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直接受到学生个人积极性的影响,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较高,则其能够以更为活跃的态度参与到后续的教学活动当中.但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压制”问题.当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处于同一空间时,面对相同的教育教学材料,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素质将会全面压制学困生,这与当前的教学特点息息相关.首先,大部分学困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都抱有较强的抵触心理或消极心理,其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较差,对教学提问进行解答的积极性并不高,对于已经初步掌握了正确答案的数学问题,其思维依旧偏向于“我的答案是错误的”,从而失去表达的机会.其次,部分学生缺乏表达个人见解的勇气,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当教师提出新的思考问题时,学生无法对相关教学知识做出回答.一旦学生产生消极心理,其思维与意识就不能得到锻炼.
分层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摆脱这一尴尬的局面,在同一层级中,学生所接触到的教学知识的难度几乎相同,学生整体能力差异并不明显,基于这一特点,学生能够在“同等水平”中产生表达的欲望.在脱离了竞争机制的负面影响之后,学生渴望在“同等水平”中脱颖而出,表现欲带动幼儿的数学思维.依靠分层教学,低难度层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跳板,为其向高难度过渡提供必要支持.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难点
(一)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
部分教师将分层教学视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假思索地进行使用,但面对复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想当然”的教学理念并不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稳定发展提供实质性支持,在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应明确梳理分层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首先,如何分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于数学知识进行解答的积极性不同,分层教学最终取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如何利用高能力学生带动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性,这是分层教学的重点问题.从当前的教学管理工作来看,分层教学应该具备“鲶鱼效应”,在某个层级的学生中导入学习能力更强或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群体与个体之间相互影响,使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从团体中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经验.但根据当前的教学活动来看,大部分分层教学理念依旧遵循“上、中、下”的分层方式,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并不明显;其次,不同章节的教学难度不同,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水平不同,如何引导学生接触相关概念、表达数学知识,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效果.如果要求某一层级的学生长时间解读某一知识,无法为其导入新的知识体系,随着教学理论的逐步深入,学生根本不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养分.如何导入分层教学、如何深化分层教学,这是教师不得不重视的教育难题.
(二)如何对教学知识进行分层
教学知识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理论的直接载体,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灵感的黄金钥匙.将分层教学法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除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外,更要对教学知识进行分层.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对教学知识分层、如何细化教学理论等问题依旧阻碍着教学工作的发展.部分教师注重针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分层,在这一理念下,学生作为主要参考对象直接影响到最终的分层结果,根据学生不同的理解能力,教学知识可被分为基础知识、提升知识、拓展知识三大板块,这种分层方式能够直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但当其需要向更高的层级进行学习时,如何转化知识便成了困扰学生的第一难题.部分教师则根据教学结构进行分层,在同一教学周期内,将理论知识按照知识类型分为不同的层级,在这种分层方式下,高难度知识与低难度知识互相杂糅,学生并不能积极解决数学学习问题,也无法在分层教学法中获得必要的助力.
三、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有效应用分层教学的基础是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有充分了解.因此,教师要在开展教学工作前与每个学生进行有效交互,进而为合理分组打下良好基础.教师在分层时,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多个方面,如:爱好、性格、知识掌握程度等等,既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又维护学生的自尊心.
比如,教师可在每学期开展分层活动时,根据上学期的综合情况,制定出分层细则,并让学生对此深入了解.接着根据学生的成绩、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信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較强、知识掌握程度较深的学生,将其划分为a层,这一类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对教学知识的理解速度较快,在帮助其掌握基本数学定义、数学概念之后,教师应引导其向高难度的数学知识进行学习,为数学素养的萌芽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学习成绩维持中段水平、学习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将其划分为b层,在这一层级,教师应树立以强化学生技能、提升学生水平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保持当前的学习态度,向a层努力;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将其划分为c层.在将学生分层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强不同层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消除学生之间的心理隔膜,让各个层级的学生相互帮助、共同发展,引导学习能力相对突出的学生主动帮助学习能力相对欠佳的学生.
(二)科学规划教学方案
学生在进行数学学科学习时,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学习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各个因素造成的差异会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就要根据分层情况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保证每一个学生在灵活、生动、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中有所收获.在教学活动中落实分层教学理念,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学习素养确定对应的教学方式,进而为学生数学意识的发展提供沃土.
比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表内乘法”相关内容时,就要科学规划每个层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最基本的概念,深刻认知到加减法和乘除法之间的潜在联系,并能够在课堂中完成基础的、简单的乘法计算.在长期规划中,教师要注意该层级学生的基础知识,使该层级学生能够稳步向前.对于b层的学生来说,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使其进一步掌握内容复杂、更具难度的乘法知识,并要求学生经过一段系统学习后,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答课本中大部分的题目.对于a层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在该层级学生学习和反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更具难度的内容,并经过一段系统的学习后,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所有习题.同时,教师要鼓励该层级的学生总结学习方式,并将其分享给班级所有同学,增强该层级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自信.在对教材内的知识进行分层处理之后,分层教学的落实已经获得了环境保障,但为了保证分层教学理论的开放性、实用性,教师应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行记录,根据学生所反馈的相关信息不断对当前的分层理论进行优化.
(三)对学生展开分层评价
部分教师虽然已经开始尝试着将分层教学导入到不同的教学体系当中,但其对于分层教学活动的关注点仍停留在教学内容、学生整体水平上,缺乏合理的后期处理工作.在没有导入评价机制的情况下,教师无法把控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度,也无法修正不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随着数学教育理论的不断完备,分层评价已经成为分层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只有教师给予班级学生有效的分层评价,学生才能够迅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查”意识,寻找自身不完善的部分,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真正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比如,教师在教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相关内容时,就可采用“差异评价法”.对于a层学生,教师要给予相对较高的要求,使学生不断突破自身局限,打破自身瓶颈.如“运用多元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了解圆锥、圆柱知识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等,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多维判断思维.对于b层学生,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自身的能力基础上不断攀登,挑战难度相对较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总结和思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a层行列.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考虑学生的心理建设,重视该层级学生的基础性训练,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类知识的学习后,尝试掌握其他层级的内容,当该层级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真诚建议,消除学生产生的畏难心理,真正实现班级“始终前进”的目的.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能够不断推动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发展.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以此为线索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进而使教学课堂更有效,最终实现“学生学习效率佳,教师教学质量高”的目的.根据学生整体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教师可将学生分层、知识分层、评价分层等理论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学习数学知识的新环境.
【参考文献】
[1]秀支圣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J].教育科学,2016(4):2.
[2]吴曰民.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