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白话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

2020-01-07 00:53王卫霞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本文基于小学古白话小说阅读教学的现状,建议通过阅读前的兴趣激发、阅读中的方法指导、阅读后的拓展延伸帮助小学生消除阅读古白话小说的障碍,最终提升阅读能力。

【关键词】古白话小说 古白话文 阅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號】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41-0124-02

虽然古白话文不像文言文那样难懂,但小学生初次阅读古白话文时会碰到诸如语句短小、词语难懂、很难断句等问题。如何让学生更快地读懂古白话文,感受到它的语言艺术魅力,品味其精髓,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呢?下面,笔者结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古白话小说,谈谈古白话小说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古白话文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古白话文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古白话文的特点有:1.语言比现代文简炼,具有独特的魅力,例如《三国演义》一些场面的描写;2.包含的古代文化知识的密度要远大于现代文小说;3.对于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特殊的标点符号使用比较少;4.读的时候较拗口,有些词汇现在已经不使用,一词多义的现象极为普遍,内容很难理解。

由于古白话小说具有以上的特点,再加上小学生缺乏丰富的阅读与生活经验,因而他们在阅读时难免遇到以下问题:1.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初次阅读古白话小说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再加上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部分学生处于应付式被动学习的状况,如果没有教师的指导他们完全看不懂。2.对语言很陌生,阅读速度慢。因古白话文的生字词较多,学生在阅读时如果逐一查阅,速度就会非常慢,再加上很多内容看不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理解,阅读速度进一步被拖慢。3.阅读缺乏深度和广度。有些学生因语言障碍,读不懂,对文章的理解仅限于表面,对于人物的性格特征除了分辨好坏,没有更多的感受;阅读时往往只关注单篇文章,不能借助整本书内容来了解人物形象。

二、教学古白话小说的策略

根据古白话小说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汲取其精华,如学习文章的结构、感受语言的魅力、如何丰满人物形象,等等。在指导学生阅读古白话小说时,笔者总结了如下经验:

(一)重视兴趣激发

首先,在阅读前,教师可以适度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资料拓展阅读方式。比如,利用影视资源创设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如讲故事、演课本剧、互相交流,使阅读古白话小说活动变得更有趣味;结合“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全面感受古白话小说的魅力。

其次,避免拔高要求。在阅读中,对有些难以理解的内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地读,能读下去是关键,尽量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古白话小说中一些难懂的语句,大致猜出意思即可,不需要细究,也不要求学生明白所有的语句。对古白话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文学价值等,在这一阶段也不必做深入解读。

再次,学生先看哪个版本不必特别强调,只要学生感兴趣即可。阅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在面对古白话文版本和现代文版本的小说时,出于从易心理,学生在情感上很难选择古白话文版,这时教师应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对比两个版本的不同,或是让读了古白话文版本的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语文教材中也出现了古白话文和现代文版本的对比,可以说现代文版本,是走进古白话版小说的敲门砖。如很多学生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已经阅读了青少年版本的现代文小说,对故事情节有所熟悉,所以在阅读古白话小说时,他们的脑海中会和过往的读书体验融合,产生新的阅读体验,从而支撑自己读下去。

古白话小说原版就像原汁原味的佳酿,会散发其原有的醇香。但因为古白话的文体特点和古文化差异,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会遇到诸多困难,如不理解词语、不懂句子意思、不明白人物为什么这样做……导致很难读下去,脑海里只有一个朦胧的印象。其实这个过程正是大脑在思考的过程。经历了这个过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会得到很明显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古白话小说来阅读(很多孩子会选择《西游记》,也有一些女生选择《红楼梦》),无论选择什么,能在一定时间内坚持读完,即算成功。当然,因为每名学生的阅读经历不用,所以阅读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初入门阶段的白话文教学应该坚持以兴趣引导为主。

(二)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精读与泛读、朗读与默读相结合

多次反复,且使每一遍都能读出前一遍未读出的新意味,这便是经典的魅力。名著之所以流传千古,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书中蕴含了作者的过人智慧,阅读可以搭建起读者和作者沟通的桥梁。在与古代智者的对话中,读者可以不断地提取和接收书中信息,同时不断地被文字所激励,并联系自身的经历,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和阅历,形成阅读智慧。比如,在阅读《三国演义》时,看到诸葛亮懂天文地理,巧借东风,你有没有想学习天文地理知识,也做一个运筹帷幄的人?在阅读《西游记》时,看到孙悟空有十八般本领,你有没有梦见自己也拥有这些本领,成为一个除暴安良的英雄?看到白骨精不断地变着法子欺骗唐僧,你有没有着急?是不是在心里一个劲儿地提醒唐僧?读到《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刮骨疗毒的画面是不是呈现在你眼前,让你唏嘘不已?关云长的形象在你的心中也更加丰满了吧?

在学生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每一遍阅读的关注点:第一遍,从内容着手,先关注书中讲了什么,对故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比如,在第一回知道写的是桃园三结义,懂得他们大败黄巾军即可。

第二遍,选择性地阅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的内容,或自己喜欢的章节,当然也可以从头再看一次。学生有了阅读目的,收获也会不一样,阅读时会形成更清晰、更完整的印象。比如,阅读《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时,学生都认为周瑜是一个气量狭小的人,但如果学生关注了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第四十九回《三江口周瑜纵火》等,就会对周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遍,反复阅读最经典的,或自己最喜欢的故事,尝试将故事讲给大家听,以加强对故事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古白话文版的内容和口语表达特点,将大家耳熟能详的《三打白骨精》《千里走单骑》《智取生辰纲》等故事娓娓道来。这样的阅读既有助于学生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表达,又能提升理解文本的能力。

第四遍,品味语言,了解写法,把握结构。古白话小说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因此,笔者建议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理解人物;了解作者,感悟主题等,从而丰盈自己对整本书的认知。如透过《红楼梦》看曹雪芹,透过《三国演义》看罗贯中,透过《水浒传》看施耐庵,你会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等等。这样,阅读就变得有意思多了。

完成上述过程,也就实现了精读与泛读结合的过程。当然,阅读不要太刻意化,学生可以随意阅读,同时关注到几个点,并做一些批注,只要有所收获,就是学有所得。

(三)策略引入,拓展阅读深度与广度

在学生阅读之前,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相关的阅读策略,如预测、联结(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图像化(板书、想象)、入情入境、提问、比较(文本对比、内容对比)等方法,使阅读的过程变得非常有意思,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比如,根据故事情节预测结局,《水浒传》中宋江是一个有着多重性格特征的人,仗义疏财、扶弱济贫,既讲义气,又对朝廷效忠,同时也有虚伪狡诈的一面。根据他的性格特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预测《水浒传》的结局如何,并聯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入情入境地阅读。这样,学生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又如,在阅读《草船借箭》时,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周瑜,从而更好地理解周瑜“妒贤嫉能”的性格特征,再联系前后故事,也就能明白周瑜最后被气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学生只要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来学习古白话小说,就能轻松地达成阅读目的。比如,在教学《景阳冈》时,引导学生了解人的性格往往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比如武松,既有豪爽,但也有固执的一面,并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根据前面描写的有关内容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再想想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同学、邻居、朋友等。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类似的人应该怎么对待。

比较阅读在策略阅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它能更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使学生更公正公平地看待问题,最终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系列丛书进行对比阅读,把内容相类似或写法相近但内容不同等系列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比如,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两本书中描写的诸葛亮,自然就懂得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因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想象而变得超乎其能。在研读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准确地评判人物,从而对人物形象有一个更清晰的认知。

和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是加深对文本理解的另一个有效策略。比如,在阅读《西游记》时尝试和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等主角进行对话,以对人物形象加深理解。总之,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并认真阅读,就一定学有所得。

(四)关注阅读的流畅性,从大处着眼

阅读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不懂的地方,如果一直去纠结这个字的读音、那个词语的意思,那么就会使阅读变得索然无味。所以,教师要告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略过,不必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可以先联系上下文猜,也可以直接跳过,继续往下读,这就叫“连滚带爬地读”;如果碰到一个词语不理解而又想弄明白时,不要急于查资料或工具书,而是先联系上下文或用拆字法等展开联想,再去查,如《水浒传》中的“筛”,字形和字义相差较大,但如果联系上下文“再筛了三碗酒”“只将酒来筛”,就会知道是“斟酒、倒酒”的意思,至于倒酒时是否过滤其他杂质,大可不必深究。又如,《红楼梦》中出现的“籰子”二字,学生只要知道是放风筝用的工具即可。这样,阅读的速度就会加快。

一个人在十岁时阅读一本书的感受和在三十岁、六十岁阅读时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学生从小开始有选择地阅读名著,能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让自己的语文能力更强。所以,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使学生阅读古白话小说时不再存有畏难情绪。

作者简介:王卫霞(1978— ),女,江西景德镇人,一级教师,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