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统计局课题组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成为时代潮流,当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能源效率不再单一地理解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投入产出比,而是经济与资本、人力、土地、能源、环境等协调发展的有机整体与系统。本文通过对2013-2018 年南通及江苏省其他兄弟市全要素能源多指标面板数据的研究,分析南通能源效率利用的优势、制约南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因素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是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基础上提出的,除了将资本、人力、土地等作为投入要素外,同时将环境污染、空气质量等非期望产出纳入产出变量进行测算,基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更全面地体现了绿色发展的水平。
采用2013-2018 年的江苏省13市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由于物价水平的变化,本文对GDP 数据进行了以2010 价为基期的平减处理。
非期望产出的SBM-DEA 模型,针对产出中的非期望产出,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解决了非期望产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值的影响。为克服无法区分DEA 模型中有效DMU 效率高低缺陷,进一步采用超效率模型。进而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 模型,构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模型,数学模型如表1:
表1 各变量描述
通 过MaxDea-Pro 8.3 软 件,构建的超效率非期望SBM-DEA 公式,测算江苏省13 个城市2013—2018年绿色能源效率值,测算结果如表2,在此模型下,同一年份不同城市可比,但同一城市不同年份不可比。
表2 江苏省各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静态)
从表2 可以看出南通绿色能源效率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起步水平不高。从2013 年对比柱状图情况看,当年南通市的绿色能源效率和兄弟市相比较低,绿色能源效率只略高于宿迁、盐城和扬州,同年绿色能源效率较高的是常州和泰州。2014 年南通市同比兄弟市绿色能源效率值排名有所上升,略高于苏州、徐州、盐城和扬州。二是后期涨幅显著。2015 年至2017 年同年份相比其他市,南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水平处于波动起伏状态,但到了2018 年,南通在江苏省内的绿色能源效率达到了同比兄弟市绿色能源效率最高点,提升较快成绩显著。同样可以看出往年绿色效率并不高的其他几个地区例如苏州、泰州、扬州、镇江,在这一年中的绿色能源效率均值超过1.0。
表3 江苏省各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动态)
介于静态的数据对照组是同一年份江苏省13 市绿色能源利用情况进行比对,南通的绿色能源效率提升较快,但还需通过纵向比较即不同年份与自身发展水平进行验证。Malmquist 指数模型的提出就是建立在DEA 基础模型提出的,DEA-Malmquist 的模型参考如下:
通 过MaxDea-Pro 8.3 软 件,构建的DEA-Malmquist 公式,测算江苏省13 个城市2014—2018 年全要素能源效率,测算结果如表3,在此模型下,同一城市不同年份可比,但同一年份不同城市不可比。
从表3、表4 可以看出南通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纵向特点:一是稳中向好态势明显。南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在2014-2018 年的时间区间内,呈现较好的上升趋势,反映了南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在横向和纵向都在2018 年均达到自身较高的水平,而不是建立在省内其他兄弟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差的基础上。二是未来上升潜力较大。相比部分城市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下行或震荡上行疲软趋势,南通近几年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在发展中虽有拐点,但呈现稳健的上升态势,未来上升空间和潜力较大。三是技术进步显著增强。技术进步的指标由全要素能源效率分解而来,技术进步变化=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比值大于1 表示技术进步,小于1 表示技术退步。从表4 情况看,以2013 年为基期,2014 年各市的技术进步值普遍较低,技术拉动贡献乏力,仅苏州市一家比值超过1,创新意识较高。后几年尤其是2016 年起南通科技进步发展势头强劲,连续三年比值大于1,说明南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表4 江苏省各市技术进步
从单位产出的角度看,当前南通绿色全要素能源利用效率存在以下优劣势(GDP 均为2010 价)。
优势一:万元GDP 能耗利用全省领先
单位能源产出(GDP/能源消费总量)反映能源利用的效率,从2013 至2018 年,南通单位能源产出一直稳居全省第二位,指标值从2.28万元/吨标准煤上升到3.05万元/吨标准煤,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8 万元。
优势二:单位土地产出年均增长快于全省
单位土地产出(GDP/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反映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从2013-2018 年,南通单位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产出由14.3 亿元/平方公里提升至19.1 亿元/平方公里,年均增长5.9%,高于全省年均增长率0.5 个百分点。
优势三:单位废水排放强度省内遥遥领先
单位废水排放强度(废水排放总量/GDP)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的情况指标之一,排放强度越低,代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2018 年南通单位废水排放强度为1.8 吨/万元,省内排放强度最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1 吨,较2013 年 下 降7.4 吨/万元,年均下降27.8%,快于全省年均降幅19.3 个百分点。
劣势一:单位人力资源产出后劲不足
单位人力资源产出(GDP/全社会从业人员)反映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情况。2018 年单位人力资源产出为16.3 万元/人,和2013年相比,年均增长9.4%,高于全省年均增长率1.7 个百分点。但2018年单位人力资源产出水平仍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 万元,位列全省第七,仍然落后于无锡、苏州、南京、常州等市。
劣势二:单位水资源产出较为落后
单位水资源产出(GDP/水资源总量)反映水资源存量的利用效率。从期望产出的角度看,2018 年单位水资源产出为184.6 元/立方米,较2013 年单位产出减少13.4元/立方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7元,列全省第九。
根据测度结果,南通在2018 年达到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最高水平,但未来能否可持续还需要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
为分析南通环境因素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根据表1 列举环境变量,建立以下模型:
利用STATA 15.0 进行回归,实证检验了南通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根据计算结果,二产占GDP 比重回归系数显著为负(α=-0.00992,P<0.05),表明二产占GDP 的比重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在5%的水平上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除二产占比以外,专利授权数的自然对数、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等指标对全要素能源效率也呈现正的相关关系,但是系数均不显著。
根据上述结果,下面着重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科技进步、节能政策等方面入手,分析当前南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
一是工业能效水平有待提升。一方面重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从万元产值能耗利用指标来看,从2013 年到2018 年,南通重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从0.14 降到了0.10,2018 年南通轻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8,每万元能耗消耗强度仅占重工业的80.0%,重工业能源利用效率亟需提升。另一方面高耗能行业能耗和产值耦合度不高。从产值能耗情况看,2013 年南通六大高耗能行业和规上工业的万元产值能耗比为2.9∶1,而到了2018 年比例扩大到3.3∶1,说明六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远不及规上工业平均水平,且差距在逐步扩大。
二是科技研发力度亟待加强。科技研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创新程度和活力。从专利授权数总量来看,南通2018 年专利授权量为24578 件,列全省第四,年均增速2.2%,低于全省2.9 个百分点,南通与苏州、南京和无锡三市差距依然较大,2018 年南通专利授权量仅为苏州的32.4%、南京的55.8%、无锡的69.7%。从人均专利授权量来看,南通2018 年人均专利授权量为33.6 件,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6 件,列第八,远远落后于苏州的70.9件,创新能力稍显不足。
三是节能环保投入亟需扩大。2013 年至2018 年,南通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一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2018 年南通节能环保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的比重为2.3%,低于全省0.6 个百分点,列全省第八,节能环保投入的力度亟待加强。
当前,南通正处于多重机遇迭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切实引导工业企业将节能降耗推向深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才能切实提升南通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
一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以结构优化推动产业转型。结合南通风电产业优势,进一步深入推进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生产,依托绿色能源产业建设,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发展。设计能源消费负面清单,对于节能不积极,能耗水平较高的企业淘汰其生产能力,同时限制能耗高、污染大的企业向我市转移。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在传统纺织产业提档升级的基础上,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人才引进扶持、税费减免、行政审批优化等措施加强产业的集群优势,以产业集群带动产业转型。
一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推动落实南通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的力度,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南通国家级高新区仅有1 家,鼓励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园区的建设,增强配套、集聚功能。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激发高技术产业能效提升的潜力,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落地见效,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引进合同能源管理,节约的能源使用费用可以抵扣节能项目的前期投资,激发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能效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依靠有效的机制体制,加快产学研创新一体化及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
一是完善支持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创新机制,支持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二是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扩大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资金规模,推动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采取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金投入方式,鼓励民间和金融等各方面资金投入环保事业,拓宽环保融资渠道,有效改善南通生态和人居环境,推动南通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