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丽
(重庆市合川区学昌门小学 重庆合川 401520)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转变,我们发现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即使是小学生也需要具备辨析能力,不仅要能明辨是非,还要具备剥离信息的表象,搜集其中正面的学习资源。目前,小学生还不具备这种能力。笔者建议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价值,让学生把班主任当做“标杆”“榜样”,让学生拥有优越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在这方面,小学班主任的个人价值无法取代。那么,小学班主任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个人效能最大化的展现出来呢?笔者建议要不断优化班级管理工作,并对此进行了分析。[1]
打造民主化的学习氛围可以释放学生的天性,展现自己的真性情,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班级中的各种活动,促使学生养成主人翁责任感意识。学生有参与班级活动的需求,也有力争上游的信心和热情。基于此,我们营造民主化的学习氛围,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养成教育。例如,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氛围的民主化,笔者开展了“班级制度制定班会”。在制定班级制度时,笔者提出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大纲。然后,就退居到后台,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结合我制定的方案,进行积极讨论,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建议。在互相评价时,由讨论转变为辩论,由辩论转变为共识。班会开展的流程很简单,由班级内成员通过选票方式,选出班长与副班长,由班主任进行考核班长与副班长的任用。然后,再根据学生的投票方式,选出班级制度管理委员会,规定班委考评制度、班委职责、活动制度、各类奖罚制度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其他制度,由其他学生共同监督班委的工作。由学生参与制定的规章制度,必然贴合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具有认同感与亲和感。学生既然认定了,则一定会遵守,会自发的互相监督。[2]
小学生不同于其他学段的学生群体,这一个学段的学生群体特别在意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群体对他们的接受度。基于此,在优化班级管理工作时,我们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热情,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鼓舞他们、振奋他们的班级氛围。在这方面,笔者建议,我们要积极应用激励性评价,促使小学生的天性可以得到释放。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激励程度成正比,学生的内在潜能巨大。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运用情感抓好各种规范制度,制定制度化的“刚性管理”,把握各种随机性事件,加强感情的投入与交流,充分发挥情感管理的作用。笔者在管理中投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无论是管理者的行为,还是班委日常交流、决策过程等,学生与班委之间的决策更科学、更完善、更可行。班主任的视角与学生的视角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即使班主任是专业的教育者,有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但与小学生之间还是有明显的代沟。因此,在管理小学生时,班主任信服的不能是“严师出高徒”,而应该“爱屋及乌”。让学生因为崇拜我们,愿意倾听我们的指导,让我们能够蹲下身子愿意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在小学生幸福感的养成过程中,他们的情绪才能变得积极主动,他们的心理养成才能变得积极健康。由此可见,在实施班级管理工作时,我们要注意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3]
小学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很明显,他们自身还没有成熟的思辨能力,他们的生活阅历也极为有限。因此,他们的思想往往是家长的思想,他们的情感往往是家长的情感。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活动时,要深入学生的现实生活,把握实际的学情,进行专业化指导。我们还需要跳过学生,去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与学生家长互换教育经验,互换学生资料,构建开放化的教育平台,让小学生能够拥有适宜的成长空间。例如,在每一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可以开展班级制度管理会议,组织家长一起探讨班级制度管理,让学生家长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并通过相应的网络技术平台及时调整教学制度。学生在校状态与在家状态可能有所不同,为了避免这一弊端,建议家长要有责任心,及时与教师沟通和反馈学生在家的状态。通过信息的传递,方便家校沟通,促进班级管理制度的开展。实践证明,家校合作才能实现教育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统一;家校合作,才能让小学生始终处于优化的成长环境中,与外在世界进行对话,与现实生活进行对话。对处于启蒙时期的小学生,这种成长环境所发挥的价值无法取代。而只有构建家校合作的学习平台,学校教育的价值才能最大化作用于学生的成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标杆”“榜样”,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为他们集合教育元素的主导者。通过观察学生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班主任在其中发挥的价值无法取代。笔者提出的建议是:我们要注意管理好一个班级,通过放大“个体效能”;通过整合教育元素;通过构建教学互动平台。进而促使小学生拥有一个适宜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