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

2020-01-07 17:25
关键词:群组流程数字

李 旭

(泉州师范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的研究背景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信息传媒时代催生的新型艺术教育模式,将艺术与信息科学技术、数字传媒技术高度融合,具有高科技、跨媒体、多学科、新文化的鲜明特征,行业知识和技能包罗万象。”[1]在国内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院校逐步增多。为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代表性的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培养模式是通过教学、科研、生产的紧密结合,形成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种方式与社会、市场紧密联系,从而实现“校企联合,互利互惠。通过这种资源整合的新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完善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2]。具体措施包括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建立校内实践工作室、实践教学引入公司项目、模拟公司项目流程教学等方式。

在实施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多方面因素,从整体层面优化课程和教学实施方案,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学习效果,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质量。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的思路

泉州师范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于2018年开始招生,其发展前身是自2009年开设动画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掌握数字媒体艺术基本理论知识与系统的创作专业知识技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了解数字媒体产业和文化传媒产业的行业发展状况,具有较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在涉及新媒体设计、动漫设计、游戏设计、3D打印等媒体传播机构、专业设计机构及院校从事数字媒体艺术策划、设计、创作研究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基于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坚持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基本方向,借鉴并采取了多种措施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经过几轮的专业教学实践和教学研讨,发现以下三个方面还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1.课程安排整体规划不强,连贯性不足。数字艺术制作的流程长,工序环节多。课程设置需以实际制作流程为依托,对教学内容的前后连贯性要求高。先期课程的教学、练习内容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对此重视不足,使各门课程内容前后衔接不够紧密,连贯性不强,融合度不够。

2.单位教学时间内,课程内容跨度大,学习难度增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和传统美术类、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相比较,课程类型多样化,综合性强。有传统的美术造型基础课程、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类课程;也有影视专业合成剪辑类课程,动画制作类课程。在一个学期内学习几门不同类型的课程,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3.学生学习缺乏作品意识,项目设计、制作能力和经验不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高。课程作业和毕业设计要求结合运用视听元素以个人或团队的方式完成作品,对学生的设计能力、执行能力、协作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多数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少有参与商业项目的机会,缺少实训项目的锻炼,课程学习仅停留在被动完成课程作业的阶段。这是地方院校培养高素质数字媒体艺术急需突破的瓶颈。

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的内容

本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方案以培养数字艺术专业人才为目标,以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为核心,简要归纳为三个基本方面:(1)课程类型群组化;(2)课程顺序流程化;(3)课程内容项目化。

1.课程类型群组化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开设的课程类型多样。课程群组的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下方面的因素:(1)课程的性质,必修或选修、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2)课程对应的项目类型,是数字插画、漫画、绘本还是动画、影像;(3)课程对应实际项目流程中的具体环节或阶段,是前期、中期还是后期;(4)课程的难易程度,是先期课程内容的继续深入还是全新内容的讲授;是单一的技能操作学习还是综合性的设计实践。

根据上述课程群组的因素分析,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除通识课程、集中实践课程外,对专业课程进行群组处理,形成三大课程群组。(1)学科基础课程群组。讲授造型基础、设计基础、计算机设计基础、数字媒体艺术理论基础方面的知识,提升造型能力和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2)数字影视制作课程群组。讲授摄影、摄像、表演、影视拍摄剪辑、影视后期合成、配音及声音采集编辑等知识,培养影像设计、编辑、制作方面的能力。(3)数字动漫课程群组。讲授漫画和动画作品设计制作和周边衍生品开发的流程、操作技术方面的知识,培养数字艺术作品创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素养。

课程群组化把课程按照类型重新组合,每个课程群组有各自的重点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有所侧重,加强了课程的整体规划。

2.课程安排流程化

在6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浙江印刷集团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14次荣登中国印刷企业百强榜、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先进出版单位奖、入选首批国家印刷示范企业、荣获原总局颁发的“推进绿色印刷标兵企业”“2017年秋季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出版印刷发行先进集体”等荣誉、荣获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印制示范企业称号……这一系列的殊荣背后,是浙江印刷集团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管理体制,以及敢于尝试创新的魄力。

“确定培养学生能力所需课程后,在实践训练中也引入基于‘工作流程’的方案,则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动画制作流程,掌握动画创作及设计知识。”[3]根据项目设计制作的实际工作流程,确立同一群组内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以数字动画项目流程为例,整个流程分为前期策划设计,中期制作,后期编辑调整输出三个大阶段。各个阶段又包括若干关键环节。数字动画课程模块流程设置为剧本创意与设计——造型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二维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这个流程参照数字动画常规制作方式、动画类型和学习的难易程度三个方面加以平衡。整个课程模块流程需要两个学期完成教学。其他课程群组教学的先后顺序参照相关项目设计制作的流程进行安排。

参照实际项目的制作流程设置群组课程的先后顺序,一方面减少单元教学时间内课程内容的跨度,降低学习内容切换的频率,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接受,有效避免课程内容前后脱节的情况;另一方面,课程流程化安排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漫设计制作过程中的流程意识,逐步养成工作中的计划性和条理性,更好地适应工作项目。

3.课程内容项目化

“项目化教学正是促使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掌握,对学习的知识点连贯性的认识,深化学生对项目化教学体系的了解。”[4]群组课程的教学中,学生能力方面要达到三个层面的目标。(1)掌握相关软件、硬件的操作技能。(2)理解数字影视、动漫作品制作的完整流程和掌握主要环节。(3)提升艺术构思、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采用教学内容课题化、项目化的方式加强专业课程实践针对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课题项目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影像类(微电影、网络短视频等)、数字动画短片类、平面设计类(插画、漫画、绘本)。课程群组可以有一个总项目课题,结合具体的课程可以分解为几个子课题。项目课题完成周期通常以学期为单位,由负责课程群组教学的教师团队成员对项目、课题的具体内容、进度进行安排。

针对学生项目设计制作经验薄弱的问题,课程内容项目化的方式促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实际项目制作的经验,有助于提升项目设计制作的能力并产出相对完整的作品。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方案的实施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方案的实施是实现培养适应数字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更好地体现优化方案群组化、流程化、项目化的特点,在教学团队组建、课程内容规划、教学形式融合、教学效果评价四个环节做出调整和优化。

1.组建课程群组的教学团队,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

课程群组的教学团队成员由学院专业教师和外聘教师两个部分组成。外聘教师由本地相关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一线设计制作人员担任,教学团队的负责人由业务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教学团队的负责人负责团队成员的课程分工安排,协调外聘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群组课程教学的整体把控。合理组建教学团队,把院校教师的教学能力、经验和外聘教师的一线项目工作经验整合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校企合作,保障课程教学的质量。

2.确定课程群组的项目内容,整合校企资源。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群组的项目通常来源于以下方面。(1)大学生专业设计赛事、展会,包括国内各项大学生设计赛事、国内知名动漫节、动漫展。(2)企业、机构、政府宣传部门的委托、合作项目。(3)申报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学生个人、团队创作项目。

在项目的主题内容方面,本着服务社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导向。(1)闽南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和海丝文化主题文创项目。(2)福建地区的红色文化宣传。(3)地方公益活动宣传。通过项目化教学内容,突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突出“以赛促教”“校企结合”,以具体项目推动课堂教学。一方面教师团队成员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生练习实践做出明确要求。并针对流程化安排的课程,处理好内容前后衔接的问题。不同任课教师充分交流,教学团队负责人做好统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学生练习重复,增强课程之间的整合性。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外聘教师的作用。外聘教师带着企业实际项目,参与课堂教学,分享设计制作经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和企业项目的有机结合:在集中实践课程(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让学生走进本地企业实地考察学习,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制作,企业充分发挥专业实践基地的作用,实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动漫人才的目标。

3.整合课程资源,融合线上线下教学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专业教师要主动融入“互联网+”教学模式这一新趋势。一方面,加强课程资源整合优化。平台网络资源极为丰富,把碎片化的内容系统化处理,构建一个适合学生接受的资源体系。任课教师课前收集国内外和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文字、图像、视频等优秀网络课程资源,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知识、技能点进行整合处理。

另一方面,探索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化线上教学的融合方式。专业教师需要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工具,结合常规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打破时空限制。课前将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PPT和课程资源上传至本校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完善课程信息,建立课程资源,为学生利用平台课外自学创造条件。常规课堂教学以外,教师采用“互联网+授课”模式。利用课程教学QQ群、微信群等,采取群课堂、屏幕分享等方式开展课题讨论、集中答疑,发布课程教学资源,远程指导学生课后学习。实现课内外学习的融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4.评定课程成绩,遴选优秀作品。

“课程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积极导向作用。提高考核标准,增加考核难度有助于提高学习成效。”[5]学期结束,学生个人或团队按照要求提交完整的作业,由课程群组模块的教师团队成员集体评定。适当增加考核维度,重视对项目作品的过程性评估,作业评定的依据不只是单独最终作品,还包括各个流程环节课程的阶段性作业。教师团队成员对每一个阶段性作业进行评定,形成对应课程的成绩。课程群组模块所有的课程成绩按照不同的权重综合起来,最终形成整体评定成绩,并从学生提交的作业中,选择优秀的作品推送参展参赛。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利用本地企业资源,把企业一线人员纳入教学团队参与课程设计,辅助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基地考察和见习实践,学习企业项目的流程经验;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产、学、研”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经历近年的教学实践探索,逐步形成能够解决本专业教学具体问题,适合专业进一步发展的课程优化改革方案。梳理教学大纲课程,整理为若干课程群组;组建专业教学教师团队,落实群组课程的教学流程顺序,加强课程的连贯性;结合具体的设计项目实践,与地方企业、行业需求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产出有代表性的教学成果。经过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优化设计方案逐渐成熟和完善,并取得一定的成效,逐步达到稳步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满足地方相关产业的人才需求,培养输送高质量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的办学目标。

猜你喜欢
群组流程数字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Boids算法在Unity3D开发平台中模拟生物群组行为中的应用研究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答数字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数字看G20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