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订单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分阶段干预对策

2020-01-07 15:19史婧茹
科教导刊 2020年20期
关键词:全科定向医学生

陈 辉 杨 欢 史婧茹 任 虹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5)

近年来,我国初具人口老龄化社会结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日益严峻,单纯的医学模式已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中西医医学人才,补充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人才供应,已经成为当前各大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等亟需承担的任务。2010 年6 月国家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其中表明定向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同时发放补助生活费;相应毕业学生,应服从安排到所签约的乡镇卫生院及以下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至少6 年。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履约就职的情况不容乐观,从而凸显出思想政治在定向医学生的全方位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是坚定从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全科医学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信念的重要保障。

1 定向全科医学人才思政教育必要性分析

1.1 基层医疗外在客观条件差异

我国存在严峻的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截至2018 年底,全国共有30.9 万名全科医生接受了专业培训,但是每万农村人口仅拥有全科医生2.22 人,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拥有3 名全科医生,而且偏远乡镇低于平均水平。[1]同时,工资薪酬方面,根据学者调查,2015 届定向免费医学生在规范化培训期间内的月收入为2011 元,[2]其待遇落实滞后,同时工作编制、职业发展、订单定向与规范化培训等政策尚未明确,这些与城市就业相比的客观条件差异,使定向生从思想上抗拒前往基层工作。[3]

1.2 定向医学生内在主观动力不足

目前,大量定向培养的全科医学生拒绝前往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定向医学生工作机构确定,但是由于“分配”的地区比较偏远,基层卫生医疗条件、福利、工资等不高,不能及时继续深造等原因,有较多的学生从内心拒绝到基层卫生机构工作,甚至放弃医学事业工作,存在就业率低和不愿意工作的矛盾。更主要的是,在思想方面定向医学生适应新形势下定向工作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缺乏适度引导,在各种思想意识的冲突下以及较大的社会压力中,一系列导致主观动力不足的问题更加明显,故需要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帮助,从内外解决这一病态现象。

1.3 定向全科医学人才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对于定向医学生的思政教育,目前大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定向医学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依然延续统一的课程安排,例如“新生入学教育”“职业规划”。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定向医学生差异性,虽然接受教育相似,但是由于培养方式、人生目标和就业方式的不同而存在不同,另外定向医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差异及心理变化相比其他当代大学生较大。所以单纯从整体而不加区别地开展思政教育缺乏阶段性和准确性,目前看来,这种笼统的干预方式取效不佳。

2 定向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分阶段干预对策

2.1 提高大一年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对策

2.1.1 加强价值观指导及契约精神教育

通过采取多种理论配合实践的形式完成定向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学生能够自觉自愿履行约定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目的,让学生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服务基层群众健康的过程中去找寻个人价值,实现社会价值。例如,在校期间,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最美乡村医生”影片,为养成服务基层的价值观提供基础。可组织定向生全面解读国家实行免费培养政策的背景和重大意义。暑期期间,鼓励和号召定向医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或其他服务于地方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多个方面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形成更好的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增加契约精神。

2.1.2 转变学习理念,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国家实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目的就是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全科医学人才,而现代的全科医学以及逐渐发展为“以人为中心,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多交叉且复杂的学科。因此,定向医学生应尽早转变学习理念,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背景下的“以疾病为中心”及时转变为适应当代基层的“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及早塑造和认识自己作为全科医生的形象,从整体观、人文观的角度,运用多个学科知识综合认识和处理问题。

2.2 缓解大二、大三年级学生课程学习压力的对策

2.2.1 引导树立理想抱负,通过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引导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树立学习榜样,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生在自己远大的梦想和追求驱使下,就会在学习中产生巨大的能量,从而才能经受挫折与压力。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处于学习的疲累阶段,同时因为在校接触实践有限,对未来的迷茫会增加学习压力,所以外界的及时疏导和排解十分重要,而辅导员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应该运用心理学等理论,通过集体班会和个别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压力,引导制订合理的学习方案。

2.2.2 帮助学生分析课程结构,引导制定学习方案

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在基层民生事业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同时在国家发展基层卫生事业的部署中有着重要意义,定向全科医学人才所体现的公益性也决定了定向医学生的学习复杂且多样。辅导员应首先熟悉本阶段课程设置的情况,及时与学生沟通,提前介绍所选课程。在可选择的课程范围中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制定有方向性的学习方案。在整体课程的规划中,教务处成立针对定向生学习方案的工作组,整体优化定向医学生的课程结构,逐步完善学习体系,从而使学生学习方案更加高效。

2.3 提高大四年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

2.3.1 加强职业规划教育,达成合理的职业愿望

目前,高校设置的一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为学生不够重视的选修课,当然这与枯燥乏味的授课方式有关。加强职业规划教育首先要在课程中丰富内容和增加多种形式,在课堂上中融入观看感动中国影片、学习西部计划学生事迹,课堂邀请医学导师举行座谈会,结合来自农村的学生讲述基层医疗现状等,使毕业生能够信守诺言,服务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同时,开设专门的职业规划课程,进行适应性训练、社交礼仪指导、沟通技巧培训,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有能力更好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2.3.2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特点,提高服务与责任意识

在多方面的医学教育中,需要让定向医学生逐步意识到,全科医生的工作特点是以人为主,面广、量大,且与人文社科学知识多有交叉,[4]在临床实习中应主动与老师交流,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技能清单。定向医学生就业在基层第一线,工作内容复杂且全面,在多个方面做好健康教育、医疗、保健、预防、康复、计划生育等人性化、个体化服务,[5]所以需要更加耐心的服务,具有更大的责任,重视服务与责任意识的培养,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2.4 提高大五年级学生临床职业素质的对策

2.4.1 加强定向医学生的实习管理和阶段考核,提升专业技能

医学院校应与培养医院提前制定好实习、见习的大纲,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明确考试考查办法,包括医学和人文专业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科室规章制度、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考核等。激励学生到协议地区参加医疗活动,与基层病患面对面,强化诊断与鉴别诊断的能力训练,逐渐提高医学技术和素养,培养随机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定向医学生的培养应该贴近以后的工作岗位,增加基层医疗培养的特色内容,可聘请有经验的乡镇医生作为定向实习生的指导老师,既能增强处理基层病患疾病的能力,又能拉近定向生与以后职业的距离。

2.4.2 引导毕业定向医学生熟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

学校和实习医院应该针对定向医学毕业生广泛开展与基层医疗机构、卫生健康机构等合作,共同将基层的医疗现状和基层人民迫切的健康需求呈现在即将选择就业的定向医学生面前。通过基层工作经历的亲切感受和当地政府的健康统计数据等,让医学生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生的责任感和情怀。学院可安排基层医生导师亲身讲解、机构领导座谈,群众采访等一系列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对基层医疗的感知力,在熟知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后,能够自愿自觉参与到祖国的基层医疗建设当中。

3 结语

定向医学生从医学院校毕业后,应履行契约精神到指定的乡镇卫生院服务至少6 年,但是大量优秀全科医学人才没有把到基层就业作为第一选择,或者把选择基层就业作为跳板,造成基层医学人才严重紧缺。本文通过对定向全科医学人才进行分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干预,一定程度上优化定向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更加科学合理,继而提高定向生履约率,缓解基层医疗卫生组织人才资源匮乏的现状。同时,本研究可以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优化定向医学生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为高等医学院校培养适应基层需求的医学人才提供思政教育研究借鉴。

猜你喜欢
全科定向医学生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欢迎订阅《全科护理》杂志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