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
——以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为例

2020-01-07 13:54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隐喻战争

廖 锐

(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重庆 400031)

一、概念隐喻研究

发轫于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隐喻,对其研究一直是西方世界经久不衰的话题。亚里士多德就曾强调,修辞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技能。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对隐喻的研究逐渐进入新高潮。1977-1978年,美国高校紧锣密鼓地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专业的学术团体和大量的学术著作大量涌现。这不仅提升隐喻研究的理论地位,更加速了理论的传播和讨论。

孙毅(2013)指出,汉语研究中,隐喻(亦称“譬喻”)研究同样早已存在,并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广泛。譬喻就是一种将两件事物进行比拟的手段,使抽象转换为具体,复杂变得简单。这就与西方隐喻研究中的概念隐喻不谋而合。但是,中外隐喻研究内容在20纪80年代还存在着巨大差异。当时由于西方理论还未进入中国,国内关于隐喻的讨论主要还停留在格律的讨论上,并未有对隐喻的认知属性进行介绍。直到20世纪90年代,经由胡壮麟、束定芳、王寅等学者的引介,国内才涌现了大量隐喻研究的资料和讨论。

认知语言学家在语言学界掀起一场语言革命,认为隐喻并非传统研究中的修辞方法,还存在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各个角落(孙毅,2013)。莱考夫和约翰逊共同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即人们通过寻找“源域”和“目标域”中的共同联系,从而成功地使用“源域”界定“目标域”的表达,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目标域”的内容。人们的概念系统是通过概念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由此通过分析语言表达中的隐喻表达,就能剖析人们的概念系统。

概念系统是人类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还是人类生存的主要方式并普遍存在于我们人类的生活之中。例如,《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最为经典的隐喻是“争论是战争”。在此例证中,尽管争论并非真正存在流血牺牲的战争,但人们却在这个争论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带有争夺性质的行为,表达出一种对抗的思维方式。由此,人们也通过对立、斗争的眼光来看待和理解争论。

二、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政治语篇具有理论化程度高、语言晦涩的特点,与普通民众生活距离远。政治家想要说服普通听众,就只有使用大量的隐喻来简化概念,将不可感知的观念转换为可感知的实在,将陌生的言辞转换为熟悉的话题,从而进行有效的意识渗透。

近年来,尽管学界对于概念隐喻研究的方法论存在着一定质疑(柳超健,2017),认为其依靠研究者主观判断的研究方法,无法保证研究材料的覆盖率、代表性和穷尽性(刘风光,2011)。诚然,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方法存在质疑,但是,概念隐喻研究的内容和意义却不可忽视。这不仅涉及到语言层面的意义理解,还牵涉到认知层面的概念运作和规律,与政治语篇的研究有极高契合度。政治语篇中往往蕴含大量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不仅是一种对社会关系和权利结构的有效阐释,更蕴含着政治团体的利益诉求。想要挖掘到政治隐喻概念背后的历史、文化差异,就必须对政治话语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详实的分析。

国内由于长期援引西方理论,回答西方政治语篇中的经典问题,缺乏对中国本土政治隐喻表达的研究,更缺少不同国家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本文期待通过对中美两国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的使用进行补充。同时,尽管中美两国在概念隐喻的类型选择上十分相近,但由于认知和社会文化关系之间差异,造成双方在意识形态和政治诉求上存在着广泛差异。由此,为研究中美两国在政治意识形态上的概念系统差异,本文援引其官方报告进行分析,提取出其中的隐喻表达式,分析其概念隐喻,最终整理出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同年《国情咨文》中政治隐喻内容和含义。调查发现,中方的报告中主要存在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体育隐喻和有机物隐喻等类型,而美方报告中主要存在战争隐喻和建筑隐喻。尽管两国隐喻表达使用类型趋同,但双方意识形态却存在差异。中方秉承传统文化中的大局观和整体观,从全球大局出发尊重各方利益;特朗普总统总结了其执政时期美国在经济、能源上取得的成绩,但对奥巴马执政的部分成果进行否定。

三、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隐喻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涵盖中国政府工作的成就,充分体现了领导集体的智慧和谋略,是反映中国政府政治方针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政治语篇。在201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就过去5年的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包括经济、民生、生态、法制等工作内容,同时对新一年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布属了新的任务。

首先,本文搜集1.7万汉字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结合概念隐喻特征进行提取,识别出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体育隐喻和有机物隐喻等隐喻类型。通过提取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解释其意义内涵和认知理据,以期探寻语言背后的认知机制。

(一)建筑隐喻

建筑隐喻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隐喻方式,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楼的建成,不仅需要周密的设计,还需要勤勉的施工人员、强烈的责任感等。那么,国家建设同样如此。例如,“国家是一栋高楼”这一表达将国家特征全然包含在建筑结构之中。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几处类似的建筑隐喻用法。为了便于读者理解,现将其摘录如下,并作简要分析。

例如:

1.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解决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2.我们要携手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3.……鼓励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奋斗、共创辉煌。

4.5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政治家运用建筑隐喻论述国家发展战略,暗示某种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发展(张蕾:2018)。在处理国际事务问题上,中国政府将自己看作是地球家园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积极承担自己相应的国际责任。在当前国际背景下,中方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大局观念,发展全球治理思维,不仅为本国利益谋福祉,更尊重他国利益。这是因为,当今世界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只有从全球化视野来制定国家政策,才能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和信赖,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

与此同时,应对国内局势,中国政府积极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扮演建设者和规划者角色。中国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量使用“建设”“建立”“创建”等词语,构建了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辛勤劳动,同心奋斗,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生动画面。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高瞻远瞩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愿景,将建筑隐喻和生态话语有机结合,以此来唤醒普通民众的责任意识。中国属于黄土文明,崇尚“天人合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特别是在环境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情境下,过去一味追求利益至上的话语体系已经不再适合新的社会现实,由此出现生态话语的运用。

(二)战争隐喻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战争隐喻涉及经济、民生和生态方面的内容,包括“战略定力”“战略布局”“三大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等关键词。尽管战争隐喻传达出一种消极的联想意义,表达对抗、紧张的氛围,但是中国政府团结人民和机关的力量,向自身发展之中的困难发起挑战,实则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意义。

例如:

1.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保持战略定力……

2.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

4.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战争隐喻是使用战争的方式来类比非战争的情形,使人们处于一种害怕的境地而采取防御行动 (Montgomery,1991)。战争隐喻的出现离不开其根植的历史文化传统。人类历史上曾有90%—95%的人口都曾卷入过战争,并且大部分地方常年经受战争的折磨(Keeley,1996)。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战争经历,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中国多次历经朝代更迭,外敌入侵,因此暴力革命和战争对抗的思维长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量的战争术语和表达存在于文学和语言之中。新中国成立前后曾经历数次战争,领导人大多出身军旅, 习惯用战争术语部署和平时期的各项工作, 普通民众也随之适应“大会战”“攻坚战”“保卫战”“经济战线”等说法(杨洋,董方峰,2017)。直到今天,我们仍能在政府报告中找到这些军事隐喻表达,足以反映出现实与认知之间的密切联系。当前中国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生态、经济和民生等方面,并不存在绝对的军事力量对抗,所以政府报告中的这些军事隐喻表达仅仅是为了鼓舞士气,激发民众团结情绪。

(三)体育隐喻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并跑”“领跑”“加速度”“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等体育术语,将中国科技产业置身于世界竞技场的比拼之中。这既是对中国科技企业和技术人员的信任,同时又是给予厚望,深切鼓励。

例如:

1.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

2.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

3.干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4.一定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体育隐喻的应用十分直观地向民众展现了当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状况。首先,从经济规模来看,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这样的成绩就像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名次一般,充分表达了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其次,近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经济贡献率不断增高。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国家一直以来的大力投入和利好的政策驱动。在2013年—2018年这5年间,国家和社会向科研研发相关单位投入不断增加,达到11%的年增长率。与此同时,国家不断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域,鼓励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不断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让中国企业和技术敢于在世界上竞争,从过去追赶西方技术到如今齐头并进,甚至有信心带领世界潮流。

(四)有机物隐喻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华夏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派生出不少关于农耕劳作和粮食生产的隐喻(孙毅,2013)。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大量有机物隐喻表达,表现了政府在处理事务时有意调动百姓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概念。

例如:

1.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

2.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

3.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使军政军民团结始终坚如磐石、始终根深叶茂

漫灌是一种农业灌溉方式,指的是不在田间做任何沟埂、灌水时任其在地面漫流的粗放式灌水方法。这种灌溉方式在农业生产中灌水的均衡性差、水量浪费大,在现在的生产生活中逐步遭受淘汰。面对当前国家经济局面,中国政府不能浪费大量人力财力,直接刺激经济,与之相对,中国政府倡导一种“滴灌”的精准政策,瞄准支柱产业和核心企业,妥善使用资源,取得有益成果。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各国之间联系紧密,休戚与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隐喻表达了各国政府和人民需要一致合作的必要性。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 “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与“和合共生”“天下为公”的思想一脉相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机隐喻借鉴了历史和国家发展的有益经验,突显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全局观念。

四、2018年美国《国情咨文》隐喻分析

作为美国的施政纲领,《国情咨文》每年由现任总统发布。其听众不仅局限于国会议员,还包括广大选民。因此,《国情咨文》是政府向普通民众渗透意识形态的良机(方碧月,张志江:2016)。通过运用隐喻机制,将源域中生涩、高深的政治议题转化为目标域中为普通大众所接受的激发普通民众的内容,从而增强其对政治的认同和理解。2018年《国情咨文》中,主要使用了战争隐喻、建设隐喻和旅途隐喻,从就业、贸易、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等方面回顾了过去一年美国政府和人民所取得的成绩,表现了重寻美国之路、重铸当代美国梦的主题。但是,特朗普总统多次否认民主党的成绩,以此来宣传自己政党的利益和价值。

(一)战争隐喻

特朗普总统针对国内外局势,应用大量战争隐喻进行评论。其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针对国家经济的复苏局面和能源困境的终结,特朗普总统进行了战争胜利一般的庆祝式表达;第二是针对移民问题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表现出坚决的斗争态度。

例如:

1.The era of economic surrender is over.

2.We have ended the war on American Energy

3.I also pledged that we would work with our allies to extinguish ISIS from the face of the Earth.

4.My Administration is committed to fighting the drug epidemic

5.Terrorists are not merely criminals. They are unlawful enemy combatants.

具体说来,经济投降(economicsurrender)生动地表现了过去美国经济发展疲软,处境尴尬的境地,同时暗示了对奥巴马政府不敢直面挑战的“投降”策略的否定。特朗普努力扭转了这样的局面,完成了税收改革,为中下层人民创造了更多工作机会;同时推翻了之前饱受争论的奥巴马医改方案;经济得以复苏并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既是特朗普总统对自己执政下的成绩的肯定,又侧面批判了民主党执政中的矛盾,为自身党派争取利益。

美国在页岩气开发上的意外成果,直接影响了美国乃至世界的能源格局演变(崔洋:2016)。2018年《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运用美国能源战争(war on American Energy)的终结这一庆祝式的隐喻,证实了美国在能源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能源战争”的隐喻表达了能源问题对美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地位的重大意义,强调了国家之间权利的争夺和转移。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美国有望在2020年实现能源自主。我们可以预计,这不仅会改变美国在全球治理,特别是能源和外交领域的地位,也给中国的能源出口带来新的博弈和挑战。

在国家安全方面,美国政府应用“恐怖主义是战争”“毒品问题是战争”的隐喻,揭示恐怖主义和毒品泛滥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早在奥巴马执政时期,伊斯兰国(ISIS)就在世界范围内制造一系列恐怖袭击,其中影响最为恶劣的就是2015年11月法国巴黎恐怖袭击和2017年3月—5月英国伦敦的系列袭击,这被美国视作是挑衅。到特朗普执政时期,伊斯兰国的势力并未全面铲除,而是开辟新战场,在埃及西奈半岛等制造新危机。由此,美国政府坚持严厉打击伊斯兰国势力,保证其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中东、非洲、中亚、南亚等不稳定地区的利益(许超,刘胜湘:2019)。美国每年进口世界上60%的毒品,超过8.2%的吸毒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张朋辉:2015)。在美国公民文化中,对毒品的主观认识还不够;其次,美国与墨西哥等毒品来源国有着特殊的地理联系(胡尔贵,郭悦悦:2018)。由此,美国政府不仅在治理方式上不断革新,将司法惩戒和医疗模式并进,帮助吸毒者从自身认识上和生理上远离毒品,与此同时,从客观源头上,严厉打击毒品的流通渠道,打击黑帮势力,与其坚决斗争。这不仅为美国国家安全和社会问题铲除毒瘤,与之相应的是,特朗普政府在呼吁增加国防开支,这不仅是一种联络激发群众斗争情绪的团结策略,更是笼络潜在选民,争取党派利益的政治承诺。

(二)建筑隐喻

2018年《国情咨文》中,特朗普总统运用大量建筑隐喻,将美国描绘出一个建设者的国度(a nation of builder),从而鼓励美国人民勤奋工作,创造发展,为国家前途规划未来。

例如,

1.America is a nation of builder.

2.Together, we can reclaim our building heritage. And we will do it with American heart, American hands, and American grits.

3.As we rebuild America's strength and confidence at home, we are also restoring our strength and standing abroad.

美国是建设者的国度(America is a nation of builder.),这一表达暗示了美国崇尚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表现了美国民众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激发广大人民的建设热情,为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特朗普政府将国家和国防视作废弃的建筑物,需要得到重建,表达了对前任政府的否认态度,从而激发听众的负面情绪(张蕾:2018)。通过否认民主党的成绩,特朗普从而塑造了共和党重新主持大局,重建美国这栋建筑的政治形象。

五、结 语

隐喻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修辞上,在意识形态对现实系统的表述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用一个域中的表达来构建另一个界定的域中的表达,使得人们更好地在观念和意识形态上理解政治语篇的意义。纵观两国官方的权威报告,读者不难看出两国通过应用大量的隐喻,构建了推动国家建设的正面建设形象。

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政府主要应用了建筑隐喻、战争隐喻、体育隐喻和有机物隐喻。中国政府应用建筑隐喻,将国家构建成一栋高楼,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计划和期望;同时将建筑隐喻与生态话语有机结合,从而兼顾了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两个时代重任,塑造普通民众的责任意识。在全球治理问题当中,中方善用建筑和战争隐喻,中方秉承传统文化中的大局观和整体观,从全球大局出发尊重各方利益;中国政府善于从自身出发,向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整改,提出的“战争”口号都是针对人民关心的社会和生态问题,而非指责某国或者某地区行为,勇敢面对自身发展和建设中的问题和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当中,中国政府应用体育类隐喻,鼓励和赞扬高新产业参与竞争,不断向前奋勇发展。最后,中方通过运用有机物隐喻表现农耕文明与国家建设之间联系。纵观中方使用的政治隐喻,主观上就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昂扬斗志,敢于面对自身发展中的困境和挑战,勇于承担社会和国际责任,全方位适应当今全球化的发展脉络和新时代的全球治理方针战略,高瞻远瞩。

美国在《国情咨文》中大量使用战争隐喻和建筑隐喻,特朗普总统总结了其执政时期美国在经济、能源上取得的成绩,肯定了执政党和政府在减免税收、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成绩。同时,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方面,美国政治话语中大量出现的战争隐喻,又表现了美国政治在打击伊斯兰国(ISIS)、控制住本土毒品泛滥等政治议题上的举措,坚决捍卫了美国国内外国家安全。但是特朗普总统的《国情咨文》中存在大量对奥巴马执政成果的否定,表现了美国两党制博弈下意识形态的对立和矛盾,以及执政党渴望从民众手中获得选票支持的野心。同时在处理国际事务方面,美国政府大量使用战争隐喻,企图通过增加国防开支和能源外交争夺国际地位,表现了自己的政治诉求。

猜你喜欢
政府工作报告隐喻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政府工作报告》圈定今年重点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潜台词如何驱动中国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