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万万
(海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海南 海口 571158)
目前我国青少年存在体质健康下降问题、行为问题、心理危机与疾患问题、攻击性行为问题、校园暴力事件以及网络成瘾问题等一系列不健康现状,这些是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严重不足的地方,社会各界急需对其身心及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疏导与教育,而户外运动能弥补传统学校对青少年教育问题上的缺失,户外运动的价值也正体现在其强大的教育意义上。
随着户外教育的不断普及,对青少户外运动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其中,操学诚[1-2]等对户外运动与青少年全面发展有过研究;周红伟[3]对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开展现状做过调查与分析[3];郭妍妍[4]对中国青少年户外活动意识培养也有过研究[4];童建红[5]对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和对策也作了系统分析;赵霞[6]曾研究了青少年户外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等。由此可见,目前对青少年户外运动基础理论和发展现状研究居多,对其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及策略研究较少。本研究在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价值基础上进一步对其具体实施路径进行分析,望能为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实现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根据亚洲户外数据显示,我国户外运动核心市场规模达170.6亿元,其中青少年户外运动产值达58.9亿[7]。根据《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营销现状消费者调查问卷》第三方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户外运动消费群体以21—40岁和20岁以下人群为主,比例为53.3%和32.4%[8]。据对重庆、陕西和天津等地的调研显示:家长对青少年参与户外运动的支持率为58.9%,青少年希望参与户外运动的比例在86.3%[9]。北京市共有国家级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4 家,湖北省现有注册的户外拓展基地368家,对青少年开放并有相关单位颁发资格认证的有7家[10]。除了致力于体育休闲各类体育俱乐部外,一些科技培训公司、教育培训单位也积极介入,提供各类户外运动休闲与体验项目。根据工商注册数据显示:2015 年天津成立了203 家体育类企业,其中 30% 的涉及到户外运动产品供应。在正规的企业外,还有大量的非注册、草根性、自发性的户外运动服务机构,形成了较为繁荣的户外运动市场供给格局[11]。
表1 我国户外运动营地现状
户外运动能让青少年真正地认知这个世界。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和实践能更直观、更有效地建立青少年的多元价值观。青少年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知识及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他们的认识客体,而知识只有在与实际和社会交往的活动中,才能得以运用和升华,同时,青少年只有在实践活动中,认识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户外运动过程就是一种全新的认识过程,也是知识再生产过程。青少年在户外运动过程中,接受着环境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并在改造环境过程中改造着自己。户外运动是发展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生品德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的实现的,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活动,而户外运动过程正是德育的渗透过程。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各种户外教育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与追求,他们在完成一定户外任务和社会交往与协作过程中,一方面要遵循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另一方面个体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青少年在无形中便会自觉形成相应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能力。
户外运动目的并不仅仅在于运动本身,而是在于锤炼、唤醒和鼓舞。在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中成长的年轻一代,尤其是独生子女,需进行必要的挫折和劳动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虽然青少年成长教育过程中激励和表扬必不可少,但有时候对他们帮助更大的往往是适当的挫折和磨炼。青少年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不仅能锻炼体魄,最主要的是“育”其心志,这也是广大家长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初衷,而户外运动的过程也正是青少年自我教育能力和抵抗挫折能力提高的过程。
户外运动根据青少年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有目的的组织其参加不同的运动项目,户外活动过程中可培养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觉地分析、解决问题中充分展现自我才能和发挥创造精神。户外运动的所见所闻能诱发青少年好奇心,引发他们思考并探索,而好奇心是培养创造才能的第一步。户外运动可根据个体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因材施教,所以一定程度上可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户外运动在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思维开拓等方面的价值不容小觑。
户外运动有益于培养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真知、善心和美感。自然界就像一本鲜活、生动、多姿、读不透的“无字天书”。从书本上得来的关于自然界的知识是有限的,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户外教育活动,能让学生到大自然去认识、去学习、去实践,去亲身感受来自祖国大好河山的威严与壮阔,从而使他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心生敬畏。走近大自然,融入大自然怀抱,能让人亲身感受到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从而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界发自内心的感恩与爱戴。户外运动在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界的真知和善心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美感,激发他们对自然之美、生命之美、造化之美的赞赏、歌颂与崇尚。当他们来到自然中,就仿佛置身于一幅广阔的山水画卷,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忘我境界。所以户外运动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具有不言而喻的教化作用。
目前青少年所遭遇的诸如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溺爱过多、来自网络电子产品的侵蚀、学习压力过重等,造成孩子肥胖,体质差,心理问题增多,思维能动性减少,缺乏个人创新和开拓精神,意志力薄弱,社交能力差,行为极端等问题是需要引起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一大社会难题。而户外运动是问题青少年的解救良药,在户外运动环境中让青少年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及闪光点,并努力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完美和极致,从而得到他人认可。这种激励式教育,能让青少年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以及来自集体的温暖,使青少年的品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在无形中形成自我教育,这就是户外运动功能和魅力所在。不是凭沟通和交流就能取代的。
曾获得2000年诺贝尔科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教授的实验研究表明:之所以游戏和运动能提高学习效率,是因为游戏和运动使人们的大脑结构更加优化。因为在运动中大脑会不断地产生一种叫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物质,而这种物质正是大脑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必需养分。科学研究发现:一个长期缺乏运动的人,其大脑得不到必要的刺激,而新生长出的大脑神经细胞就很难与神经网络系统进行连接,长时间之后这些神经细胞就会逐渐失去生命力。因此,对于那些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想拥有一颗聪明大脑并能高效率地学习,户外运动必不可少,因为聪明的大脑需要运动。
青少年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户外运动重视良好习惯的养成,其方式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为载体,能增加学生道德体验,促使青少年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内化为学生终生享用的习惯,这将为学生良好品质的定型和铸造美好未来起到固化和奠基作用。户外运动着眼和着力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引导他们向主流文化、深层文化方向发展,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独立地进行判别、筛选。户外运动是培养青少年竞争和合作精神的最佳场所,通过合理竞争,使其对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有进一步认识,从而激发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满足其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进而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坚强人格。
能够支撑或使青少年终身受益的永远不只是书本上那些知识,往往是沟通、协调、合作、勇于承担和负责等一系列品行,这些品行和能力是在课堂上无法充分实现的,所以真正的教育往往在教育之外,而目前传统学校教育一味追求成绩与升学率,根本不重视对青少年德育及批判性思维培养。德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批判性思维是培养青少年打破传统和固有的思想观念,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这些是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和创造力不可或缺的。我们不希望学校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培养出一批批缺乏创造力的只会考试的机器。现行学校放羊式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远远不能调动起青少年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而户外运动的项目多样性、环境开放性、组织活动趣味性等特点能使青少年对体育锻炼由被动转向主动,同时也在过程中培养其个人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审美及创造能力,这些都能很好弥补现有体育教学的缺憾与不足,同时还能弥补学校体育教学的不足,是传统学校教育有效的补充。
我国户外运动起步相对较晚,也没得到学校体育的高度重视,更没有完整的青少年户外培养体系,大部分户外运动都是社会培训机构组织,这也是受多方因素影响所致:一是没有行政指令;二是担心安全隐患;而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没有专业的户外人员或组织。户外运动教练员不仅需要熟练的户外运动操作技能,还需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而我国大量缺乏这方面人才,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应结合多学科和专业进行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校人才与市场接轨并服务于社会,尤其对户外运动方向的学生应进行综合性多学科知识联合培养,针对高校人员建立和组织专业的户外培训机构。
营地建设是户外教育的基础,各省市应根据地方资源和环境特点因地制宜打造出适合青少年户外运动的场地设施,比如可利用郊区空地、乡村田野、废旧厂房等进行营地设计和建造。营地建设目的主要为凸显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价值,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年龄特征设置不同的环境和户外运动课程,让青少年在户外运动过程中体验到不同的教育内容,因此青少年户外营地建设要深度挖掘项目设置的教育意义与理念,创新课程内容和培训机制。青少年户外营地教育在利用自然教化的同时要注重对其人格、创造力和协作能力培养,以使其适应未来社会发展。
户外运动要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年龄特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和活动,活动内容不仅要丰富多彩,而且要具有教育性和实效性,所以组织户外运动的方法手段尤为重要,户外运动要区别于体育教学,不能千篇一律,毫无创新,要结合多元游戏活动和多变的自然环境进行,还要充分调动青少年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灵感和创意,使其成为活动策划的主角。
户外运动的助推者主要是学校、家长、和社会,我们要努力构建三方捆绑式多元教育体系,三方要各司其责完成分内工作。学校应将户外运动的整体构建和培养目标纳入到学校体育和教育体系中,丰富方法手段,营造多元教育氛围;家长应自觉意识到户外运动在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品质形成过程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关心青少年全面发展;社会各界电视、媒体、报刊、广播等应积极推广亲子、户外运动等教育类节目,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户外运动教育氛围,进而扩大户外教育影响力。
青少年正处于性格形成与道德认识的迅猛发展时期,对社会有所认识,但是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是非善恶能力,看待问题简单片面,容易出现过失,所以对青少年的教育要进行正面疏导、循循善诱。户外运动这一新兴时尚的体育运动,正是以自然界的教化为主,以户外教练员为辅,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综合素质的集体拓展活动,满足了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不仅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其社会适应力、创造力及健全人格等方面影响也起到无可替代作用。所以为推动和落实健康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加强青少年户外运动教育势在必行,需动用社会各界力量、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促进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健康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