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耀芬 裘丹英 王莉萍 陈肖敏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FTS)的概念最早是由丹麦外科医师Kehlet[1]提出,指在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下,将麻醉、护理和外科等学科的最新研究证据完美结合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从而降低手术后应急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达到患者快速康复的目的[2]。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的金标准[3]。高龄患者器官功能减退,麻醉耐受力差,使得围术期并发症显著升高[4]。达奇手术机器人的引进,使患者康复周期明显缩短,加快国内FTS临床应用的发展进程[5]。本科室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顺利完成>70岁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RALRC)患者27例,配合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从患者术前健康心理评估及疾病教育、胃肠道准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对患者实施一体化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79.03岁。既往合并有冠心病2例,糖尿病5例,高血压6例;无陈旧性脑梗死、血栓史。
1.2 治疗方法 2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17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输尿管皮肤造口术;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Bricker回肠腹壁造口术。
1.3 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1.9±0.8)d,术后下床时间(1.4±0.6)d,住院平均时间(19.5±8)d。术后病理检查确诊20例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例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发生不全性肠梗阻2例、伤口脂肪液化1例、感染3例、淋巴漏2例、1例支架管堵塞、谵妄2例。2例不全性肠梗阻患者,予禁食、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配合下床活动,心理护理等积极有效的措施获得成功。4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1例为回肠造口末端缺血,手术切除探查后,经积极有效抗感染补液,恢复良好;1例患者伤口感染,脂肪液化,2次/d伤口专科护士对症治疗换药2周后伤口痊愈。2例患者发生引流管淋巴漏,带管离院后2周来院拔除,预后良好。1例支架管堵塞,使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保持通畅,2周后顺利拔除支架管。2例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经合理积极镇静等治疗后好转。
2.1 进行健康心理评估,实施个体化的心理护理 无痛性肉眼血尿为膀胱肿瘤的典型症状。确诊疾病后行手术治疗导致排尿及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影响自身形象,更易产生抵触矛盾心理。有报道指出[6]综合性医院住院高龄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15%。多样化的心理支持能够明显改善高龄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7]。本科室基于奥马哈系统[8]构建以问题分类系统为框架,采用健康心理评估量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责任护士根据测评结果与主管医师、家庭成员沟通制定个体化心理支持手段。27例患者中有1例为中度抑郁,术前请精神科医师进行会诊,延续心理支持手段,出院前填写健康调查简表(SF-36)为5分,效果良好。
2.2 优化肠道准备,早期预测肠梗阻症状,预防感染加重及扩散 膀胱根治术涉及肠道的离断与再通,对肠道造成较大损伤,加上老年患者胃肠蠕动消化功能减弱,肠梗阻的发生率显著升高[9]。本组摒弃传统3d肠道准备,采取术前日下午4点口服恒康正清3盒,不常规口服抗生素,同时静脉补液1000ml,维持内环境稳定。术前2h饮200ml内的清水或糖水。围术期不常规留置胃管。术后听诊肠鸣音1次/4h。2例患者术后第2天进食流质后出现腹胀,伴腹痛,疼痛评分2分,有恶心欲吐,肛门少量排气,听诊肠鸣音1次/min,行肠道X片示:梗阻两侧肠管扩张,积液积气。予禁食禁水,继续下床活动,开塞露40ml纳肛,配合胃肠减压,生长抑素4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50ml以4ml/h微泵持续注射。将芒硝捣碎至1cm×1cm大小逐个装入缝制成多个小格的布袋中,平卧时将布袋平铺均匀外敷于患者腹部,直至触及芒硝吸水变硬约2h,及时更换布袋。将变硬的布袋放置阳光下照射并再次捣碎芒硝重复使用。2例患者术后7d腹胀缓解,排便排气通畅。
2.3 积极排除引起谵妄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谵妄,积极治疗谵妄并发症 谵妄是急性发作的意识混乱,伴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不连贯以及感知功能异常。是常见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与高龄、手术、精神紧张、麻醉药物使用有关。常见于术后2~3d。本组护理人员学习2016版《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防治中国专家共识》[10]中推荐的谵妄综合预防措施,对患者进行术前干预并进行画钟测验[11]对认知功能进行筛查,将高危患者放置重病室进行密切观察护理。护理要点:(1)非药物治疗,保证充足睡眠,病室安静,巡视动作轻,夜间护理操作统一时间进行,妥善固定各导管,注意安全,防止坠床,加强交接班。指导家属24h无间隙陪伴。正确使用约束带及约束手套,4h评估约束的必要性。放松1次/2h,观察约束处皮肤的完整性、血运情况。(2)优化疼痛管理,避免使用导致谵妄的高危药物。疼痛专科护士术后每日随访患者,病房护士每班根据面部表情评估疼痛情况。2例患者使用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1次/8h,疼痛评分在0~3分。(3)维持内环境稳定,监测血气。(4)夜间口服再普乐2.5mg。1例患者夜间烦躁仍旧明显,使用氟哌啶醇,剂量为15mg。谵妄患者发生后日夜颠倒,鼓励家属白天多沟通、交谈,保持耐心;夜间加强陪护,注意安全,防止坠床、跌倒及拔除引流管。2例谵妄患者于术后第6天神志转清,对答切题,无震颤、嗜睡、肌张力增强等副作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4 提高造口伤口的自我效能,保持输尿管支架管通畅 腹壁泌尿造口用于收集尿液,50%造口并发症是因术后护理不当所致[12]。有报道[13]指出,造口周围皮肤护理问题在老年患者中尤为突出。因此,提高老年患者造口护理的自我效能,是术后泌尿造口延续护理的目标。制定泌尿造口护理路径,术前推送造口解剖相关知识,术后2d病情平稳后推送更换造口微信视频,术后3d造口师更换造口底盘,患者及家属首次观摩;第2次术后5~7d由家属亲自操作,责任护士在旁协助把关;术后9~11d家属独自完成,造口师评估完成情况。27例患者家属更换造口袋达标率100%。同时,利用电话、微信方式建立泌尿造口交流平台,拓展出院后延续护理,提升造口自我护理质量,减少造口并发症。本组患者中1例发现回肠造口末端颜色发白,主管医师查看后认为血供不佳,予拆除缝线切除该肠段重新建立回肠造口,恢复良好。1例术后第3天换药时发现伤口处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表面伤口已愈合,按压触及波动感,伤口专科护士会诊,予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清洗,触及长约5cm宽为1cm窦道。2次/d生理盐水清洗、藻酸盐银离子填塞换药,吸收渗液,同时抗感染及增加营养,2周后伤口愈合良好出院。引流通畅是护理的重要环节。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是引流管护理的首要问题。由于新建膀胱分泌大量肠黏液致使尿液黏稠,可使尿液引流不畅,甚至引起堵管,引起肾脏损害。保持持续低压冲洗是该类患者的护理重点。使用3M胶布螺旋式固定支架管及导尿管,再剪取5cm×8cm 3M胶布将三根引流管固定于大腿根部。置管期间每日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严密观察和记录各导管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尤其是左、右输尿管支架管的引流量,维持两管引流量基本相等。
2.5 定期检查新膀胱功能,做好排尿记录 术后肠代新膀胱与生理性膀胱的解剖结构不同,与尿道外括约肌无协同关系,加之大脑皮层新的贮尿排尿反射尚未建立,尿失禁是术后早期面临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关于尿失禁改善方法报道不一,盆底肌训练是业内认可的一种治疗方法。术前责任护士一对一指导及播放视频宣教盆底肌训练方法,得到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术后2周拔除尿管即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判断新膀胱功能。指导患者记录每日排尿时间、量、使用尿片的数量。患者出院后1个月内排尿1次/30min,术后1~2个月排尿1次/1h,2个月后排尿1次/2h。拔除导尿管后2周开始盆底肌锻炼,不可过早锻炼,以免影响伤口愈合。本组2例拔除导尿管后均有轻度尿失禁现象,日间控尿率51.5%,夜间控尿率29.8%。随访至术后3个月,日间尿控率75%,夜间尿控率56%。最大尿流率为10.0、9.9ml/s,平均尿流率7.0、6.8ml/s,膀胱残余尿量20ml、30ml,功能膀胱容量230.5ml。
达芬奇机器人凭借三维高清的手术视野、灵活的机械臂等优势,使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推广[14]。高龄是膀胱肿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5]。孟一森等[9]研究表明,>75岁高龄患者,该手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0%,而>85岁超高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0%。护理人员充分了解高龄患者的特殊性,准确掌握膀胱肿瘤各种根治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学习快速康复理念,与医师共同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护理要点包括:以问题为导向的个体化心理护理、正确识别及护理谵妄患者、有效管理造口伤口及引流管、早期识别肠梗阻;早期识别处理早期并发症,对远期的并发症做好随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