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胜
(沈阳音乐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8)
2004年10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国家关于家校沟通合作文件的相继出台,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复杂的形势,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已经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搭建有效的交流协作平台,画出最大同心圆,有利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高等艺术院校重视家校合作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可以看出,高校家校合作研究相对较少,部分研究者从辅导员家访这个微观层面探究家校合作;还有的研究者探讨基于新媒体的线上交流沟通的家校合作模式等。通过中国知网查询,以“艺术类高校家校合作”为题,截至2019年12月,没有检索出相关文章。可见,研究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模式和优化策略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管理工作者亟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得出的相关启示入手,分析当前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提出“1+2+3+5”家校合作育人优化策略,充分发挥辅导员、主教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家长的多层面、多形式、多角度的沟通交流合作,有效护航学生成长成才,以期对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深入研究有所裨益。
哈贝马斯认为“沟通是人类社会赖以存续的活动,是人的最基本的类本质活动”。[2]哈贝马斯的一个重要沟通观点是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语言的有效性要求有以下四项:一是语言表达的可理解性;二是语言表达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三是沟通表达表现的真诚性;四是沟通和表达陈述是符合社会规范的适当性。哈贝马斯沟通理论给我们启示,首先,我们要深刻重视有效沟通在家校合作当中的重要性,高等艺术院校要营造良好的沟通协作环境,从而促进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和包容。同时,根据哈贝马斯有效性沟通的相关观点,可以使我们教育管理工作者重新审视家校合作沟通方式,为学校教师和家长提升育人能力和更新教育观念带来借鉴和启示,学校教师和家长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沟通能力,从而提高家校合作育人的沟通效果。
对学校发展而言,加强家校联系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完善大学教育、管理政策,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3]近年来,大多数高等艺术院校虽然逐渐重视家校合作育人,积极响应省教育厅“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开展家访等家校合作举措,但并未将家校合作统筹到学校发展的相关环节,没有成立专责部门统筹管理,缺少相应的制度措施。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家校合作一阵风,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家校合作重要作用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方面,部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认为大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已成年,属于完全行为能力人,不再需要家校合作。由此可见,部分教师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在学生违反学校校纪校规时,才会主动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这也就意味着,家校合作大部分情况是发生在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等情况时,家校合作才开始发挥作用,这种临时性的沟通在多数情况下并不会得到家长的满意和认可。另一方面,因“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主教教师在艺术院校对学生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部分高校往往在家校合作时忽略了主教教师的作用,主教教师自身由于忙于专业教学,也没有主动重视和关注家校合作,导致沟通效果不佳,对学生的教育合力没有完全形成。
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个性突出,思维比较活跃。经过问卷调查和访谈,80%左右的学生对学校联系家长有抵触情绪,认为家校沟通就是教师给家长“打小报告”,没有充分认识到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学生是家校合作的媒介和桥梁,由于学生的抵触情绪,往往会导致家校沟通互动对学生没有产生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大部分艺术院校学生与家长沟通都是报喜不报忧,家长并不完全了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表现,这样的话,学生的家校合作桥梁纽带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从而导致家校合作形式单一,途径简单,对丰富家校沟通合作育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南阳理工学院王臻通过问卷调查得出,高校家校合作过程中家长参与度较低,学生家长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合作意识存在明显不足。[4]笔者经过十余年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践,了解到个别家长没有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观愿望,认为经常联络打扰学校教育管理的正常秩序;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出现问题,认为大学生自主能力都很强,放手把学生交给学校和老师;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因家庭经济困难,认为自己能力不足和专业知识的缺乏,没有家校携手促进学生成长的能力,存在自卑感,几乎不主动参与家校沟通互动。因此,家长的忽视和沟通动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成效。
家校合作要统一认识,树立共同育人目标。一方面,高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家校合作共育,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育人制度和保障措施,充分利用新生家长会、家长问卷调查和毕业典礼等家校沟通机会,统一认知,使得家校合作能够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高校也要保障家长能够随时参与到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当中,保障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单单局限于低层次的接触,而是三向沟通、多层次参与,形成家校携手护航成长的良好局面。为了不断提升家校合作效果,我们应积极总结哈贝马斯有效沟通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沟通氛围。高校作为家校合作的主要参与者(学生管理工作者、主教教师和辅导员)一方面需用积极诚恳态度,可理解和适当的语言主动让家长感到学校对家校合作的热情和真诚,用实际行动让家长相信家校沟通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且家校双方都应树立平等沟通、理解沟通的理念。[5]高校也应及时制定家校合作相关制度,建立长效机制,设立专项活动经费,确保家校合作工作顺利推进。
多年的家校合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传统的家长会或者家访活动,还是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的沟通合作都有局限性,为了能够扬长避短,促使家校合作发挥应有的作用,高等艺术院校应完善整合“线上—线下”协同的家校合作育人模式。
(1)线下家校合作。第一,家访。通过十余年的学生工作经验,笔者走访了辽宁、山东、吉林、黑龙江四个省份十余个城市,总结得出成功家访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其一,那些家庭经济存在困难的学生或者在某段时间内发生突发状况的学生更需要学校老师的关注。因此,家访对象可以从上述学生中选取。其二,家访的时间和准备,一般选取寒暑假、十一长假为宜。在家访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学业成绩、行为规范、交往能力等基本情况。同时,家长的工作情况、工作环境、教育理念等,在家访前一定要通过多次沟通得以掌握,以提升家访的成效。其三,从参与家访的人员来看,高等艺术院校应安排辅导员、学生管理部门干部、主教教师以及主要学生干部四个层面人员,采取个人访、集体访或召开区域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家访。主教教师和学生干部参与家访也是家校合作的一个亮点。一方面因为主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比较大,另一方面让学生干部参与进来,也会有效发挥学生干部的朋辈引导作用。其四,经费保障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寒暑假家访工作实施办法,确保家访工作的制度化、品牌化和深入化,力争做到家访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家访与扶贫扶志相结合,家访与学生就业创业相结合,以期画出家校合作最大同心圆。
第二,召开线下家长会和开放家长接待日等活动。我们可以抓住新生报到及开、毕业典礼的两个重要时机召开家长会统一教育理念,推动家校合作深入开展。在新生报到时,由各教学单位举行家长会,由系党支部书记、辅导员组织参与,与家长共同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双选制、大学生手册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沟通,交换意见,统一认识。另外,在开学、毕业典礼时召开家长会,与家长探讨沟通毕业生职业选择、社会适应等问题,增长家校合作沟通经验。除此之外,高等艺术院校还可定期设立家长接待日,这样家长能够在与学校老师沟通中了解孩子各方面表现情况,为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提供切入点。
(2)线上家校合作。众所周知,线下见面沟通交流效果更加明显,更能体现真诚,但是家校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给家访的全覆盖带来了挑战。而且,地域分布的问题同样会影响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传统活动的参与度。所以,学校应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家访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补充。通过学校设立家长微信总群和基层教学单位微信群。微信总群由学生管理部门统筹管理,经常发布一些学校层面的信息,解答家长的问题。基层教学单位微信群由各教学单位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负责管理,教学单位微信群由辅导员、主教教师和学生家长组成,实现家长与高校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沟通交流形式,可以让家长阶段性地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家长可以随时查看学校学生管理方面的相关动态,并通过积极留言与学校沟通,共同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工作。
(1)学校(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导,主动作为方能取得实效。我们看到,教师作为家校合作中的主导方,一要通过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自我修炼,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影响力和号召力,才能促使家长从内心认可学校、认可教师的沟通合作。二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常规人文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真理,提升自我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体现在家校合作上,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掌握语言策略和沟通技巧,才能在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关怀和关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家长是重要参与者,是家校合作成败的关键。因此,能够获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对于建立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十分重要。家庭的知识背景、收入状况、教育观念以及家长的思维、态度和观点等因素都会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家长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科学教育知识和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子女沟通教育知识。另一方面,学校应明确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责任边界,使家长的参与不越位也不失位。学校也应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并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以及“一对一”个性化推送给学生家长家庭教育相关知识,达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观念的逐步趋同。同时,学校也要建立制度,鼓励学生家长关注校园活动、定期联系老师,有条件的可以到校看望子女等方式来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交流,提升家校合作育人的成效。
(3)学生是家校合作的主体,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首先,一定要正视学生的重要作用,形成学生是家校合作的主体的共识。学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通过辅导员、主教教师等适时对学生给予疏导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在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差异性存在,个性化地挖掘学生的优点和兴趣,积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训练。为此,学校应建立学生个性化成长记录电子档案,定期组织辅导员、主教教师,必要时增加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干部与家长就成长记录档案内容进行交流和研讨,将家校合作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高等艺术院校也应通过建立“导师制”等方式,充分发挥主教教师在专业上对学生的影响力,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高等艺术院校开展家校合作的教师主要是辅导员、主教教师、学工干部等教育工作者。目前多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队伍专业化程度还有差距,因此,高校要积极组织针对学生管理工作者、主教教师等家校合作参与者的媒介素养、有效沟通等课程,增强沟通合作意识,激励和督导教师大胆开展家校合作,在育人工作中争做育人有温度、合作有深度、知识有广度、理论有高度、做人有信度的“五有”好老师,取得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和尊重,有效提升家校合作成效,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总之,加强高校家校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增强高校家校联动、合作共育的育人效果,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对家校合作的启示入手,分析了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1+2+3+5”家校合作优化策略,以期助力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朝着符合新时代的方向发展。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主动更新观念,创造性地思考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不断提升家校合作沟通成效,与时俱进地提高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协调能力,共同推进高等艺术院校家校合作研究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