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明 王松波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 河南郑州 450053)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进行知识和技能传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以技能培养为主,它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它从制度方面完善了学校和企业合作育人的机制,是一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性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概念在教育部《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 号)中界定后,职业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了对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在专业技能和企业实践方面的重视[1]。随着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深入,传统定义的“双师型”教师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下略显不足。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和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职业发展和长期职业生涯规划。在当今“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传统的“双师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就存在政策不清楚、措施不到位的情况,在指导学生时往往会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三师型”教师的概念。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关于“三师型”教师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并且多集中在“三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上,在大多数的文献中将“三师型”教师解释为“双师+职业指导师”。我们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三师型”教师并不能只是传统的“双师”教师和学生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去简单相叠加,而应该在两者深度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专业课教师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理解。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这是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内涵的新一轮发展与创新。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通过专业培训和集体教研,让专业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能结合本学科的专业发展和企业具体要求,针对每位学生各自的特长来指导学生设计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三师”型教师的培养,我们教师讲课内容进一步丰富化和扩大化,深化中职教育中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这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发展与超越。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提出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三师”型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发展和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型人才。中职学校的“三师型”教师能够结合“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社会发展需求,根据企业的岗位需求将学科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企业中的岗位需要融合于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这正是国家对当代职业教育师资的要求[2]。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每个行业对从业者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岗位,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这就需要打造一支强有力的“三师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来提高我们各个专业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教学就要求老师能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将就业指导教育融入时代背景下的专业技能教育,才能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在操作技能方面比企业的技能师傅要弱得多。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专业课老师来自以前的其他学科,这些老师比较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不能很好地将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具体的专业教学中[3]。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三师型”教师有效地缓解了这一难题。职业学校“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和改变职业院校的教师结构,也适应了当前社会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学校是由原来的高中改建而来。有一部分教师是原来的基础课教师转过来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自高校的毕业生,这些新教师的理论知识很不错,但是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和职业指导能力相对较弱。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具体情况造成了教师结构不合理,这也成为“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瓶颈。
虽然国家加大了职业师资的培训力度,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工作量大、授课任务重,平时还要进行班级管理、训练学生参加技能竞赛等等。所以就只能利用寒暑假时间去企业实习,有实力的企业很少愿意接受老师这样的短期实习。因此在现实中企业、学校和老师的积极性都有待提高。从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来看,这种培训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三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名合格的职业学校教师应该拥有除了教学技能以外的多项专业技能[4]。这个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协调一致才能将政策全面落地,比如人力资源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个政策的真正实施。在现实情况下职业学校并没有权利发放奖金和薪资的自主权,这些还主要依赖财政部门的拨款,“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三师型”教师在各方面的培训经费比较难以落实。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师资培训是最理想的状态。学校安排老师到企业真正的岗位进行岗位实习,企业安排有经验的师傅来带老师掌握企业一线的技能。但是在现实过程中远没有达到这么理想化的境界,作为老师下企业后也很难在工作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的目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
建设“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三师型”师资队伍的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5]。“三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中师资队伍的骨干力量,一定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去引领学生,老师首先应该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来影响和感染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考虑到把学生的职业修养和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等结合考虑。
目前很多学校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意识到当前的教师结构制约着“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三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制定“由市场需求来定所开专业、有所需专业来定应开设的课程、由课程来确定老师”的原则来重新规划和建设师资队伍,以“现代学徒制”为平台和企业进行有效合作,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训,加大对跨专业老师的专业培训和针对性地到企业进行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和培养。
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持续地对教师参与企业实践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通过明确的制订和规范来要求职业学校老师参与企业实践的过程管理,在老师下企业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对实践时间、实践岗位、实践内容等做出明确规定。在对实践效果进行考核时也应该形成由教育主管部门、纪检部门和企业专家来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最后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三师型”教师认定。
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充分表明,办好职业教育,尤其要办好一所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6]。“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三师型”教师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更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教育服务,培养优秀的“三师型”教师也就培养了高水平职业院校的中流砥柱。只有大力培养“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三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