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2020-01-07 07:44:17张婷婷
科学咨询 2020年50期
关键词:一流立德课程思政

张婷婷 王 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江苏南京 211166)

“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指针[1],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推进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举措。一流专业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点[2]。在各高校推进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多维度、宽领域、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构筑各专业课程融入、渗透“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体系,充分整合各专业院系教育教学资源、打破以往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隔行如隔山”的固化思维,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着力培养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时代价值

一流专业建设是高校提升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专业竞争力、形成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举措,更是扎根中国大地办中国特色一流大学的关键。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3]。当前,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融入专业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等,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创新理念和实践,是高校对新时代教书育人规律的把握和运用,能够进一步将高校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推动一流专业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能力,从而为我国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4]。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在人才、设施、对外交流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一流专业的建设已经取得一些成效。专业建设的范围得到了拓展,专业设置种类多,覆盖面也变得更加广泛。然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是专业培养绕不过的话题。一流专业建设根本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课程思政深刻把握了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是高校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路径。

三、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

(一)统一“思路认识”,推动共同发展

从“课程思政”的提出,到“作用不可替代”[5],已然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之路。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新时代,建设一流专业,要更新专业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思政,从理论高度建设一流专业。首先,把握新形势,瞄准新技术,将课程建设、师资配备、条件保障、教学方法改革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要素集成到课程思政中去,以新理念驱动专业建设。其次,制定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思路,把握专业建设情况,加强协同育人以服务国家新的战略和新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建设水平。

(二)整合“教材资源”,丰富理论内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和保障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6]。“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学校优势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在国内外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将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

2.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课程质量。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构建通识课、基础课、专业课程组成的核心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加强学生的基础理论功底和核心专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专业认证标准改进课程体系,完善相关教学环节,以核心课程为重点,加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相互融合。

3.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与关键[7]。根据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高校应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和调整课程内容结构[8]。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融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二是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学生思想引领。三是加强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利用好网络平台。依托网络教学平台,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下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慕课、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研究性小班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凝聚“师资力量”,提高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需要一支觉悟高、站位准、作风优良的师资队伍。要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思政专业人才引进工作,提高质量,扩充数量,优化结构,不断满足学校教学需求。师资队伍建设是一流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专业。一是瞄准学科建设方向,在教师引进上下大功夫,引进学科带头人,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二是着力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培训。三是完善教学激励机制。加大教学成果奖励力度,设立教学型教授,完善教学传帮带制度,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

(四)完善“机制保障”,创新协同发展

科学做好一流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离不开校、研、政、资多元合力综合统筹。既要统筹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统筹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也要统筹公共课建设和专业课建设。一是要打破院系(专业)壁垒,加强各院系、专业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实现课程思政资源的充分共享与有效利用,优势互补。二是统筹利用校内外资源条件。三是完善专业建设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推动各类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推动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9],各高校应确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坚定其他各类课程政治方向的基础上,凝心聚力,整合其他各类课程的力量,提升高校思政课程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全面推进一流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各类专业课的双赢,必须走二者协同创新之路。构建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多领域、多专业、多路径的课程教育体系。

猜你喜欢
一流立德课程思政
关注一流学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My Favourite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