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礼姝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催生了新媒体的快速普及和发展。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形式,具有普通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如及时性、信息海量性、信息共享性等特征,对人类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的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影响力已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推动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1]。同样,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在此背景之下,新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比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主体的教师在思政课堂上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权正在弱化。因此,正确审视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权体系构建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新媒体实现了人类与信息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使得人类的信息传播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无限的延伸。首先,新媒体所具有的传播及时性、互动性、信息海量性等优势,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关信息的获取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丰富了其话语内容体系。其次,自媒体的融合丰富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表达体系。教师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技术,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具有时代发展特点和大学生感兴趣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以及表达手段,增添更新颖、更具吸引力的教育内容,以完善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再次,新媒体的即时互动优化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传播的传播体系。在思政课堂上,师生可以利用即时通信技术,如MSN、QQ、微信等,摆脱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交往的束缚,使“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愿望成为现实,让爱国主义教育话语在整个地球进行传播,进而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传播的全球性。最后,新媒体的话语赋权保障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评估体系。新媒体的话语权彻底打破了大众媒体的樊蓠,打通了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使每个人都拥有了相对均等的信息获取机会和公平表达的权利,从而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时动态和真实想法,有助于获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效果评估的真实数据,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媒介认同是一个不断构建的过程,能够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发挥着社会凝聚和社会动员的效果[2]。当前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媒介认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情感认同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感性基础
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为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变革,同时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层面、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和价值诉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现阶段,新媒体所带来的便利已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新媒体所创设的拟态环境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心理体验远远大于物理感受,大学生可以尽情的在此环境中遨游。长此以往,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欣然消费新媒体所制造的景观,无形之中加深了对新媒体的依赖,这就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感性认同基础。
(2)认知认同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性基础
伴随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媒体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搭建了一个便利的教育平台,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开辟了新的道路,这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认同度。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大学生也能对新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辩证的看待,对新媒体提供的新话语也能够辩证的分析和有效地应用。
(3)行为认同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实践基础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对新媒体的行为认同,体现了在感性上依赖新媒体,在理性上了解新媒体,在行为上具体应用新媒体。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互动交流,而且对于网络流行的话语还可以融合和创新,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更接地气、更富实践性。
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多次重点谈及新媒体时代舆论话语创新问题,并对其做出了明确的指示,这些都为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第一,习近平对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视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话语体系的构建明确了目标。习近平在全国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掌握互联网传播的主动权,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3],这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着力点和落脚点。第二,尊重网络传播规律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指明了道路。面对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的不断渗透,习近平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上指出:“做好网络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这为新媒体语境下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进一步构建话语体系指明了路径。第三,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关于网络安全、网络治理的政策和制度,这为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保障。
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融合与发展,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带来了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狂飙突进,极大的冲击了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价值观。互联网上出现的多样化社会思潮,特别是那些不良的、消极的和错误的社会思想正在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污染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传播场域。在此背景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认识与情感遭到了不断弱化的挑战;面对当前网络上出现的反党、反社会主义言论及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舆论攻击,对涉世不深的大学生来说,极易动摇他们对爱国主义认识和情感的忠诚度。此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递的快捷性和共享性,加速了全球话语的传播,使得大学生对于国家和地域的意识越来越淡薄,这些都给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由于新媒体互动性和及时性的特征,使得教师和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具有一致性,教师传统获取信息的优势不复存在,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却更加便利和及时。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话语的狂欢提供了网络平台和素材,鼓励大学生以网络特有的方式颠覆传统、标新立异,用幽默、游戏、猎奇等话语来表达心中的想法,并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最新形势,进而形成了较为新颖的话语体系。而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由于教师的话语体系较为刻板和官方,教学内容缺乏灵动,没能够结合网络流行话语进行融合和创新,致使话语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充分,难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对爱国主义话语权的弱化,打乱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逻辑链条,阻碍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实效性。
新媒体的发展,给当前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带来了新的变革,使其赋予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新的使命和要求[5]。新媒体的信息海量性、共享性和互动积极性等传播特征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学生不断创新、打破传统,利用发散性思维去适应新变化。而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传播方式依旧采用灌溉式和说教式的言传口授,缺乏时代性和互动性,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率大打折扣。传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传播渠道的单一化和刻板化,阻碍了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效果。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应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利用图像、动画、声音等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话语融入其中,以增添传播方式的多样化、生动化、可视化和动态化,进而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的效果。
新媒体时代的嬗变,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给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带来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了诸多挑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构建一个适应时代发展和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话语体系,切实提升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还需学者们共同进行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