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利泉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至关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目前,小学的的心理健康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自控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对自己正确的认识等。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本文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的意义进行分析,找到有效的对策方法。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健康主要指的是身体健康,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具备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处理各项事务和人际关系有重要意义。所以,健康心理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它往往能把绝望转化为希望。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同样有重要意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帮助小学生获得健康的身心,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他们对看到的事物会进行模仿,甚至该阶段是他们模仿的最佳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其更好地约束和管理自己的行为,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支配着学生的身心,能影响到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之间更加友爱和谐地共处,这自然有助于一个班集体的建设。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找到具体的心理指导方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通过语言或一些行为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在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及时抑制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对于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和心理老师的作用,有效帮助学生降低心理压力,避免更多心理问题的滋生[1]。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需要教师积极拓展心理健康辅导的渠道,实现彼此的有效融合。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进行心理辅导,比如根据班级中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主题班会,进行合理的讨论,班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和发泄的平台[2]。另外,教师可以再根据每位学生实际的情况为学生进行一些专业的心理指导,如把个案提交给心理老师进行跟进辅导。在班会中可以鼓励学生彼此之间沟通自己遇到的问题,可以有效发挥班干部的力量,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反馈,教师再一个个找到方法进行针对性的沟通,或者和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互相沟通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此外,教师也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班级娱乐活动,通过娱乐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协调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让学生的压力得到缓解,使学生可以很好地融入班集体,这对于提高班级管理效果有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情况为学生安排一些体验性的心理成长活动。比如,班级中轮流让学生做值日生,这样每一位学生在担任值日生的过程中都能充分体会到班级管理的具体流程和意义,也能让学生更好地和其他学生交流,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体谅。除了值日生的轮换,班干部也是可以进行轮换的,这样能丰富每位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3]。在学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记录,通过文字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抒发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这样教师还能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及时进行调节。总之,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体验活动,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班级管理有重要意义,但这样的融合一定要有一定的规划性和方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逐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帮助学生获得健全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培养学生健康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