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声荣
摘要:目的:浅析在膝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关节镜治疗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34例,分别予以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和关节镜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94.11%)明显好于对照组(76.47%)。结论:将关节镜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治疗中 ,能够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损伤;临床效果;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10-015-01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发展,内径技术逐渐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其中关节镜因具有创伤小、疼痛小、疗效好等优势,逐渐被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治疗中,该治疗方式属于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能够对膝关节损伤进行明确诊断,同时进行良好治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式[1]。为进一步探究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本文特选择部分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接受膝关节损伤治疗患者,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2岁,其中包括22例男性和12例女性;损伤类型:半月板损伤1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0例,合并损伤12例;受伤原因:运动损伤10例,交通损伤14例,意外扭伤10例。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为59岁,最小年龄为20岁,其中包括20例男性和14例女性;损伤类型:半月板损伤1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11例,合并损伤13例。受伤原因:运动损伤11例,交通损伤15例,意外扭伤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方面资料对比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给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实施关节镜治疗,期间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术前对所需器械进行检查和核对,确保相关仪器处于备用状态,同时需进行高压灭菌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予以硬脊膜外持续阻滞麻醉,并进行抗生素静脉滴注,选择合适切口,具体可从前外侧或者后内侧入路,确定入路位置后对皮肤进行消毒,然后实施常规关节腔穿刺,将关节镜置于前后侧进路处,切开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沿髁间窝至关节腔进行穿刺,置入关节镜和进水管,对患者关节腔内情况和病变情况进行观察,于关节镜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若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依旧无恢复迹象,临床症状加重则为无效;若患者工作和生活功能均有所恢复,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得到改善,弯曲度高于50%,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则为有效;若患者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膝关节活动度和弯曲度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为治愈。
1.4统计学分析
关节镜治疗效果调查数据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系统分析,采用()描述计量资料,以T检验;采用(n,%)描述计数资料,以卡方值检验,若P<0.05则代表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由表1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关节损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多由暴力或者外伤引起,属于一种接触性或者非接触性损伤,多伴有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按照病理类型划分包括膝关节韧带损伤、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髌骨脱位肌腱断裂性损伤,其中半月板是膝关节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比较复杂的部分,加之患者多存在着配合问题,致使膝关节误诊和漏诊的概率大大提升,且易出现关节内出血、关节软骨面损伤、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从而增加治疗难度。
目前针对膝关节损伤,临床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为膝关节镜技术,利用直径只有5厘米的棒状关节器械,能够将图像放大,为手术提供清晰视野,并能够通过对关节腔内情况的观察,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出现不完全撕裂损伤现象,并予以针对性的处理,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还能减少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2]。
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在膝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关节镜治疗,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率,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肢体的早期恢复,整体治疗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将关节镜治疗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治疗过程中,能够减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治疗效率,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环境,对膝关节损伤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獻
[1]吴广鹏.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及有效率分析[J].中外医疗,2019,38(23):73-75.
[2]王美英.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0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