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诗军
摘 要: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将课程思政融入第一课、理论课和实验课,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思想水平、政治觉悟,为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同向同行开好头。
关键词:解剖学;课程思政
解剖学是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入门课,是医学生的必修第一课,是通往医学殿堂的金钥匙。然而优秀的医生不仅要医术高超,更要医德高尚。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约前460年~约前370年)的《誓言》,到我国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541年~682年)的《大医精诚》,都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说明古今中外,医生作为一个职业,他的职业道德一直受到很高的关注和重视。
课程思政是指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作为医学院校的老师、职业教育工作者,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解剖学教师的思政水平,当好“立德树人”的先锋
如何提高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年~1970年)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德育”为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应该在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单是思政教师的工作,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教书又育人。
作为一名解剖学教师,是医学生入门的引路人,我们应该在给同学们打好知识基础的同时,为他们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我们首先要统一和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培养优秀的人才,首先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思想决定学习态度,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成绩。课程思政可以从思想上影响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意识,促使同学们不畏艰难、勤奋学习。通过集体备课,会议讨论,选取合适的思政内容和案例,找准切入点,通过老师的讲解、剖析,教育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上好第一堂课,树立职业道德典范
绪论,作为开篇,没有特别重要的知识点,往往不受老师和同学的重视,而这却蕴含着很多思政元素,是“立德树人”的好时机。近代解剖学的开拓者,比利时人安德烈·维萨里(1514年~1564年)掘墓剖尸,我国清代医学家王清任(1768年~1831年)亲临刑场观察脏腑。通过讲故事,分析时代背景,告诉同学们:这些前辈正是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才有了坚定的信念、巨大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才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为解剖学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结合当代,抗击非典型肺炎、抗击新冠肺炎,白衣战士,逆行而上,奔赴没有硝烟的战场,阻击看不见的敌人,需要知识、需要勇气,更需要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使学生明白医疗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在肩。通过融入思政内容,树立时代楷模,为职业道德教育开个好头。
三、上好理论课,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交相辉映
理论课是我们解剖学教师传道授业的主战场,也是我们进行课程思政的重要舞台,应当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积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一)选取知识点直接进行德育教育
理论课时间紧任务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占用太多教学时间。必须让专业知识教学与德育结合进行。例如,讲授血液时引入献血。我们先讲血量,正常占体重的7%~8%,也就是5000ml左右。一般成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全身血量的10%(或低于500ml),没有明显症状,机体可以很快的补充而恢复正常。所以,健康人一次献血200ml~400ml,不会有任何损害。为了让同学明白,我们带同学作简答的数学计算,血液中有55%的血浆,血浆中有90%~92%的水,以献血100ml来计算,实际有50ml是水。随手拿起矿泉水瓶,告诉同学们:献完血后喝一瓶矿泉水就能补充回来一半。再说一下,我国临床对血液的急需情况。鼓励同學们献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无损健康、功德无量。德育教育,水到渠成。这类知识点后续章节还会讲到,如骨髓、角膜等,都可以进行课程思政。
(二)基础联系临床引入德育教育
解剖学是医学基础课,是为临床学科打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联系临床既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又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好时机。例如,消化系统的洗胃、灌肠,呼吸系统的吸痰,泌尿系统的导尿等等临床的操作,都需要接触到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鼓励同学们不拍脏、不怕感染、勇于奉献。
(三)巧设情景引入德育教育
神经系统知识点多、内容枯燥、难懂,又临近期末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情景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调节紧张气氛。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粉墨登场,模仿“面瘫”:口眼歪斜,伸舌偏;模仿腓总神经损伤的“马蹄内翻足”:痪肢足尖着地,走路深一脚浅一脚;模仿运动性失语:发出“呜—呜—啊—啊—”的声音。这时学生们大都会哄堂大笑。抓住这个时机,告诉同学们:将来面对患者的时候绝对不能笑。作为“白衣天使”,不仅要医治患者身体上的疾患,更要理解他们精神上的痛苦,给予加倍的体恤和安慰。
四、上好实验课,强化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
解剖学是形态学科,十分重视实验教学,实验课占总学时的1/3左右。解剖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要在答疑解惑的同时更要时刻不忘“立德树人”。
(一)尊重标本、尊重患者
上课前,全体同学面向标本肃立,在老师的带领下向“无语体师”鞠躬致敬。骨学是第一堂实验课,在颅骨上乱涂乱画、挥舞长骨打闹等现象时有发生,发现这些不文明行为,我们应当及时教育同学们尊重这些标本。这些标本和我们一样也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与我们一样拥有健全、平等的人格。如今充当教具、默默奉献,多少学生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学习掌握了人体结构、踏入了医学殿堂,面对这些标本我们应该肃然起敬。可以引申到同学们在医院实习时,患者就是活生生的病例标本、教具,不应有丝毫的亵渎,要尊重每一位患者,感谢他们配合我们,使我们获得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尊重生命是起码的道德尊则,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二)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标本散发的刺激性气味令人恶心、呕吐、流泪。看见捂鼻、后退的同学,作为教师应该教育同学们珍惜课堂时间,克服困难冲抓紧时间认真观察学习。“时间就是生命”。面对患者,痰、脓、便、血等分泌物、排泄物,不但肮脏有味,甚至有的还有致病、致命的危险,作为医护人员不但不能退却,相反要义无反顾、迎难而上,肩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号召同学们向那些抗击“非典”“新冠”的时代英雄学习,面对疫情、挺身而出。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任重道远,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解剖学教师应该立足自己的岗位,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好头,让仁爱担当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让课程思政如春风化雨滋润他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