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媛
(泰安技师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
《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 条)提出,从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称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旨在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夯实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础,提高就业创业本领。计算机应用专业对技能特别是动手能力要求特别高,课程结构设计时紧紧围绕专业能力培养这一中心。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在融入“思政”的前提下,内容紧盯专业能力的培养,咬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注意与“1+X”中的X 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1]。
近年来,互联网用户呈现几倍的速度递增,使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非常大。从社会调查实践来看,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需求集中在:一是企事业单位、电视台传媒、动漫制作公司、各类企业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广告设计制作宣传和动漫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商企业美工等相关部门;二是房地产、装饰公司、建筑公司、设计公司、园林公司、展览展示公司等,设计员、设计助理及室内装饰设计相关工作;三是与计算机工作相关的生产、应用、服务和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在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办公文秘工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维修及信息产品销售及售前售后服务工作,现代办公设备的维修与安装、调试、销售等工作;即办公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影视后期制作、室内设计、网络管理等专业技能方向更加贴合社会需求,相对应于Web 前端开发、数字媒体交互设计、建筑工程识图、网络安全运维、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优化课程结构设置,从教学的内容、形式、职业技能方向设置等方面对课程进行裁剪,根据职业技能量身设置课程,根据“X”的不同职业技能方向,设置与之相符的教学对策和目标。紧紧抓住职业教学中的“专业”点,使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显著提升。课程体系建设以“思政融入、基础扎实、理论够用、技能实用”为指导思想,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三年始终。按照“思政融入→主要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课程”的开发思路,构建“通用素养平台、职业素质模块、职业能力模块、职业能力拓展模块”的课程体系。同时,以学期为考核时间段,学期结束之时,专业性技能考核跟进实施,对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学分未完成)实施下学期补修的策略,使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得以提升,巩固所学专业技能。
“学分银行”就是模拟货币银行的借贷形式,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管理,学分就是把学生拥有的职业技能、基础理论或者工作经验按照一定规则认定转化为对应的分数。在校内,学生课程修习完毕,通过考核,获得学分;在校外,无论是培训机构学习还是实践实习获得的工作经验等形式的学习成果,都可按一定标准认定转化成相应的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学分积累贯穿学习的全过程,累积达标便可将学分兑换为学历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学分银行管理使学生依据各自的才能进行学习,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发展要求。教师可分段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也可以为全校学生同步开课,使实验室、教学设备得以科学高效利用,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在课程授课和学习评价方面增强了衔接的弹性,有利于课程体系的重组与管理,有利于学生灵活完成学业,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为社会认可。
师资队伍建设,要以师德为首。把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作为指南与禁行底线,引领教师以德立身、立学,以德施教、育德。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上,首先统筹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专业(群)资源,确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和中级标准,对接“1+X”的“X”模块化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要有机融入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内容和要求,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贴合,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内容更加优化。制定具体方案让全员教师用5 年时间实现一周期的轮训,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开展为期3 年的企业顶岗实践,选派教师参加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分年度、分批次培育一批理实一体的“双师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教师,保证课程体系的顺利建设实施。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教职成〔2019〕13 号)文件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课程设置强化规范,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证公共基础课程开足开齐之上,对于专业(技能)课程内容紧扣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确定 6 门符合计算机应用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和若干门专业课程,三年总学时设置在3 200, 公共基础课约占1/3,实践性教学学时占1/2 以上。实践教学通过认知、跟岗、顶岗等多种方式开展,提高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实践的过程考核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
合理构建以“1+X”证书制度下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实施,促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健全,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