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月(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基础教学部)
一般认为,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的范畴,因此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大多重视知识技能的“跨域性”,极力促进水利工程专业和英语专业的融合。在全球一体化格局下,中国水利工程人才所面对的不仅仅是专业挑战,还有源自“跨文化交际”形成的交流障碍,特别是在参与国际水利工程招投标、项目建设、技术型劳务输出等过程中,往往要面对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冲击。反观我国高校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在翻译能力及技巧培养上相对欠缺,存在语法表达不准确、专业词汇不规范、文化情景不协同等现象,包括一些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学者所撰写的英文报告、论文也存在明显的“中国式英语”特征。为了提高我国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强化“跨文化”意识。《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一书由王兆印、[美]梅尔钦、易雨君、王睿禹著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17年8月出版,本书立足国内水利工程专业英语发展需要,对于跨文化背景下的水利工程英语翻译特点及技巧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探索。总览全书,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色:
《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一书的结构简洁,全书仅4个章节:“基本概述”“主要河流管理问题”“专业论文发表”和“教学附件”,但每个章节下呈现的学习材料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水利工程专业全部领域。在材料表述方面,以具体水利工程知识点为媒介、以专业英文翻译为工具,实现“专业+英语”的跨学科领域融合效果。例如“Drainage Network”部分中对“流排序”知识点的介绍,英语表达采用的是科技期刊语体,而在语料加工上对应我国水利工程知识体系,如“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词汇只在中国水利工程领域使用,以此保障跨文化背景下语义的一致性。同时,本书所选用的材料来源广泛,如希腊境内的河流侵蚀景观、挪威境内的河流地貌发展动力、阿富汗境内的穆尔加布河等,这些材料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不仅能够为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翻译特点及技巧掌握提供依据,还能够将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间接地渗透出来,作用于水利工程专业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该书研究主旨是水利工程专业英语的翻译特点与技巧,就“特点”而言,作者研究视域集中于“Common habits of Chinese writers”层面,重点分析中国水利工程技术人才在英文成果翻译上的常见问题,如专业词汇采用“中国式英语”表达,翻译思维存在“先中文、后英文”的割裂性等。通过相关问题的分析,作者强调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应遵循“本地化”特点,如文中举例“围垦区”的英文词汇是“Reclamation area”,但水利工程如果处在荷兰境内,应以“polder”(圩田)表达,这样才能保障英语翻译在跨文化背景下的精确度。就“技巧”而言,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系列翻译技巧提升途径,包括大量专业词汇、例文修改等,最重要的提升途径为“撰写论文”,通过学习、模仿、借鉴国际水利专业期刊论文写作模式,可以在短时间内提升中国水利专业人才的英语翻译技巧。此外,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阅读文本,形式上短小精悍,内容上契合章节主题,可做为一章节学习完毕后临摹练笔之用。
该书以专业水利工程学科知识为载体,很好地兼顾了英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如第二章“主要河流管理问题”包括“水库管理”“洪涝防治”“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等内容,本书在此类知识讲解中搭配了丰富的图片、表格、公式等要素,其价值完全可与水利工程专业教材媲美,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从跨文化交际需求出发,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专业资源,如清华大学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测试题、国际广播电台听力材料等,相关资源可通过扫描书内二维码获取,极大地丰富了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专业英语作为特殊用途英语,学习难度大,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书中提供了一些英语笑话,可用于水利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调节氛围、激发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本书中所选的英语笑话也凸显出“跨文化”的特征,如“I old like you”(我老喜欢你了)在中文语境下具有意义,但在英文语境下无解。
总体而言,本书结构精简,内容丰富,语言平实又不失幽默,是一本优质的水利工程专业英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