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艳
(湖北经济学院 实验教学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各专业、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之间的合作和融合,扩大综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部、宣传部、财政部等部委颁发的《国家教育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 》均强调高校要加强综合性实验科目设计和应用,强化对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企业对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强,学生在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具备本专业岗位和相关各专业岗位群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技能。经济管理相关专业是综合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但是学生在企业很难切实进行岗位实训,只能进行观察和学习,并不能实际操作运行并决定业务的走向。所以校内如何组织和开展跨专业的综合仿真实习课程非常重要。多年来,经管类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基本上是以单专业为主的实验,虽然注重专业纵向衍生,但是跨专业的横向拓展和综合没有很好地实施。实验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脱离了实际社会企业的需求,没有将相关岗位和工作环境联系起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重要渠道。
湖北经济学院实验教学中心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为目标,遵循实验实训教学规律和方法,组织跨学科多专业学生仿真实习课程。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按照多专业协同学习的设计理念,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全产业链岗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岗位职责和具体业务操作,着重开发训练学生从事市场活动的综合决策能力和综合执行能力。
仿真实习课程从企业生产和管理、商业服务机构、社会服务和监管机构全景仿真三方面综合进行全阶段、多角度的实验实训,虚拟多个仿真实习岗位和服务机构,提供大量的训练任务。
企业生产和管理内容包括企业内通过产品生成、决策管理、岗位业务等内容;企业管理的商业服务机构客户企业竞争、供应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贸易公司、第三方物流企业商品买卖,实现多部门、多形态和的产业链链协同与管控;社会服务和监管环境模块包含政府、工商局、税务局、人才交流、认证中心等,实现多组织架构、多行业模拟、多部门监管、多商业形态环境。
综合实训课程设计一系列经济组织及其业务流程、业务规则,深入企业采集大量业务数据并进行教学化采编和组合,作为仿真企业运作的初始数据。在此基础上,实训课程采用整体流程性和模块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训课程的建设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平台环境。包含需要的软硬件运行平台、相关的实训环境搭建、场地布局和教学道具,配合课程营造出竞争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商场如战场”,在岗位中体验角色,在经营中进行思考,在团队中学会合作,在业务操作中认识市场。
(2)课程内容。 在整个实训课程中,各个小组根据整体市场综合情况和企业内外部资源条件,从多方面分析和决定企业整体和当期发展战略;同时各社会机构和商业机构开展企业管理及社会服务的各项相关工作,将多个企业、政府机构、金融银行,根据实习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知识能力结构特点,把来自不同专业的数千名实习学生配置到数百个仿真企业、外部管理和服务机构的不同工作岗位,对处于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仿真运作。
(3)师资队伍。实训课程学生现规模达到800余人,预计两年后扩大到4000余人,涉及到工商管理、金融学、电子商务、会计学等学院的多个专业,需要根据企业和机构的数量和岗位职责安排全校不同学院参加集体备课和集体教学,才能保证课程质量。课程组的教学工作量按照学校规定由实验教学中心的课程考核制度核算,课时最后由教务处、人事处审批。教师经过培训后,还需要教务处、人事处和实验教学中心组织考核,考核通过后参加仿真实习教学。特别规定参加仿真实习教学的教师在整个仿真实习教学期间,在组建的课程总指导部的统一指挥下全力投入到仿真实习教学工作中,严格遵守教学纪律,从多个方面保证教学质量和课程正常有序开展。
多个企业按照实训课程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处理整个产业链不同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各种业务往来和问题,同时各种社会机构和商业服务机构提供各种监管和服务任务,在这种复杂的全方位社会环境中完成若干季度的仿真经营。
仿真实习课程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生产制造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展开的,各个公司针对自身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制定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决策和新产品研发决策,同时还要严格的组织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
外部所有部门都是为配合生产制造公司进行全方位产业链生产经营活动而设置。课程抽取了与生产制造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业务,如供应商业务的原材料和设备的交易环节;客户公司业务与生产制造公司的产成品的交易环节;银行业务向生产制造公司提供资金往来、融资服务;人才市场提供人才招聘等。
整个实训过程按照市场与生产制造公司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包括监管与服务、竞争与合作、发展和消亡、分散和整合,把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理论知识点和市场实践贯穿联系起来,使学生受到系统、完整、真实的专业和社会能力锻炼。
课程还包含各种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所学课程专业知识、岗位综合实践能力、所在团队经营情况、日常个人表现情况。考核的方式也多样化,包含个人自我考核、教师综合考核、团队互评。考核是检查整个实训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要求的重要方式之一。课程组将考核体系中所有的考核系数经过权衡加权综合,力求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反映学生真实客观的学习情况。
实习结束后,需要将各种重要原始票据、凭证、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和成果,按照格式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并且召开全体实训人员总结会,对课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软件使用情况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学生个人进行个人总结、所在公司的总结,完成实验报告,并且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和个人表现评选优秀学员。课程组针对本期各种结果总结,对于不合理的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为下一期仿真实习开展打下基础。
课程立足经管类人才培养特点和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发展定位,逐步构建起财经类高校特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和特色的实验教学方式,形成“基础性到综合设计性”实验递进特色;以仿真实验为主,打造“课程单项性—课程综合性—专业综合性—跨专业综合性”实验递进式特色。
仿真实习课程直接运用于实验教学的最前沿,对于提高学校实验教学质量,加强实验课程组织和管理,在教学方式上,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通过用企业“真岗位”“真流程”模拟企业真实运行管理,为学生搭建“虚拟实验环境—半真半虚实验环境—真实商战环境”阶梯式教学,形成了“虚拟 + 仿真”特色。同时有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对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和业务相关流程有全面的认知和体验,也使学生了解到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社会部门对企业的各种监督和服务关系,对以后其他大规模、高阶段的相关教学课程的开展具有非常好的现实意义。
高校经管类专业具有交叉性、关联性和共同性,其学科发展呈现出不断交叉与融合的趋势,跨越了课程和学科的界限。经管类跨专业实验教学,虚拟仿真企业经营流程,使每位学生能够模拟企业全程运行状况,提高学生业务处理、组织协调、团队协同、人际沟通等能力,满足社会对于经管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课程安排在大四实习阶段,有效衔接学生从校内到企业的过渡,弥补了单专业实验课程在业务实践和业务流程空白,满足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经管类人才培养要求。引入合作企业,提高实训课程的仿真度和社会化,培养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的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