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伟 ,王 敏 ,宋 浩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教务处;b.通识与素质教育学院;c.计算机信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实施,迫切需要大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职业教育确立为一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类型,其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响亮。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二战以后,德国、日本大力发展以现代学徒制为特色的职业教育,培养出一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产业的高速发展,使其社会经济能够在惨痛的战争废墟中神奇地迅猛发展起来,成为名列前茅的发达国家。19世纪中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选择现代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创新战略,为本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从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多年发展的经验来看,现代学徒制能够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教理念,全面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刘延东副总理曾批示:“建立现代学徒制对于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解决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望积极借鉴国际经验,请有关部门研究支持政策,在开展试点的基础上,从国家和法律法规层面上建立现代学徒制度,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赵志群、关晶、石伟平等一批我国著名的职业教育专家,多年来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产出了《西方学徒制研究》《现代学徒制建设——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补充》等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为我国现代学徒制的开展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支撑。
由于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产业文化以及职业教育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在现代学徒制开展过程中存在管理架构、管理主体和培养经费来源等方面的区别,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现代学徒制。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借鉴国外现代学徒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开展试点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初步构建了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运行管理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2014年6月22日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求试点单位积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的具体要求。制订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进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形成与现代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的建设任务,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中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至今,教育部先后开展了3批试点建设工作,共有564家单位广泛参与,其中高职410所、中职100所、政府20个、企业17家、行业17个。在全国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19年5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从招生招工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双导师团队建设、教学资源建设、培养模式改革和管理机制建设6个方面重点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和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全面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学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教育部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非常关注,专门建立了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对试点单位开展年度检查、中期检查、项目验收等监督和推进工作,定期通报我国现代学徒制开展情况。通报显示,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经过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国家相关部委系统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基本建立起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工作,部分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主动沟通财政厅、发改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根据省级或地方的实际情况完善制度设计,共同下发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为试点院校及相关企业或机构提供指导和服务。其次,随着我国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等校企合作的重点领域有所创新和突破,不断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方统筹各自场地、设备和人员等教学资源,建设了一批校企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就业、校企联合培养”的要求,以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宗旨,以培育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探索一体化招生制度改革。校企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或劳动合同,明确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企业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明确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学徒岗位、学徒薪酬待遇等。校企共同逐步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建立以服务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改造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目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紧密结合,校企分工实施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体系。
与国外现代学徒制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起步较晚,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和规范标准,我们的工作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通过对教育部近年来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当前仍存在“两热两冷”(即政府热、学校热,学生冷、企业冷)等难题,成为制约我国现代学徒制工作开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应该在系统研究、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改革之路,寻找阻碍我们有效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症结所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
我国正处于现代学徒制的探索阶段,存在政策法律滞后、不到位的情况,我们要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国家加快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现代学徒制工作进行了顶层设计。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和通知,做到融会贯通、正确领会职业教育的内涵,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和企业共同积极开展“双主体、双身份,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研究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西方发达国家根据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法律,各项制度比较健全,为规范开展学徒制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设立现代学徒制工作相关各级部门、明确职责,形成完善的管理和监督体系架构。例如,德国联邦政府于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后续又出台了《手工业条例》《青年劳动保护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等,运用法律的手段赋予了行业协会或部门培养学徒技能以及技能认证的权利。因此,我们要在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总结中国经验,不断完善和建立与我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的相关制度、法规和鼓励政策等,促进相关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的深化改革,调动行业或企业支持和参与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其对本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权和发言权。
我们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工作中,必须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充分适应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真正实现“双主体”协同育人,充分体现企业和行业的需求和职业性。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内容和要求是以企业为主导提出的,由行业协会或政府部门制定统一的培训标准,统一规范实施、统一考核取证,从而使得现代学徒制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满足企业的真正需求,保证了现代学徒制的培养质量。例如,澳大利亚学徒培训模式中,全国统一的《澳大利亚资格框架》《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质量框架 (AQTF)》和澳大利亚资格框架下的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从制度和质量上保障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1]。 所以,我们要加强校企共同建设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发挥标准在现代学徒制改革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三个对接”要求,校企共同研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统一规范标准体系制定、课程资源开发、多元化评价机制等建设工作。
我们在开展现代学徒制的工作中,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宣传、培育和传承,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待遇水平,推动形成“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改变职业教育是“高考失败者”教育的成见,完善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控制和评价机制,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需要,服务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在澳大利亚,每年的3月份都要举办多种活动来开展为期一周的“国家学徒周”,向大家广泛宣传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同样,我们也要精心组织、系统规划,全力以赴打造“职业教育活动周”平台。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并认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让广大老百姓了解并接受职业教育,营造一个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的良好氛围。
我们要坚定全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办好现代学徒制的信心,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和职业教育的具体问题持续开展实践探索,进一步加强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其宏观层面的制度体系和微观层面的规范标准,为国家、行业、企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