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焕绒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教学更看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如何实现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关注的问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发展中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试图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本文将基于对当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能力的分析,提出有效提高其自主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小学数学
引 言
当前,小学生更多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灌溉式”的知识输出,被动地进行数学学习,这极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甚至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且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而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高效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一、小学生数学课堂自主学习能力现状
(一)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
新课程改革虽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但大多数的小学课堂还是呈现出传统课堂的模样.传统课堂中,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知识输出还是占非常大的比重,而反观学生,他们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甚至没有进行思考,直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处理知识.[1]这种方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唱独角戏”而感到疲惫,学生也会因为这种压迫感强的学习方式而对数学感到厌倦,在课堂上基本处于不积极的状态.
(二)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采用的课堂参与方式单一,大部分教师会选择寻常的课堂听讲及课堂提问两种方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参与度低.且单就课堂听讲而言,很多时候真正能跟教师互动的只有部分认真听讲的同学,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都充当次要角色,这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被忽略.从课堂参与方式看,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多样的参与方式,如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这也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直不高.
二、如何高效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主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它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对待学习还没有良好的自觉性,缺乏对知识的认识.兴趣作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应该被重视起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产生想学习的愿望.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这样数学学习也会变得容易很多.学校可以专门开设数学第二课堂,融合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运用智力竞赛、数学冲浪或者数学小游戏等形式,把运算问题融入其中,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举办数学知识竞赛,让学生踊跃参加.各个年级学习的知识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竞赛需要分层次进行.教师设置不同的题目,但都要与数学知识相联系,且要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趣味性.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一个笼子里有42条腿、14个头,问: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这种问题需要学生思考头与腿之间的关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对学生数学学习是十分有益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学会数学,爱上数学.
(二)组织小组合作,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小学数学学习主要是靠教师的讲授,教师的教学方法合适与否与学生自主能力的高低有一定关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很重视,但重视的多是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能力最基本的是先确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即课堂上学生拥有足够的参与度以及充分的课堂互动.小组合作作为当前比较受欢迎的课堂形式,在提高学生参与度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小组合作是一种需要技巧的教学形式,其中包括小组分工、小组任务、具体形式、合作氛围都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把握.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但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一,明确小组合作任务.教师应该对小组参与的具体任务做出设计,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其二,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可以有序地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让组员分别扮演记录者、裁判、学生以及教师的角色,然后组内展开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钟表,还让整个教室的场面得到控制,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三)树立数学思想,贴近生活实际
新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小学数学问题大多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处于接受世界和知识的初期阶段,对很多生活上的事物并不了解,一部分学生不乐意进行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认为数学学习只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这种想法很明显是不正确且片面的,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让他们认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甚至未来息息相关.
例如,在“百分数之折扣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以超市、商场的打折促销活动为例,向学生简述折扣在平时购物中的益处,从而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兴趣.再例如,在“认识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要用的教学工具,这些工具最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关联.无法实际展现在学生眼前的典型事物,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图片.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在最真實的感受中明白数学与现实生活是一体的.
(四)增设情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一般的数学学习无非是数字、符号之间的转换,久而久之,玩心甚强的小学生难免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在课堂提问中可以增设一些情境问题[2].课堂提问本身就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将数学问题与情境相结合的方式还能通过较为轻松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解题方向,并且更有兴趣参与解题.
(五)形成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意志
小学生大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别人学,自己就学;别人朗读,自己也不好意思不开口.由此可见,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氛围活跃,学生自然慷慨激昂;氛围死气沉沉,学生也就得过且过.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两主体之间良好的关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影响.
沟通交流是基本,只有教师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站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才有利于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在课堂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带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全都加入思考的行列;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把握自己的讲课技巧,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和学生进行一定的眼神交流、语言交流,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赏,这样更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六)提出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質疑是一种能力,是探究学习的过程.质疑可以加强学生思维的锻炼,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进而让学生爱上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要注意质疑的重要性,让质疑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疑惑.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引导学生质疑.在“圆的周长”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曾经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概念以及计算方法,然后引发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是怎样计算的?如何测量呢?在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慢慢引导学生进行后续学习.质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还能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培养良好习惯,奠定数学学习基础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慢慢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有帮助的,要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培养数学阅读习惯.数学本是枯燥乏味的,无论是书本还是题目都需要仔仔细细地读,找到每一句话中的关键词,这样解题正确率才高.其次是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小学生比较急于求成,不能安安稳稳地思考,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养成这些习惯需要教师在旁辅导,给学生起到好的引导作用.最后是自我评价的习惯.传统的学习评价大多以成绩为主,重在对知识的评价,同时评价机制大多以教师为主,忽略了学生自身的作用.在新型课堂的建设中,这种评价方法并不适用,需要进行一定的完善,让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评价模式,让学生采用自评或者互评的方式多元评价,进而促使学生共同进步.良好的评价机制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真实表现,加强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应小学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不能只限于知识的学习,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自主学习能力占很大比重.小学处于教学的初期阶段,对教师的要求看似不如其他阶段高,实则更高、更严苛.教师应牢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始终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进行自我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帮助,引导学生更加高效地自主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丰富课堂形式、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增设情境应用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信有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探究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冯顺琴.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浅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9).
[2]朴海英.基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小学数学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32):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