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创型企业成本费用结构的情况调研与分析
——基于三省一市的企业调研数据

2020-01-03 01:05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科创型企业成本调研组
财政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管理费用成本费用比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科创型企业成本调研组

内容提要:科创型企业的成本费用问题关系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的贯彻和实施。调研发现,近年来科创型企业“降成本”取得一定成效,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下降,期间费用、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双双回落,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断增加,虽然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企业依然面临融资困境和创新质量低、创新能力弱等问题。未来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机制,避免“一刀切”和“救死扶伤”“运动式”降成本,激励和助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科创型企业是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体现。为了解科创型企业的成本结构特点,深挖科创型企业成本费用痛点,本课题组于2019 年6-7 月赴山东、安徽、浙江和深圳三省一市,深入科创型企业走访座谈,通过实地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科创型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科创型企业的发展,制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撑。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调研地区样本企业总体情况

调研组赴安徽、深圳、山东和浙江对科创型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前期向企业发送了调研提纲,企业针对调研提纲准备数据和材料。实地调研过程中围绕科创型企业“降成本”与企业相关部门高管进行座谈,听取企业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问题和建议;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最后根据企业提供的数据与材料,收集整理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本次调研获取样本见表1。

本次调研获取的21 家样本中①因部分数据属企业内部管理资料,应企业要求省去真实名称,以字母代替。其中山东省J 公司由于数据缺失严重,因此,在后续数据分析中剔除。,安徽4 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深圳4 家企业,均为民营企业;山东10 家企业,其中2 家国有企业,8 家民营企业;浙江3 家企业,其中1 家国有企业,2 家民营企业。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11 家,中型企业6 家,小型企业4 家(见图1)。

从行业属性来看,调研企业分布于高端装备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生物医药领域、新能源领域、节能环保领域(见图2),以上企业涉及广泛,且相对集中于科创领域的各个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反映科创型企业存在的成本结构问题。

从运营情况来看(见表2),2016-2018 年,调研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33.83%、33.49%和32.05%,资产负债率最大为66.22%,最小值为7.16%,均值是33.12%,中位数为33.33%;流动比率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近三年流动比率为3.58、3.30 和3.04,最大的为11.20,最小的为1.16,均值为3.31,中位数为2.47;在企业运营方面,近三年调研企业资产周转率为0.58 次、0.58 次和0.64 次,最大的为1.83 次,最小的为0.21 次,均值为0.60 次,中位数是0.50 次;盈利能力方面,近三年调研企业的毛利率为42.61%、42.56%和42.71%,最大为79.92%,最小为7.34%,均值是42.63%,中位数是43.21%;从资产的收益率来看,调研企业资产收益率为8.45%、6.82%和9.19%,最大为31.59%,最小是-11.28%,均值为8.15%,中位数是7.87%。以上数据表明,调研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不断下降,流动比率有所降低,资产周转率提高,企业毛利率和资产收益率经过2017 年下降之后,2018 年迅速回升且高于2016 年。

表2 调研企业基本财务情况

二、调研样本企业成本费用结构分析

作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创型企业成本费用的结构有何特点?其成本、费用是否受到国家“降成本”政策的影响?成本、费用的构成有何变化趋势?这是本专题组关心的问题。在统计中,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是判断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通过计算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所耗费的成本和费用,可以判断企业利润空间的大小,更能直观地反映企业获得营业收入所承担的成本、费用情况①由于新会计准则中不再单独列示其他业务收入,因此,利润表中的营业收入包含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下文在分析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和费用、初步考察科创型企业“降成本”成效②根据财政部2018 年6 月15 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8 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 号)要求,企业原计入“管理费用”项目的研发费用单独列示为“研发费用”项目,“管理费用”中不再包含“研发费用”。为分析企业连续三年数据变化的趋势,本报告将所有2018 年“管理费用”统一为过去同一口径。的基础上,从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纳税总额三个方面,核算企业当期发生的“综合成本费用”,并对各项构成做进一步分析。

(一)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1.安徽省调研企业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表3 安徽省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2016 年以来,安徽省调研的4 家科创型企业中,只有D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呈下降趋势,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分别为32.52 元、31.84 元和25.67 元,下降多达6.85 元。A、B、C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上涨,涨幅分别为0.49%、0.99%和7.13%,其中,C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63.12 元上升到67.62 元,上涨了4.5 元。4 家调研企业中有3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增加,增幅分别为12.18%、9.30%和3.08%,只有1 家企业费用出现下降,降幅为24.29%。将成本与费用加总来看,4 家企业中只有A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下降,降幅为3.77%;B、C、D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增加了6.02%、7.77%和10.52%,分别上涨了5.42 元、6.93 元和8.76 元,表明安徽省调研的科创型企业成本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

2.深圳市调研企业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2016 年以来,深圳市调研的4 家科创型企业中,只有C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分别为64.67 元、60.39 元和59.93 元,下降多达4.74元。A、B、D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上涨,涨幅分别为7.44%、12.16%和0.07%,其中,B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51.88 元上升到58.19 元,上涨多达6.31 元。4 家调研企业中,B、D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上升,升幅分别为5.64%和19.20%,A、C 两家企业费用下降,降幅为5.21%和17.66%。将成本与费用加总来看,4 家企业中只有C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费用下降,降幅为9.56%;A、B、D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成本费用增加了1.38%、10.09%和1.78%,分别上涨了1.10 元、7.67 元和1.59 元,表明深圳市调研的科创型企业成本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

图3 安徽省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表4 深圳市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图4 深圳市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3.山东省调研企业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2016 年以来,山东省调研的9 家科创型企业中,B、D、E、F、G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分别为2.56 元、15.90 元、4.22 元、9.05 元和3.14元。其中,D 企业近三年的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降幅高达25.31%。A、C、H 和I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上涨,分别上涨了11.17 元、2.70 元、0.32 元1.32 元,其中,A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42.73 元上升到53.90 元,升幅高达26.14%。9 家调研企业中,B、D、F、G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上升,升幅分别为33.15%、71.55%、45.46%和13.45%,A、C、E、H、I 5 家企业费用出现下降,降幅分别为72.30%、12.74%、4.96%、8.13%和14.95%。将成本与费用加总来看,9 家企业中A、E、G、H、I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下降,降幅分别为19.23%、6.74%、0.52%、2.43%和3.23%;B、C、D、F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增加了14.68%、1.49%、8.17%和2.29%,分别上涨了8.00 元、1.43 元、7.84 元和2.16 元。

表5 山东省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图5 山东省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4.浙江省调研企业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表6 浙江省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2016 年以来,浙江省调研的3 家科创型企业中,A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分别为58.42 元、56 元和55.15 元,降幅达到5.60%。B、C两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上涨,分别上涨5.27 元和12.07 元,其中,C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从26.19 元上涨到38.26 元,涨幅高达46.09%。3 家调研企业中A 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上升,升幅为14.74%,B、C 两家企业费用出现下降,降幅为18.89%和27.58%。将成本与费用加总来看,3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0.45%、1.46%和0.20%,分别下降了0.35 元、1.46 元和0.20 元。

图6 浙江省调研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2016-2018 年)

(二)企业综合成本费用构成分析

“综合成本费用”是以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为出发点,从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企业纳税总额三个方面,核算企业当期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通过考察综合成本费用能够了解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企业为获取利润当期发生的“成本”,并据此分析企业“成本”的构成情况及各要素在“成本”中的占比①这里的“综合成本费用”类似于新会计准则中的“营业总成本”。不同之处是,“营业总成本=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综合成本费用=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纳税总额”。调研企业未提供“资产减值损失”数据,因此本报告对此未予考虑。。

1.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体情况

(1)安徽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

表7 安徽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2016-2018 年)

表7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的情况①营业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在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结转为营业成本。。数据显示,A、B 两家企业营业成本连续两年上涨,涨幅分别为140.82%和76.31%;C 企业营业成本经过2017 年小幅下降之后,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77.07%;D 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较2016 年略有下降。4 家企业近三年期间费用均大幅上涨,涨幅分别为:32.87%、167.44%、80.64%和52.39%。4 家企业近三年纳税总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B 企业2018 年纳税总额较2016 年上涨了72.73%,其余3 家企业涨幅在10%左右②需要说明的是: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和纳税总额的大小与企业战略、经营状况密切相关,不能仅凭上述三个指标的增减来判断企业“降成本”的成效。这里旨在分析企业各项成本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而考察各项成本在综合成本费用中的比重及变化。。

图7 安徽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7 直观地反映了安徽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从横向看,A、C 两家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高于B、D 两家企业。三年来,A 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上升,但升幅较小,B、D 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下降,其中D 下降近10 个百分点;C 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与2016 年基本持平。

图8 安徽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8 表示安徽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比重的情况。4 家调研企业中,A 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降幅较小;B、D 两家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上升,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约3 个百分点,D 企业上涨约11 个百分点;C 企业2017 年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大幅上涨,2018 年迅速回落,与2016 年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基本持平。造成C 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大幅上涨的原因,是该企业营业成本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当期期间费用上涨,净利润大幅下降,企业纳税减少,使得期间费用的占比变化凸显。

图9 反映了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比重的情况。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中,A、B、D 企业近三年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降幅最大的B 企业下降了约1.8 个百分点;C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在2017 年下降2.17 个百分点,2018 年有所回升,整体呈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4 个百分点。总的来看,4 家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2)深圳市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①因深圳市调研的D 企业未提供完整数据,无法计算2016 年纳税总额及综合成本费用,故未对C 企业2016年进行分析(下同)。

表8 是深圳市调研企业综合成本费用构成要素的基本情况。从营业成本来看,调研的4 家企业中,除D 企业营业成本无明显变化外,其余3 家企业近三年营业成本持续上涨;2018 年A 企业营业成本较2016 年上涨了59%,B、C 两家企业营业成本也分别上涨了80%和66%。从期间费用来看,4家调研企业2016-2018 年期间费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最大的为40%,涨幅最小的为17.64%。从纳税总额来看,A 企业三年来纳税总额上涨了48.91%,B 企业上涨了13.89%,C 企业在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其纳税总额涨幅也接近一倍;D 企业因2016 年数据缺失,单从近两年的情况来看,2018 年纳税总额相对于上年提高了48.54%。

图9 安徽省调研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表8 深圳市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2016-2018 年)

图10 表示深圳市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从绝对值来看,C、D 两家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高,A、B 两家企业的占比相对较低。从趋势上看,B、C 两家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在经历了2017 年的小幅下降之后,2018 年迅速回升。整体来看,A、B、C 3 家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三年前均小幅上涨,涨幅分别为2.96 个百分点、4.04 个百分点和1.04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微涨0.78 个百分点。

图11 直观地反映了深圳市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C、D 3 家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A 企业2018 年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 年下降了近3 个百分点,C 企业下降了不到2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2017 年下降1.5 个百分点;B 企业2017 年略有上涨,2018 年有所下降,整体来看,与2016 年基本持平。

图10 深圳市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1 深圳市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2 深圳市调研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2 表示调研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情况。数据显示,近三年来A 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B 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降幅达4.21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略有增加,涨幅小于1 个百分点;由于C 企业2017 年纳税总额急剧上升,使得2017 年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明显上涨,2018 年迅速回落之后,较2016 年小幅上涨约1 个百分点。

(3)山东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

表9 山东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2016-2018 年)

表9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综合成本费用构成要素的基本情况。从营业成本来看,提供数据的9 家企业中,除D 企业营业成本略有下降之外,其余8 家企业近三年营业成本持续上涨,其中,A、C、G 3 家企业营业成本增幅较大,分别上涨近7 倍、2.8 倍和1.6 倍;B、E、F、H、I 5 家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52.79%、45.51%、26.29%、20.01%和58.05%。从期间费用来看,山东省调研的9 家企业2016-2018 年期间费用不断上涨,其中,C、G 两家企业涨幅超过2 倍,B、F 两家企业涨幅大于1 倍,涨幅较小的H 企业,其2018 年期间费用较两年前上涨了9.68%。从纳税总额来看,D 企业2018 年纳税总额略低于2016 年,其余8 家企业呈上升趋势,其中,A 企业2016 年之前一直在海外经营发展,近几年逐渐将企业总部和生产经营活动搬回中国,并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企业近三年各项财务数据大幅提升,相应的纳税总额也在不断提高。G 企业成立于2016 年末,随着生产经营不断走向正轨,企业各项指标不断攀升,因此,2018 年的各项数据大幅高于企业成立之初。

图13 反映的是山东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从绝对值来看,B 企业属高端生物医药行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成本由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产品成本占整个生产运营成本的比重较低,相对于该省调研的其他企业来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小。从变化趋势上看,提供数据的9 家企业中,有2 家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相对于2016 年有所提高,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近20 个百分点,I 企业上涨了约5 个百分点;C 企业和H 企业近三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相对稳定;其余5 家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较大的是D 企业,其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下降,2018 年相对于2016 年下降了近20 个百分点;降幅较小的E 企业,2018 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相比两年前下降了约2 个百分点。

图13 山东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4 山东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4 展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情况。从绝对值上看,C 企业属高端装备领域,企业生产经营中最大的负担为原材料,其中部分产品原材料占产品总成本的70%以上,导致企业期间费用和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相对较低。从变化趋势上看,近三年,A、C、H、I 4 家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A 企业期间费用下降迅速,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约30 个百分点,C、H、I 3 家企业降幅较小;B、D、F、G 4 家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升幅最大的D 企业上升了近20 个百分点,升幅最小的G 企业上升了约2 个百分点;E 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变化较小。

图15 直观地反映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前文可知,A 企业近几年在不断推进业务回归国内,因此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在不断提高,年度间的变化较大。B 企业2017 年利润下滑导致缴纳的所得税减少,影响了当年企业纳税总额,在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增加的情况下,放大了纳税总额在综合成本费用中占比下降的趋势。G 企业是初创企业,一直处于亏损阶段,且高新技术企业享受诸多政策优惠,导致G 企业在2016 年纳税总额较少,以后年度迅速上涨。总体来看,排除A、G 两家企业的特殊情况,调研的9 家企业中,E、F、H 3 家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升幅在2 个百分点左右;C、I 两家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降幅分别为0.7 个百分点和1.6 个百分点;B 企业2018 年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与2016 年基本持平,D 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年度间变化在1 个百分点以内。

图15 山东省调研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4)浙江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

表10 浙江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2016-2018 年)

表10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纳税总额的情况①因浙江省调研的A、B 两家企业未提供完整数据,无法计算两家企业综合成本费用,故未对A、B 两家企业进行分析(下同)。。数据显示,浙江省调研的3 家企业营业成本连续两年上涨,其中,A 企业上涨了47.37%,B 企业上涨了24.76%,C 企业随着经营不断扩大,其营业成本上涨了1.9 倍。从期间费用来看,A、C 两家企业2016-2018 年期间费用持续上涨,其中A 企业较2016 年上涨了79.11%;C 企业上涨了45.22%,B 企业2017 年有所下降,2018 年迅速回升,整体仍呈下降趋势,2018 年期间费用较两年前下降了8.46%。从纳税总额来看,C 企业近三年纳税总额相比上年度涨幅分别为4.46%和39.59%,2018 年较2016 年增加了45.81%。

图16 浙江省C 企业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由图16 可知,近三年该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上升,2018 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 年上升了16.6 个百分点。2016-2018 年,该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下降,2018 年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两年前下降了约14 个百分点。2017 年该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下降了近4 个百分点,2018 年该指标略有回升,综合近三年的变化趋势来看,整体呈下降趋势。

2.期间费用分析

期间费用分为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前文分析了调研企业期间费用的大小及其在综合成本费用中的占比和变化趋势。通过考察期间费用的三大构成情况,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期间费用中的深层次问题。

(1)财务费用

表11 安徽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2016-2018 年)

表11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的财务费用情况。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中,B、D 两家企业连续三年财务费用为负,说明企业资金量充足,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金融手续费等财务费用的流出;2017 年,由于A 企业银行存款有所减少,短期借款增加,导致企业该年度财务费用由负变正,进入2018 年后,该企业在短期借款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长期借款,同时银行存款也随之增多,企业利息收入再次大于各项财务费用的流出;B 企业由于银行定期存款减少,计提的利息收入减少,同时汇兑损失增加,导致财务费用不断上升;C 企业2018 年以前财务费用为负,由于当年短期借款增加2 千多万,致使企业财务费用增多,最终表现为财务费用由负变正。为了考察企业融资成本,减少财务费用中其他项目的干扰,我们直接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的利息支出。2016-2018 年的数据显示,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中,除D 企业无银行借款、利息支出长期为零外,A、C 企业利息支出不断增加,其中A 企业2018 年利息支出较2016 年增加了46.96%;C 企业由于短期借款增多,利息支出随之增加,2018 年较两年前增加了1.96 倍;B 企业2017 年利息支出小幅下降,2018 年由于短期借款增加近3 个亿,使得企业利息支出大幅上升,较两年前利息支出上涨了32.59%。

图17 展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图中数据显示,因计算企业综合成本费用过程中财务费用为负时起到抵减综合成本费用的作用,因此B、D 两家企业财务费用连续三年为负;A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0.89%,C 企业2018 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0.18%。

图17 安徽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8 反映了安徽省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A 企业2017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略有下降,2018 年有所回升,2018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比2016 年下降0.08 个百分点;B 企业近三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大幅下降,2018 年较三年前下降了0.63 个百分点;C 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攀升,2018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 年上升了0.26 个百分点。D 企业因无任何借款,利息支出为零。

表12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财务费用的情况。近三年,B 企业财务费用持续为负。A、C 两家企业2016 年和2018 年财务费用同为负,2017 年同为正,其中,A 企业2017 年新增短期借款500 多万,使得当年财务费用急剧上升;D 企业连续两年财务费用不断增加,2018 年财务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54.89%。利息支出方面,A 企业2017 年利息支出较上年大幅增加,2018 年稍有回落,利息支出整体呈上升趋势;B 企业利息支出连续两年下降,2018 年企业利息支出较2016 年下降了22.63%;C企业2016 年无任何借款,利息支出为零,从2017 年起,企业借入短期贷款,利息支出相对稳定;D企业2017 年利息支出低于上年,2018 年由于企业新增长期贷款约2500 万,导致利息支出大幅上涨,2018 年利息支出较2016 年上涨近70%。

图18 安徽省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表12 深圳市调研企业财务费用(2016-2018 年)

图19 深圳市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19 反映了深圳市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其中,A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0.17%;B 企业连续三年财务费用为负;C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2.04%;D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0.75%,2018 年较2017年上升0.44 个百分点。

图20 直观地反映了深圳市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A 企业由于银行贷款较少,近三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在0.01%-0.02%之间无明显变化;C 企业2016 年无借款,2017-2018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0.09%和0.10%;B 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016 年的0.65%下降到2018 年的0.30%,降幅为0.35 个百分点;D 企业由于2018 年大量增加长期贷款,导致利息支出增加,使得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了0.69 个百分点。

图20 深圳市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表13 山东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2016-2018 年)

表13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的情况。获取数据的9 家企业中,E、G 两家企业连续三年财务费用为负,意味着企业的利息收入大于各项财务费用的流出量;C、D、F、H 4 家企业近三年财务费用持续上涨,其中,C 企业2018 年财务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2.7 倍,H 企业上涨了18.92%;2016-2018 年,D、F 两家企业财务费用均由负变正,且涨势迅速,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募投项目陆续使用资金及加强资金管理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存款利息减少,借款利息增加;I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迅速激增,次年稍有下降,整体来看,2018 年财务费用是2016 年的2 倍;A、B 两家企业财务费用变化趋势一致,其中,A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比2016 年增加约28 万元,2018 年迅速回落,且由正转负;B 企业2017 年因支付大量利息且银行存款减少,利息收入相应减少,导致财务费用剧增,2018 年由于企业银行存款较上年增加了6 千多万,利息收入增加,使得财务费用由正变负。从利息支出来看,调研的9 家企业中,C、D、F、H 4 家企业利息支出持续上涨,近三年涨幅分别为3.69 倍、12 倍、3.95 倍和0.22 倍;A、B、I 3 家企业利息支出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其中,A、B 两家企业2017年利息支出均迅速增长,次年又迅速回落,且2018 年的利息支出较2016 年更低;I 企业2017 年利息支出是上年利息支出的2.19 倍,2018 年小幅下跌后利息支出是两年前的2 倍;E、G 两家企业无贷款,利息支出为零。

图21 山东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21 反映的是山东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 企业从2016 年起,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上涨,2018 年因利息收入增加,财务费用由负变正;B企业2017 年因支付大量利息且银行存款减少,利息收入剧减,导致当年财务费用大幅上涨,财务费用占当年综合成本费用的2.44%;C、H 两家企业近三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基本平稳,分别维持在0.9%和0.76%左右;D 企业财务费用于2018 年由负变正,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小,约0.01%;E、G 两家企业财务费用持续为负,抵减了综合成本费用;F 企业2017 年财务费用由负转正,2018 年大幅上涨,2018 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1.49%;I 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在2017 年小幅上涨后,次年有所回落,与2016 年相比,2018 年上涨了0.3 个百分点。

图22 直观地反映了山东省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 企业2016-2017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高,2016 年为1.05%,次年为1.61%,2018 年因利息支出大幅下降,该项比重仅0.07%;B 企业因2017 年利息支出大大高于相邻年度,2017 年该项比重为0.48%,分别是2016 年的12 倍和2018 年的24 倍;C 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变化较小,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约0.2 个百分点;D 企业因2017 年利息支出较小,其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近似为零,2018 年仅为0.06%;F 企业因2017-2018 连续两年短期借款迅速增加,利息支出迅速增大,2017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0.39%,2018 年上升约1.5 个百分点;I 企业2017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增加约0.6 个百分点,2018 年利息支出有所下降,占比为0.93%;H 企业三年来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D、G 两家企业无利息支出。

图22 山东省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表14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的情况。2016-2018 年,浙江省调研的3 家企业中,A 企业财务费用先增后减,2018 年由于汇兑收益增加,使得财务费用为负;B 企业受到汇兑收益和利息收入变动的影响,财务费用先降后升,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近40%;C 企业连续三年财务费用为负,说明该企业利息收入较大,资金充裕。从利息支出来看,2017 年A 企业利息支出与上年基本持平,2018 年由于短期借款的增加使企业利息支出增加;B 企业以往年度无借款,利息支出为零,2018 年新增少量短期借款,当年企业利息支出1.75 万元;C 企业2016 年利息支出43.54万元,之后两年无借款。

表14 浙江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2016-2018 年)

图23 展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前文所述,由于浙江省调研的A、B 两家企业未提供完整数据,影响相关指标计算,在此仅对C 企业进行分析。C 企业连续三年财务费用为负,在计算综合成本费用时,财务费用抵减企业综合成本费用。利息支出方面,因C 企业近两年无借款,利息支出为零,2016 年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0.53%。

图23 浙江省C 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2)销售费用

表15 安徽省调研企业销售费用(2016-2018 年)

表15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的销售费用情况。数据显示,近三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销售费用持续上涨。其中,A 企业2018 年销售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23.31%;B 企业2018 年销售费用是两年前的2.66 倍;C 企业经过两年持续上涨,销售费用较两年前上涨了1.15 倍;D 企业2018 年销售费用比2016 年上涨了90.87%。从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4 家企业中A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下降,2018 年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 年下降了1.44 个百分点;与之相反,B、D 两家企业近三年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上涨,其中,B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比2016 年上涨了1.48 个百分点,D 企业上涨了3.8 个百分点;C 企业2017 年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上涨了3.11 个百分点,次年有所下降,总体来看,2018 年较两年前上涨了1.42 个百分点。

表16 深圳市调研企业销售费用(2016-2018 年)

表16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的销售费用情况。深圳市调研的4 家企业中,A、B、D 3 家企业销售费用连续两年上涨,涨幅分别为56.98%、64.73%和22.14%;C 企业2017 年销售费用较2016 年有所下降,2018 年迅速增长,2018 年销售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22.14%。从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4 家企业中A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小幅上涨,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约1 个百分点;B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增后减,C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降后升,总体来看,B、C 两家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D 企业2016 年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04 个百分点。

表17 山东省调研企业销售费用(2016-2018 年)

表17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的销售费用情况。山东省调研的9 家企业中,近三年有7 家企业销售费用逐年上涨,其中,涨幅较大的是A、B、C 3 家企业,涨幅分别为163%、165%和112%,G 企业涨幅也接近1 倍,涨幅较小的H 企业2018 年销售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5.76%;D 企业2017 年销售费用略有上涨,2018 年下降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H 企业销售费用先减后增,2018 年比2016年上涨5.76%。从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9 家企业中,C、G 两家企业近三年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下降,2018 年较2016 年的降幅分别为2.03 和3.12 个百分点;E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增加,但变化较小;A、D 两家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增后减,2018 年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2.6 个百分点,D 企业降幅较小;B、F、I 3 家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降后增,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 年3家企业较两年前分别上升了7.28、1.34 和0.49 个百分点;H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同样经历先减后增的过程,但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1.22 个百分点。

表18 浙江省调研企业销售费用(2016-2018 年)

表18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销售费用的情况。2016-2018 年,浙江省调研的3 家企业销售费用均逐年上升。其中,A 企业涨幅较大,2018 年销售费用较两年前上涨96.99%;B 企业2017 年销售费用小幅上涨,2018 年增幅较大,较2016 年上涨了36.65%;C 企业销售费用比2016 年上涨了23.41%。从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三年来,C 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2016 年的比重是17.87%,2018 年该指标为11.44%,三年下降了6.43 个百分点。

(3)管理费用

表19 安徽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2016-2018 年)

表19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的情况。2016-2018 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管理费用均逐年增加,其中,B 企业2018 年管理费用较2016 年上涨1.58 倍,为4 家企业中涨幅最大;A、C、D 3家企业管理费用的涨幅分别为34.36%、68.49%和45.33%。由于管理费用中包含了企业研发支出中的费用化部分,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我们将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剔除。从表19 可知,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后,B、C 两家企业管理费用连续两年呈上涨趋势,涨幅分别为141.55%和75.26%;A 企业管理费用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后,2017 年管理费用小幅下降,2018 年迅速回升,整体呈上升趋势;D 企业管理费用则先升后降,最终仍呈上升趋势,至2018 年管理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18.18%。

图24 直观地反映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 企业2016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11.56%,2017 年下降了2.3 个百分点,次年基本保持不变;B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C 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不到1 个百分点;D 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上涨,2018 年较两年前上涨了7.14 个百分点。

图25 显示了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后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对比图24 可知,剔除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后,A、B、C 3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与未剔除之前趋势一致,2017 年A 企业下降2.18 个百分点,2018 年无明显变化;B 企业2017 年微降,2018 年再次回升,较2016 年无明显变化;C 企业仍保持先增后减的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无明显变化;与其他3 家企业不同,D 企业在剔除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后,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持续上升转为先减后增,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1.88 个百分点。

图25 安徽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表20 深圳市调研企业管理费用(2016-2018 年)

表20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管理费用的情况。数据表明,B、C 两家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逐年上涨,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71.83%,C 企业上涨了75.99%;A 企业管理费用先减后增,D 企业管理费用先升后降,至2018 年两家企业管理费用相对于2016 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A企业上涨了26.33%,D 企业上涨了11.95%。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后,所有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的变化趋势与未剔除之前趋势均保持不变。

图26 反映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 企业2016 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23.36%,2017 年有所下降,2018 年小幅回升,2018 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 年下降了3.71 个百分点;B 企业2017 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略有升高,2018 年与2016 年相比无明显变化;C 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连续两年提高,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了0.7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比上年减少1.92 个百分点。

图26 深圳市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27 深圳市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27 直观地展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B、D 3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年下降了3.5 个百分点;B 企业下降了0.81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较上年下降了1.55 个百分点;C 企业管理费用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后,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与未剔除之前趋势有所不同,2017 年有所下降,2018 年迅速回升,与2016 年相比,2018 年下降了0.42 个百分点。

表21 山东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2016-2018 年)

表21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的情况。数据表明,三年来,山东省调研的9 家企业中,除A 企业2017 年管理费用小幅下降,2018 年迅速反弹,整体呈上升趋势外,其余8 家企业管理费用均连续两年上涨。其中,B、C、F、G 4 家企业涨幅较大,其涨幅分别为105.36%、327.16%、114.69%和343.40%;其余4 家企业中,管理费用涨幅最小的H 企业,2018 年管理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11.62%。将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剔除后,B、D、E、F、G 5 家企业管理费用仍保持连续两年上涨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C 企业近三年管理费用增长迅猛,其2018 年的管理费用较两年前竟上涨20 倍,一方面是由于该企业管理人员数量增加带来的人力资源费用和人员相关的直接费用增加;另一方面是企业期权费用、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费用的增加所致;A、C、I 3 家企业管理费用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后,其管理费用表现为先降后增,总体仍保持上升趋势;9 家企业中,仅H 1家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后,呈逐年下降趋势,2018 年管理费用较两年前减少了21.98%。

图28 反映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如图所示,2016-2018 年,A、H、I 3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下降,其中,A 企业降幅最大,达27.62 个百分点,H 企业降幅最小,约1.14 个百分点;D 和F 两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增加,其涨幅分别为19.93 个百分点和6.02 个百分点;C、G 两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降后升,总体呈上升趋势;C 企业2017 年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略有下降,2018 年有所升高,总体上升了0.67 个百分点;E 企业则相反,其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升后降,2018年较2016 年下降了0.49 个百分点。

图29 直观地反映了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后,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情况。与图28 比较发现,A、H、I 3 家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费用化金额后,其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趋势与未剔除之前保持一致,即连续两年下降;除D、F 企业外,C 企业管理费用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后,也呈逐年上升趋势;B、E、G 3 家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后,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趋势与未剔除之前保持一致,即B 企业先增后减,G 企业先降后升,最终表现为上升趋势,E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28 山东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29 山东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剔除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表22 浙江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2016-2018 年)

表22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的情况。浙江省调研的3 家企业中,A、C 两家企业管理费用连续两年增加,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88.58%,C 企业2018 年管理费用比两年前提高了78.40%;B 企业2017 年管理费用有所减少,2018 年迅速回升,较2016 年略有下降。将企业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剔除后发现,A、C 两家企业管理费用仍呈逐年上升趋势;B 企业管理费用虽保持先降后增趋势,但2018 年管理费用较2016 年上涨了20.47%。

图30 浙江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30 展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2016-2018 年,C 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2018 年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 年下降了2.78 个百分点。将C 企业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剔除后,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趋势与未剔除之前保持不变,即连续两年下降,下降幅度由2.78 个百分点变为1.6 个百分点。

近年的“降成本”调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企业的管理费用一直居高不下,由于企业自行设置管理费用的明细,企业外部人员无法了解管理费用的具体构成;会计实务中,企业出于管理的需要和核算的便利,“管理费用是个筐,什么支出都往里装”的现状较为普遍和突出,因此,在本次调研中,我们统计了企业管理费用的明细,以便观察企业管理费用的构成情况①根据财政部2018 年6 月15 日发布的《关于修订印发2018 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要求,企业原计入“管理费用”项目的研发费用单独列示为“研发费用”项目,在表23 的统计中不含“研发费用”。。

表23 企业管理费用明细(2018 年)

表23 列示了提供数据的20 家企业在管理费用中设置的明细,以及设置各明细科目的家数。数据表明,20 家企业设置了32 个管理费用明细科目,其中,设置“工资福利”科目的有18 家;设置“折旧费”“办公费”“差旅费”科目的企业在15 家以上;设置“摊销”“业务招待费”和“中介机构”科目的企业有10 家以上;科创型企业因自身业务特点,个别企业设置了“专利费用”和“知识产权费”科目。山东省C 企业属计算机、通讯领域的高端设备制造商,因业务需要,常年设有“网费”,年均网费400 万;深圳A 企业某年因专利技术纠纷,设置了“诉讼费”科目。有13 家企业在管理费用明细中设置“其他”科目。

3.纳税分析

自2016 年5 月,我国全面实施增值税改革后,增值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税种。全面实施“营改增”能够统一税法、消除重复征税、优化税制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企业转型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前文已对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进行分析,下面将进一步剖析纳税总额的各构成部分在纳税总额和综合成本费用中的占比情况。

(1)安徽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纳税分析

表24 安徽省调研企业增值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24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增值税的情况。数据显示,2016-2018 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中,除A 企业外,B、C、D 3 家企业增值税占企业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上涨12.25 个百分点、15.9 个百分点和11.82 个百分点;A 企业2017 年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较上年上升8.2 个百分点,次年小幅下降,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5.64 个百分点。从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近三年,A、B 两家企业先升后降,整体呈下降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下降了0.11 个百分点和0.41 个百分点;C 企业先减后增,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0.18 个百分点;D 企业先升后降,2018 年比两年前增加了0.49 个百分点。

表25 安徽省调研企业所得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25 是安徽省调研企业所得税的情况。近三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中,A、B 两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下降了14.94 个百分点和21.29 个百分点;C、D 两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均先减后增,整体呈下降趋势。从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除C 企业外,其余3 家企业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降低,A、B、D 3 家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下降0.81 个百分点、1.5 个百分点和1.99 个百分点;C 企业2017 年较2016年有所下降,2018 年略有回升,总体来看,其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

表26 安徽省调研企业税金及附加分析(2016-2018 年)

表26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税金及附加情况。数据表明,2016-2018 年,A、B 两家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先降后升,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上升了9.29 个百分点和9.03 个百分点,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 年C 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大幅上升,2018 年有所回落,但相对于2016 年来说,仍上升了9 个百分点;D 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在2017 年小幅上升,2018 年迅速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从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2018 年A、D 两家企业较两年前呈下降趋势,其中,A 企业先减后增,D 企业先增后减,至2018 年A 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0.07 个百分点,D 企业下降0.19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近三年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其中,B 企业先降后升,C 企业先升后降,两家企业2018年分别上升了0.09 和0.04 个百分点。

(2)深圳市调研企业近三年纳税分析

表27 深圳市调研企业增值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27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增值税的情况。深圳市调研的4 家企业中,A、D 两家企业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升高,2018 年A 企业较2016 年上升14.32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2017年上升了26.95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呈先降后升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B 企业上升了5.12 个百分点,C 企业下降了16.84 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C 企业2017 年缴纳的增值税金额并未减少,由于2016 年公司新签订单较多且大部分在2017 年确认收入、往年待抵扣进项税3 千余万的影响,导致增值税在当年纳税总额中的比重迅速下降。从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A、D 两家企业三年来持续上涨,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了0.8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2017年提高了0.93 个百分点;2017 年C 企业有所下降,次年迅速回升,但2018 年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仍比两年前下降了0.33 个百分点。

表28 深圳市调研企业所得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28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所得税的情况。2016-2018 年,A、D 两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2018 年A 企业较两年前下降11.62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2017 年下降26.76 个百分点;B 企业2017 年升高约5 个百分点,2018 年迅速回落,其占纳税总额的比重较2016年下降5.8 个百分点;C 企业2017 年大幅上升,2018 年急剧下降(原因前文已述)。需要说明的是,B企业2018 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符合软件行业税收优惠政策、旗下多家子公司获得小型微利企业认定,因此,在利润总额无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所得税大幅下降;D 企业2018 年所得税小幅下降、税金及附加与上年基本持平,在增值税总额增加的情况下,导致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下降较大。从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三年来A、D 两家企业持续下降,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0.7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较上年下降0.28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呈先增后减趋势,至2018 年B 企业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两年前下降1.42 个百分点,C 企业增加1.04个百分点。

表29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税金及附加的情况。2016-2018 年,A、D 两家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2.7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上年下降了0.18 个百分点;B 企业2017 年小幅下降,2018 年迅速回升,整体呈上升趋势;C 企业逐年递增,2018 年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比2016 年增加了2.69 个百分点。从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A、B 两家三年来持续下降,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0.16 个百分点,B 企业下降了0.32 个百分点;C 企业2017 年是2016 年的2.3 倍,2018 年比重下降后,较2016 年仍上升了0.28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比2017 年提高了0.09 个百分点。

(3)山东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纳税分析

表30 山东省调研企业增值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30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增值税占比的情况。近三年,C、D、H 3 家企业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持续下降,其中,C 企业年度间的降幅较小,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不足0.5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两年前下降了8.65 个百分点,H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减少了6 个百分点;E 企业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连续两年上升,2018 年比2016 年增加了17.44 个百分点;A、B、G 3 家企业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A、G 两家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上涨了24.26 和2.81 个百分点①说明:A 企业2017 年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增长迅速的原因是由于补交上年度400 多万的增值税所致。,B 企业则下降了4.41 个百分点;I、F 两家企业近三年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先降后升,其中,F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提高了13.62 个百分点,I 企业下降了4.8 个百分点。从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三年来,E、F 两家逐年递增,其中,E 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上升了2.79 个百分点,F 企业上升了1.95 个百分点;C 企业逐年递减,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0.28 个百分点;A、D、G、H 4 家企业三年来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A、G、H 3 家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有所升高,分别上升了6.38、2.33 和0.83 个百分点,D 企业则下降了0.32 个百分点;B、I 两家企业三年来呈先降后升趋势,相对于2016 年,2018 年上述2 家企业分别下降了0.98 和1.36 个百分点。

表31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所得税的情况。2016-2018 年,调研的9 家企业中,A、D、H 3 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递增,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7 年增加了27.47 个百分点②A 企业有大量以前年度可抵扣亏损及其他可抵扣项,加之2016 年才涉入国内市场,当年未缴纳所得税。,D、H两家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上升了12.13 和5.79 个百分点;C、F 两家企业连续两年有所下降,2018年较2016 年分别下降了1.78 和15.93 个百分点;G 企业2016 年末成立,尚未盈利,所得税为零,2018年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较2017 年下降2.2 个百分点;B、E 两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先降后升,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提高5.5 个百分点,E 企业下降了17.71 个百分点;I 企业先增后减,2018 年比2016 年下降0.26 个百分点。从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A、H 两家企业逐年上升,2018 年A 企业比2017 年提高了3.94 个百分点,H 企业上升了0.87 个百分点;C、G两家企业持续下降,其中,C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0.38 个百分点,G 企业下降了0.14 个百分点;B、E 两家企业三年来呈先降后升趋势,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两年前上升了1.09 个百分点,E 企业下降了1.03 个百分点;D、F、I 3 家企业呈先增后减趋势,其中,D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0.34 个百分点,F 和I 企业分别下降0.84 个百分点和0.62 个百分点。

表31 山东省调研企业所得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32 山东省调研企业税金及附加分析(2016-2018 年)

表32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税金及附加的情况。数据显示,C、I 两家企业近三年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C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了2.14 个百分点,I 企业上升了5.06 个百分点;A、D、G 3 家企业呈先减后增趋势,其中,A 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下降了70.84 个百分点,D 企业下降了3.49 个百分点,G 企业下降了5.89 个百分点;B、E、F、H 4 家企业三年来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两年前下降了1.09 个百分点,其余3 家企业分别上升了0.26、2.31 和0.21 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A 企业由于2016 年所得税为零,大部分业务的收入确认在2017 年,导致2016 年增值税较少,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较高。从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调研的9 家企业中A、B、C、D 企业逐年下降,4 家企业三年来分别下降了1.11、0.24、0.09 和0.12 个百分点;G、H、I 3 家企业逐年上升,三年来分别上升了0.94、0.16 和0.38 个百分点;E、F 两家企业近三年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先增后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升幅分别为0.26 和0.34 个百分点。

(4)浙江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纳税分析

表33 浙江省调研企业增值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33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增值税占比的情况。浙江省调研的C 企业2017 年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比上年增长了11.06 个百分点,2018 年小幅下降,C 企业2018 年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比2016 年上涨了10.90 个百分点。从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2017 年C 企业比2016 年下降了1.6 个百分点,2018 年略有升高,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1.35 个百分点①说明,C 企业被认定为软件企业,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00 号文),销售软件产品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表34 浙江省调研企业所得税分析(2016-2018 年)

表34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的所得税情况。数据显示,C 企业2016 年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为14.38%,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1.95%②说明,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27 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16〕49 号),公司作为符合条件的软件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

表35 浙江省调研企业税金及附加分析(2016-2018 年)

表35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的税金及附加情况。2016-2018 年,C 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3.47 个百分点。从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该企业2017 年比2016 年下降0.05 个百分点,2018 年迅速回升至2016 年的水平。

4.研发支出分析

研发支出是企业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使用资产的折旧、消耗的原材料、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以及借款费用等。对科创型企业来说,研发为企业发展和核心能力的形成提供不竭的动力,被企业视为“生命力”。通过调研获取企业费用化的研发支出,一方面,有助于考察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化在综合成本费用中的比重;另一方面,加深对企业管理费用的理解,更好地剖析综合成本费用的各项构成。

(1)安徽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分析

表36 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表36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情况。数据表明,2016-2018 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均持续两年上涨,其中,涨幅最大的B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较2016 年上涨了1.78 倍;涨幅最少的A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比两年前增加了63.34%;C、D 两家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65.19%和88.36%。

图31 直观地反映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 企业2016年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为4.45%,此后两年该比重连续下降,但降幅较小,2018 年较2016年下降了0.02 个百分点;B、D 两家企业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B 企业2018年比2016 年上升了1.3 个百分点,D 企业上升了9.02 个百分点;C 企业2017 年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大幅上涨,2018 年迅速回落,总体呈下降趋势。

图31 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2)深圳市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分析

表37 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表37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情况。数据显示,4 家企业中A 企业2017 年研发支出小幅下降,2018 年迅速加大,较2016 年上升了47.64%;B、C 两家企业连续两年研发支出不断增加,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84.73%,C 企业上涨98.23%;近三年,D 企业研发支出呈先增后减趋势,但波动较小,2018 年比2016 年提高了4.25%。

图32 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32 展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A 企业2017 年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了2.17 个百分点,2018 年迅速回升,2018 年较2016年下降了0.21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先增后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B 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提高了1.16 个百分点,C 企业提高了1.11 个百分点;D 企业2018 年比2017 年小幅下降0.38 个百分点。

(3)山东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分析①由于山东省调研的G 企业未提供相关数据,在此仅对其余8 家企业进行分析。

表38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的情况。数据显示,山东省调研的8 家企业2016-2018 年研发支出均逐年递增。其中,有6 家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超过一倍以上,涨幅最大的C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是2016 年的3.42 倍,其余A、B、D、F、I 5 家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1.34 倍、1.21 倍、1.48 倍、1.15 倍和1.21 倍;E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比2016 年提高52.92%;涨幅最小的H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较2016 年提高31.17%。

表38 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图33 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33 反映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2016-2018 年,A 企业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8.59 个百分点。需要说明的是,A 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逐年递增,2018 年研发支出费用化金额是2016年的2 倍以上,由于A 企业在2016 年后逐渐将业务转移到国内,各项成本费用迅速上升,使得研发投入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D 企业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持续上涨,2018 年是2016 年的2.6 倍,主要原因是,在综合成本费用变动不大的情况下,D 企业研发投入成倍增加所致;E、H 两家企业三年来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其涨幅分别为0.28 个百分点和0.93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三年来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都呈先降后升趋势,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0.56 个百分点,而C 企业则下降0.27 个百分点;F、I 两家企业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同为先减后增,整体呈上升趋势,两家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上升了3.45 和0.53 个百分点。

(4)浙江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分析

表39 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表39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的情况。数据显示,2016-2018 年,A、C 两家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的金额逐年增加,其中,A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金额是2016 年的1.84 倍,C 企业2018 年研发支出金额是2016 年的1.83 倍;与A、C 企业相反,B 企业近三年研发支出费用化的金额逐年递减,2018 年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较2016 年下降了21.57%。

图34 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图34 反映的是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由图可知,C 企业其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逐年下降,2018 年研发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较2016年下降了1.18 个百分点。

(三)政策支持与研发投入分析

1.科创企业税费支持与补贴

(1)安徽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税费支持与补贴分析表40 是安徽省调研企业政策扶持的情况。在研发加计扣除方面,A、C、D 3 家企业2018 年研发加计扣除额分别为209 万元、8976 万元和546 万元,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增长了143.02%、193.24%和81.40%,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发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上升至75%;B 企业研发加计扣除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206 万元,降幅4.23%,可能原因是2017 年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从高新减免来看,A、B 两家企业减免金额明显增长,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增长213 万元和1735 万元,增幅分别为73.70%和28.12%,说明企业增加了对高新技术的投入;而C、D 两家企业减免金额明显下降,2018 年较2016 年降幅分别为993 万元和523 万元,说明受减免的高新技术出现减少。在政府补助方面,B、C、D 3 家企业都出现增长,2018 年较2016 年增幅分别为57.93%、113.09%和78.24%;而A 企业政府补助的金额出现下降,但2018 年的数额仍为1083 万元,比研发加计扣除与高新技术减免之和还多372 万元。4 家调研企业三项扶持2018 年的总额为60573 万元,较2016 年和2017 年分别增加20091 万元和19681 万元,总体而言,安徽省调研的科创型企业受到政府扶持的力度较大。

表40 安徽省调研企业政策扶持(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2)深圳市调研企业近三年税费支持与补贴分析

表41 深圳市调研企业政策扶持(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表41 是深圳市调研企业政策扶持的情况。在研发加计扣除方面,A、B、C、D 4 家企业加计扣除均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其中,A、B、C 3 家企业2018 年研发加计扣除分别为589 万元、4407 万元和3856 万元,2018 年较2016 年增幅分别为55.94%、57.56%和126.69%,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研发加计扣除的比例上升,促进了科创型企业加强研发。在高新减免方面,C、D 两家企业减免金额明显增长,其中,C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增加了1856 万元,增幅为452.38%,说明C、D 企业增加了对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A 企业减免金额保持不变,而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1530 万元。政府补助方面,A、B、C 3 家企业都出现增长,2018 年较2016 年增幅分别为12.06%、69.17%和248.02%,D 企业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A、B、C 3 家企业2018 年三项政策的扶持总额分别为6998 万元、48355 万元和11619 万元,均比2016 年和2017 年出现增长,D 企业2018 年受政策扶持的总额为5216万元,比2017 年增加945 万元。总体而言,深圳市调研的科创型企业受到政府扶持的力度较大。

(3)山东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税费支持与补贴分析

表42 是山东省调研企业政策扶持的情况。在研发加计扣除方面,除了G 企业,其余8 家企业加计扣除均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A、B、C、D、E、F、H 7 家企业2018 年研发加计扣除较2016年分别增加549 万元、1647 万元、4880 万元、359 万元、2730 万元、247 万元和146 万元,A、B、C 3 家企业的增长率分别为425.58%、352.68%和342.70%,这主要得益于研发加计扣除的比例上升。高新减免方面,A、B、I 3 家企业减免金额明显增长,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增长了720 万元、1783 万元和449 万元;C 企业减免金额稍微下降,而D、F 两家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下降了1042 万元和103万元。政府补助方面,除D 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减少了22 万元外,其余8 家企业政府补助的金额都出现增长,其中A、B、C、E、F、G、H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增长138 万元、1529 万元、279 万元、449 万元、3282 万元、7 万元和10 万元。除I 企业外,其他调研的8 家企业三年来三项政策的扶持总额分别为42103 万元、28587 万元和24746 万元,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而言,山东省调研的科创型企业受到政府扶持的力度较大。

表42 山东省调研企业政策扶持(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4)浙江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税费支持与补贴分析

表43 浙江省调研企业政策扶持(2016-2018 年) 单位:万元

表43 是浙江省调研企业政策扶持的情况①高新减免方面,相关企业数据缺失因而未作进一步分析。。研发加计扣除方面,A 企业加计扣除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18 年较2016 年增加了31972 万元,增幅达206.22%;B 企业研发加计扣除基本保持不变,C 企业2018 年享受研发加计扣除275 万元。说明研发加计扣除的比例由50%上升至75%能够促进科创型企业加强研发。政府补助方面,除C 企业外,A、B 两家政府补助金额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增加了77282 万元和528 万元,分别增长51.84%和99.01%。3 家企业三年来两项政策的扶持总额分别为167270.98 万元、191353.85 万元和276047.09 万元,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总体而言,浙江省调研的科创型企业受政府扶持力度较大。

2.研发资金、人力及薪酬分析

(1)安徽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资金、人力及薪酬分析

表44 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资金(2016-2018 年)

表44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资金的情况。近三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研发资金均逐年上升。其中,B 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涨幅最大,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1.5 倍;其余3 家企业研发资金的投入也有不同程度提高,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增长了63.34%、66.37%和80.91%。从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2016-2018 年,A 企业逐年递减,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0.35 个百分点;B企业2017 年较2016 年小幅下降,2018 年迅速回升后比2016 年上升1.03 个百分点;与之相反,C 企业2017 年较2016 年提高,2018 年迅速回落后仅比2016 年上升了0.10 个百分点;D 企业逐年递增,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了12.94 个百分点。

表45 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2016-2018 年)

表45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情况。数据表明,2016-2018 年,A 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无明显变化;B、C 两家企业的研发人员逐年增多,其中,B 企业2018 年研发人员较2016 年增加了67.66%,C 企业增加了65.74%;D 企业2017 年比2016 年增加约20%,2018 年又大量减少,较2016 年下降了5.58%。从研发人员占职工的比重来看,A 企业逐年下降,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2.11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三年来均先增后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年上升1 个百分点,C 企业上升了8.14 个百分点;D 企业连续两年下降,2018 年比2016 年减少了8.73 个百分点。

表46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情况。数据显示,调研的4 家企业中有3 家企业三年来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不断上涨,其中,A 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增长了45.73%,C、D 两家企业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提高了23.52%和61.61%;B 企业2017 年研发人员薪酬较上年小幅下降,次年有所升高,2018 年比2016 年上涨了11.99%。同一时期,A 企业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仅上涨了11.03%,B、C 两家企业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上涨相对较大,分别达31.62%和32.64%,D 企业所有员工的平均薪酬上涨了17.21%。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与B 企业财务总监访谈获悉,由于2017 年该企业研发部门招聘了大量应届毕业生,导致研发部门的平均薪酬下降;同时,该企业的所有实体产品均采用外包方式生产,企业无生产车间及工人,企业高级研发人员大多进入管理层,在统计口径上并未算做研发人员,因此,高级研发人员的薪酬拉高了该企业全员平均薪酬,导致企业所有职工的平均薪酬高于研发人员薪酬。D 企业在统计口径上与B 企业相似。

表46 安徽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情况(2016-2018 年)

(2)深圳市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资金、人力及薪酬分析

表47 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资金(2016-2018 年)

表47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资金的情况。2017 年A 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较上年减少了241 万元,2018 年该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当年研发资金比2016 年增加了49.85%;B、C 两家企业近三年研发资金投入量逐年攀升,2018 年B 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较2016 年上涨84.73%,C 企业上涨了98.23%;D 企业2017 年比2016 年增加了277.34 万元,2018 年稍有回落,但仍较2016 年上涨了4.25%。从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近三年,A 企业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先减后增,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 年较2016 年上升了0.11 个百分点;B、C、D 3 家企业近三年均先增后减,整体呈上升趋势,3 家企业2018 年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比2016 年分别上涨了1.59、0.49 和0.18 个百分点。

表48 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2016-2018 年)

表48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情况。数据显示,调研的4 家企业中有3 家企业连续两年研发人员数量增加,其中A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增加了40.18%;B、C 两家企业2018 年的研发人员数量是2016 年的1.5 倍左右;D 企业2017 年研发人员比2016 年增加了48 人,2018 年研发人员又迅速减少,比2016 年减少了7.5%。从研发人员占职工的比重来看,三年来A 企业持续升高,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2.61 个百分点;B 企业2017 年比2016 年下降了2.76 个百分点,2018年略有回升,但较2016 年仍下降2.68 个百分点;C 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的比重先增后减,2018 年比2016 年下降了0.20 个百分点;D 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的比重连续下降,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2.27 个百分点。

表49 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情况(2016-2018 年)

表49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的情况。由表可知,调研的4 家企业中有3 家企业近三年研发人员薪酬持续上涨,其中,A、B 两家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14.09%和21.69%;D企业2018 年比2017 年增加了17.58%;C 企业2017 年较2016 年稍有下降,第二年迅速升高,2018年较2016 年增长了7.70%。而同时期,A、D 两家企业员工平均薪酬持续上涨,其中A 企业上涨了14.36%,D 企业上涨了11.17%;2017 年B 企业员工平均薪酬较上年减少0.09 万元,次年增加了1.16 万元,2018 年比2016 年上涨了8.81%;近三年,C 企业员工平均薪酬则先增后减,2018 年员工平均薪酬较两年前增加了2.24%。需要说明的是:调研中了解到,A 企业将大量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售后服务人员作为研发人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该企业研发人员的平均薪酬。

(3)山东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资金、人力及薪酬分析

表50 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资金(2016-2018 年)

表50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资金的情况。数据显示,2016-2018 年,调研的8 家企业研发资金均逐年递增,其中,有6 家企业2018 年研发投入资金较2016 年增长率超过100%。具体来说,A、B、C、D、F、I 6 家企业2018 年研发资金较2016 年分别增长了1.34 倍、1.37 倍、1.49 倍、1.16 倍、1.15 倍和7.98 倍;E 企业2018 年研发资金比2016 增长了52.92%,H 企业增长了31.17%。从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近三年,A、C、E 3 家企业连续下降,降幅分别为7.34、1.98 和0.44 个百分点;其余5 家企业中,B、F 两家企业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先增后减,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2.26 和3.92 个百分点,D、H、I 3 家不断上涨,其中D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18.76 个百分点,H 和I 两家企业分别上涨了1.19 个百分点和4.74 个百分点①说明,在2014 年之前,H 企业从事其他行业,近年来企业开始谋求转型,因此,2017 年之后企业新增大量研发项目,研发投入迅速增加。。

表51 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2016-2018 年)

表51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情况。数据表明,调研的9 家企业中有3 家企业持续两年研发人员数量递增,1 家企业逐年下降,1 家企业没有变化。具体来说,B、E、H 3 家企业研发人员连续两年增加,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增加了120.24%、53.36%和33.33%;D 企业则下降了6.13%;G 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维持三年不变;A 企业2016 和2017 年研发人员数量不变,2018 年增加了6 人,相对于2016 年来说增加了28.57%;C、I 两家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先增后减,2018 年较两年前分别增长了4.61%和25.37%;F 企业2017 年研发人员数量较2016 年有所减少,2018 年迅速回升后较2016 年上涨了25.37%。从研发人员占职工比重来看,除G 企业连续三年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不变外,其余8 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具体来说,A、C 两家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连续两年下降,2018 年A 企业较2016 年下降了4.3 个百分点,C 企业下降了5 个百分点;B、H 两家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持续上升,2018 年上述两家企业比2016 年分别上涨了4.64 和7 个百分点;近三年,D、E、I 3 家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先降后升,其中,D、I 两家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下降了2.17 和7.27 个百分点,E 企业则上升了0.57 个百分点;三年来,F 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先增后减,2018 年较2016 年增加了3.45 个百分点。

表52 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情况(2016-2018 年)

表52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的情况。数据显示,2016-2018 年,调研的9 家企业中,除I 企业2016 年与2017 年研发人员年薪不变外,其余8 家企业研发人员年薪逐年上涨。具体来说,A、B、C、D、E、F、G、H 8 家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提高了60.02%、28.52%、48.82%、35.14%、18.76%、43.71%、29.83%和11.83%;I 企业2018 年研发人员薪酬比上年提高了1.64%。同一时期,除B 企业员工平均薪酬先增后减以外,其余8 家企业近三年员工平均薪酬也逐年递增。其中,A、C、D、E、F、G、H、I 8 家企业2018 年所有员工平均薪酬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31.56%、44.36%、30.97%、28.22%、55.24%、22.15%、16.18%和7.14%;B 企业2018 年员工平均薪酬比两年前提高了2.69%。需要说明的是,2018 年E 企业研发部门招聘了部分应届大学生,新员工起薪相对较低,拉低了企业研发人员平均薪酬;F 企业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建立了研发中心,专门负责企业高端研发项目,表52 中,F 企业统计的研发人员含有部分技术工人和从事设备调试的售后人员,因此,研发人员薪酬与所有员工薪酬水平无明显差异。

(4)浙江省调研企业近三年研发资金、人力及薪酬分析

表53 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资金(2016-2018 年)

表53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资金的情况。2016-2018 年,调研的A、C 两家企业连续两年研发资金逐年增加,2018 年较2016 年分别上涨了84.23%和83.38%;B 企业投入的研发资金逐年减少,2018 年比2016 年减少了21.57%。从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看,A 企业2016、2017 两年没有变化,2018 年上涨了1.38 个百分点;B、C 两家企业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下滑,其中,B 企业2018 年较2016 年下降了2.08 个百分点,C 企业下降了1.68 个百分点。

表54 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2016-2018 年)

表54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数量的情况。调研的A、C 两家企业研发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2018 年比2016 年A 企业增长了70.94%,C 企业增长了43.82%;B 企业2017 年比2016 年稍有减少,2018 年研发人员规模迅速扩大,较2016 年增加了16.97%。从研发人员占职工的比重来看,A、B 两家企业均先增后减,2018 年比2016 年分别减少了0.25 个百分点和0.86 个百分点;C 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的比重不断增加,2018 年比两年前增加了6.31 个百分点。

表55 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情况(2016-2018 年)

表55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研发人员薪酬的情况。调研的A 企业2018 年研发人员薪酬比上年增加了11.50%;B 企业2018 年比2017 年减少了12.41%;2016-2018 年,C 企业研发人员的薪酬逐年提高,2018 年较2016 年上涨了18.70%。同一时期,A 企业2018 年员工平均年薪比上年上涨了7.85%;B 企业员工平均年薪比2017 年下降了6.04%;C 企业员工平均年薪连续两年上涨,2018 年较2016 年提高了22.00%。需要说明的是,近三年,浙江省调研的B 企业毛利率分别为49.92%、46.91%和44.60%,毛利率持续下滑,2018 年营业利润比上年减少约1200 万元,企业管理层决定降薪。

(四)专利与行业标准分析

专利是受法律规范保护的发明创造,是指一项发明创造向国家审批机关提出专利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后向专利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专有权。专利属于知识产权的一部分,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具有排他性、区域性和时间性等特点,具体可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类型。企业通过法定程序确定发明创造的归属关系,保护发明创造成果,能够为企业换取一定时期的专享收益,在市场竞争中获取主动权。同时,也是企业科研创新实力的具体体现。行业标准是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标准决定了质量。“谁制定标准,谁就拥有话语权;谁掌握标准,谁就占据制高点”①引自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新《标准化法》宣传资料。。因此,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能够凸显其在行业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一定程度上也为企业获取经济利益构建了天然壁垒。

1.企业专利

表56 安徽省调研企业专利情况(2016-2018 年)

表56 列示了安徽省调研企业专利的情况。调研的4 家企业均获得国家授权专利。其中,截至2018 年,A 企业共获得36 件发明专利和66 件实用新型;B 企业共获得119 件发明专利;C 企业共获得2 件发明专利;D 企业获得40 件发明专利、83 件实用新型及29 件外观设计。从趋势上看,近三年,上述4 家企业中,A、B、D 3 家企业获得授权专利的数量增长迅速,C 企业增长缓慢。

表57 深圳市调研企业专利情况(2016-2018 年)

表57 列示了深圳市调研企业专利的情况。数据表明,截至2018 年,A 企业共获得322 件发明专利、16 件实用新型和9 件外观设计;B 企业共获得260 件发明专利、570 件实用新型和146 件外观设计;C 企业共获得33 件发明专利、162 件实用新型和5 件外观设计;D 企业获得20 件发明专利、97 件实用新型及2 件外观设计。2016-2018 年,A、B 两家企业获得的国家授权专利数量增长较快,C、D 两家企业相对较慢。

表58 列示了山东省调研企业专利的情况。截至2018 年,调研的8 家企业中,除E 企业无任何专利外,其余8 家企业均有国家授权专利。其中,A 企业获得35 件发明专利、33 件实用新型和1 件外观设计;B 企业获得34 件发明专利、10 件实用新型和2 件外观设计;C 企业获得1146 件发明专利、2959 件实用新型和135 件外观设计;D 企业获得10 件发明专利;F 企业获得32 件发明专利、27件实用新型和24 件外观设计;G 企业获得20 件实用新型;H 企业获得4 件发明专利、18 件实用新型和1 件外观设计。三年来,D、H 两家企业专利授权增长速度较快,A 企业相对较慢。

表59 列示了浙江省调研企业专利的情况。截至2018 年,调研的3 家企业中,A 企业获有513件发明专利、741 件实用新型和1555 件外观设计;B 企业获得45 件发明专利和43 件实用新型;C企业获得12 件发明专利。三年来,B、C 两家企业获得国家授权专利的数量增长较快,A 企业以前年度积累较多,但增速低于上述两家企业。

表58 山东省调研企业专利情况(2016-2018 年)

表59 浙江省调研企业专利情况(2016-2018 年)

2.企业制定行业标准

表60 调研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情况(2016-2018 年)

表60 列示了此次调研的三省一市共计21 家企业中,有10 家企业曾制定过行业标准。截至2018 年,安徽省调研的4 家企业中有A、B 两家企业制定过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标准数分别为6 条和23 条;深圳市调研的4 家企业中仅A 企业制定过12 条行业标准;山东省调研的10 家企业中有6 家企业制定过行业标准,其中,A 企业制定了3 条,B 企业制定了4 条,C 企业制定了36 条,D 企业制定了8 条,F 和I 企业制定过2 条;浙江省调研的3 家企业中,A 企业制定过12 条行业标准。2016-2018 年,安徽省的2 家企业、深圳的1 家企业、山东省的3 家企业和浙江省的1 家企业制定行业标准的增速较快。

三、调研结论与发现的问题

2019 年7-9 月,围绕“降成本”这一主题,我们对安徽、山东、浙江、深圳四个省/市21 家科创型企业进行调研。调研中,一方面以企业运行的成本费用为主线,考察企业成本费用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另一方面,结合科创型企业的特点,不拘泥于成本费用的局限,将调研话题适度扩大到与科创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经过前期问卷发放、中期实地调研及后期数据分析,形成我们的调研结论,并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调研结论

1.科创型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有所下降,“降成本”有一定成效

2016-2018 年,提供数据的20 家企业中,8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下降,12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上升;有10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下降,10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上升。将成本与费用加总后发现,有10 家企业近三年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减少,有10 家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增加。调研企业2016-2018 年平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分别是57.39 元、57.44 元、57.29 元;平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分别是28.35 元、29.29元、28.98 元;平均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分别是85.74 元、86.72 元和86.27 元。数据表明:调研企业“降成本”具有一定成效,但成果有待强化。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略有下降,但需严防反弹。

图35 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

2.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比重上升,期间费用、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比重双双下降

图36 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在提供完整数据的18 家企业中,有17 家企业近三年综合成本费用呈上升趋势,平均升幅为107.6%(剔除异常值后平均升幅64.99%①山东省调研的A 企业2016 年将业务转入国内,G 企业2016 年末成立,上述两家企业部分指标与其他调研企业相比波动异常,为避免对所有样本的均值造成影响,故剔除(下同)。);仅有1 家企业综合成本费用下降,降幅为4.26%。从各项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调研的18 家企业中,有11 家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5.51 个百分点(剔除异常值后平均上升3.78 个百分点),有7 家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8.03 个百分点(剔除异常值后平均下降8.48 个百分点);有8 家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6.78 个百分点(剔除异常值后平均上升7.47 个百分点),有10 家企业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6.15 个百分点(剔除异常值后平均下降3.36 个百分点);有7 家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3.28 个百分点(剔除异常值后平均上升1.41 个百分点),11 家企业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1.46 个百分点。总体而言,2016-2018 年,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59.66%、59.99%、61.16%(剔除异常值后58.81%、59.45%、59.71%);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32.83%、32.08%、31.25%(剔除异常值后32.94%、33.04%、32.99%);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7.51%、7.93%和7.59%(剔除异常值后8.25%、7.52%、7.30%)。数据表明,调研企业近三年综合成本费用及各项成本构成均呈上升趋势②综合成本费用及各项成本构成的大小与企业经营状况有密切关联,不能仅凭上述指标的增减来判断企业“降成本”的成效。一个较为综合的判断方法,是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的变化,前文已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多数调研企业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一半以上的调研企业期间费用、纳税总额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

3.财务费用因企而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

财务费用方面,提供数据的18 家企业中,有6 家企业连续三年财务费用为负,说明企业的利息收入大于利息支出、金融手续费等财务费用的流出,企业资金量充足;有5 家企业近三年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上升,仅1 家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余各家企业财务费用或正负交替,或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进一步考察企业利息支出发现,在提供数据的18 家企业中,有3 家企业利息支出为零(企业无贷款),有9 家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有5 家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有1 家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近三年,企业财务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0.42%、0.23%、-0.42%(剔除异常值后-0.54%、0.18%、-0.46%);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0.40%、0.47%和0.47%(剔除异常值后0.38%、0.43%、0.52%)。总的来说,2016-2018 年,三分之一的调研企业财务费用长期为负,一半的调研企业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

图37 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销售费用方面,提供数据的18 家企业中,近三年有8 家调研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了2.14 个百分点;有10 家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了2.05 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方面,提供数据的18 家企业中,三年来有10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4.9 个百分点;有8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5.34 个百分点。将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剔除后,发现有6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3.03 个百分点;有12 家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3.10 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16-2018 年,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11.40%、10.49%和10.69%(剔除异常值后11.89%、10.77%、11.42%);企业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21.85%、21.36%、20.98%(剔除异常值后21.58%、22.08%、22.03%);剔除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后,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为11.79%、10.51%和10.08%(剔除异常值后11.12%、10.58%、10.10%)。这表明,调研企业销售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当把管理费用中的研发支出费用化部分剔除后,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下降的趋势更加明显。

图38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4.增值税、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比重上升,所得税占纳税总额比重下降;增值税、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无明显变化

图39 增值税、所得税、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从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来看,有6 家企业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6.85 个百分点;有12 家企业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13.42 个百分点。近三年增值税占纳税总额的平均比重分别是50.56%、52.55%、55.64%。从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来看,有10家企业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0.78 个百分点;有8 家企业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平均上升1.30 个百分点。整体来看,三年来调研企业增值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平均比重分别是4.11%、4.58%和4.39%(剔除异常值后4.58%、4.11%和4.32%)。

所得税方面,6 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15.81 个百分点;12 家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10.65 个百分点。7 家企业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0.88 个百分点;11 家企业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1.14 个百分点。整体来看,近三年,调研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平均比重分别是36.23%、35.88%、29.94%,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平均比重分别是2.45%、2.39%、2.28%(剔除异常值后2.78%、2.47%、2.10%)。

税金及附加方面,12 家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4.77 个百分点;6 家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1.94 个百分点。10 家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0.18 个百分点;8 家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0.17 个百分点。2016-2018 年,企业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平均比重分别是0.95%、0.96%和0.93%(剔除异常值后0.89%、0.94%、0.88%)。这说明,近三年,三分之二的调研企业增值税、税金及附加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上升,三分之一的调研企业所得税占纳税总额的比重下降;一半以上的调研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税金及附加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略有下降,但无明显变化。

5.研发支出(费用化)不断增加,其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不断加大

2016-2018 年,提供完整数据的17 家调研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平均上升98.82%。其中,有10 家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上升,平均上升3.30 个百分点;7 家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0.52 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近三年,企业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分别是10.69%、11.49%、11.54%(剔除异常值后10.47%、11.51%、11.93%)。这表明,调研企业近年来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图40 研发支出费用化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

6.研发资金不断增加、研发队伍不断壮大,研发人员薪酬不断提高,且具有明显优势

提供研发资金数据的19 家企业中,有18 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增加,平均增幅127.73%,仅1家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减少,下降了21.57%;有13 家企业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增加,平均增长3.75 个百分点,6 家企业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下降,平均减少2.31 个百分点。

图41 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

图42 职工平均薪酬、研发人员平均薪酬

提供完整研发人员数据的20 家企业中,16 家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增加,平均增长48.30%,3 家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下降,降幅为6.4%,1 家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近三年无变化;8 家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增加,平均增长了4.22 个百分点,11 家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下降,平均下降了3.26 个百分点,1 家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三年无变化。19 家企业研发人员薪酬增加,平均增长了26.97%,仅1 家企业研发人员薪酬下降,降幅为12.41%。

总体来看,近三年,企业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分别为10.46%、12.10%和12.29%;企业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的比重是34.51%、34.12%和34.40%;企业研发人员平均年薪是11.84 万、13.70 万和14.91 万,而同期企业平均薪酬分别为11.00 万元、12.33 万元和13.45 万元。这表明,绝大多数企业研发资金投入量不断增加,研发资金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稳步攀升,企业研发人员数量不断增多,研发人员薪酬持续上涨,且高于企业平均薪酬。

7.科创型企业受政策扶持的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研发加计扣除数额大幅增长

图43 研发加计扣除、高新减免与政府补贴

2016-2018 年,提供数据的20 家企业接受政策扶持的总金额分别为272891.79 万元、330894.33万元和453001.67 万元,2018 年较2016 年增长了180109 万元,增幅为66%。其中,近三年,研发加计扣除的数额分别为34776.60 万元、49947.65 万元和94438.45 万元,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环比增长率为43.62%和89.07%,2018 年较2016 年增长率为171.53%。政府补助总额分别为210489.95 万元、243720.13 万元和327308.57 万元,2018 年较2016 年增长55.50%,政府补助经历先降后升,总体呈上升趋势。三年间企业平均研发加计扣除为1830.35 万元、2497.38 万元和4721.92 万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减免1726.58 万元、2189.80 万元和1838.51 万元;获得政府补贴为11693.89 万元、12827.38 万元和16365.43 万元。数据表明:调研的科创型企业受到政府支持的力度较大,研发加计扣除的政策影响尤为显著,促进企业加强研发投入。

8.掌握的专利技术和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日益增多

图44 专利及明细

提供专利数据的19 家企业中,有17 家企业获得发明专利,14 家企业获得实用新型,14 家企业获得外观设计,有1 家企业无任何专利。截至2018 年,平均每家企业累计获得190.53 件发明专利、253.16 件实用新型和100.42 件外观设计;提供数据的19 家企业近三年获得专利数量不断增加,平均获得专利164.68 件、226.42 件和544.11 件,2018 年企业平均专利数是2016 年的3.41 倍。

图45 企业制定行业标准

在调研的21 家企业中,有10 家企业制定过行业标准,截至2018 年,10 家企业共制定行业标准106 条。2016-2018 年,平均每家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数分别为3 条、6.1 条和10.6 条,其中,有2 家企业近三年只制定过1 条行业标准,2018 年企业平均制定行业标准数是2016 年的3.53 倍。这表明,绝大多数调研企业都拥有国家认定的专利技术,其中,企业获得实用新型较多,外观设计较少,企业获得的专利技术数量逐年增加;有一半的调研企业制定过行业标准,企业制定行业标准的数量不断增多。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1.融资方面

融资贵、融资难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世界性难题。调研发现,科创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同样面临款难贷、成本高、负担重的问题。与传统行业相比,科创型企业在融资方面又表现出一些新特征和新现象:

(1)传统信贷审核标准,导致信贷融资难

大多数科创型企业由于流动资产占比高,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少,特别是最核心的专利技术和最优秀的人力资本没有在财务报表上公允、准确地反映,导致这些科创型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缺乏相应的抵押品,取得银行的信贷资金依然面临较大困难。比如:深圳某从事基因科技和精准医疗的科技公司,目前“轻杠杆”经营,只有经营性的短期银行借款3100 万元,融资成本通常要在基准贷款利率基础上浮15%左右。即使获得了银行贷款,通常也多是依赖大股东的担保或信用支持。银行贷款不仅利率偏高,而且取得的信贷资金额度偏低,也难以满足研发投入和经营发展的资金需要。比如,深圳某微电子科技公司,2018 年上半年融资压力很大,只能采取公司大股东通过个人责任担保的方式取得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且基准利率上浮30%左右,而2018 年下半年实施了资产重组后,由于新的大股东具有国资背景,该公司2019 年上半年的银行信贷融资形势因此有所好转,取得银行贷款也相对容易。

(2)股权融资机制不健全,不敢轻易选择股权融资

科创型企业具有“研发投入大”“研发风险高”等显著特点,在成立初期通常是由创始人团队的自有资金和天使投资者的风险投资来维持运营,在技术成熟并进入发展壮大期以后,大多也只能被动通过私募基金、创投基金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但我国这类机构投资者大多注重短期盈利、追求资本的高回报,提供的入股资金通常会伴随苛刻的要求或进行业绩对赌,导致科创型企业迫于资本方的压力,经营行为和研发往往也变得短视。调研中也发现,部分科创型企业的负责人“对因股权稀释、私募或风投等股权融资者的业绩对赌可能丧失控制权而表现出警惕和担忧的复杂心情”。

(3)“一刀切”的严控资产负债率,制约了部分科创型企业的长远发展

近三年来,信贷扩张导致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即总负债/总资产)指标升高,企业杠杆率总体偏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去杠杆或降杠杆的政策,这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实现企业稳健经营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个别一刀切的监管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着偏差,甚至严重制约了一些公司的长远发展。比如,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降杠杆工作,为此确定了中央企业资产负债率的控制标准,这个标准分成三大类,工业企业为70%,非工业企业为75%,科研设计企业为65%。而一刀切式以“科研设计企业65%的资产负债率”指标来控制国有企业的杠杆水平,这可能导致部分集团下属的国有科创型企业因资产负债率指标偏高,而在面临重大的市场机遇时却无法再获取银行贷款,错失市场发展机遇甚至国际化发展的重大机会。据山东从事高端服务器研发和生产的某信息科技公司反映:“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63.64%,总资产中90%左右是流动资产,受省国资委严控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降低资产负债率的要求,公司目前很难再通过银行信贷融资来进一步拓展业务规模和承接一些大客户的业务项目,公司的国际化经营进程因此也将放慢。

(4)“救死扶伤”式帮扶无异于缘木求鱼、饮鸩止渴

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本质上是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改善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循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但是一些地方认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目的就是帮扶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扭亏脱困,因此多以行政手段下指标、定任务,直接干预金融体系运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一是运用行政手段开展“运动式”帮扶。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地方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冲在第一线,企业不急政府急”的异化现象。比如,某省组织开展“降成本、优环境”金融定向帮扶,要求金融机构挂点帮扶园区企业;某市开展了“千人帮千企百日大行动”,组织上千名机关干部组建若干工作组,“一对一”上门帮扶重点企业。二是“一刀切”压降企业贷款利率。许多地方设定了量化的降成本目标,要求金融机构普遍降低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了满足监管考核要求,部分金融机构不得不将企业贷款利率降至市场均衡水平乃至盈亏平衡点以下。三是政府越位直接干预市场选择。有的地方政府建立了企业帮扶对象名单,要求金融机构对于名单内企业一致行动。相关金融机构不能根据自身信贷政策和风险偏好自主调整信贷投放及利率定价。对于银保监会鼓励支持但由金融机构自主决定办理的无还本续贷业务,有的地方加码为续贷率考核,甚至直接干预续贷审核和风险分类。个别地方还存在通过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协助金融企业“出表”掩盖不良资产、以收购不良资产名义为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等情况。

2.研发方面

科创型企业作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微观经济单元,无疑是推动我国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战略顺利落实的首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推出诸多政策优惠,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取得长足进步。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政策优惠力度仍显疲弱,企业创新仍存短板。

(1)研发创新质量偏低,创新能力较弱,创新行为短视化依然存在

目前我国企业研发创新质量不高,高精尖的知识产权占比较低,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体现国家战略竞争力的关键技术依然匮乏,尚不具备引领前沿科技发展的能力。在精密陶瓷材料、特种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微电子、精密仪表仪器、传感器等诸多领域与先进水平相比仍望尘莫及,技术瓶颈和短板的存在使我国大多数企业仍局限于“卖力气”“卖产品”,处于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尚未进入“卖技术”“卖专利”的企业梯队。在关键材料、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科技供应链直接关乎我国许多科创型企业的生死存亡。根据工信部相关调研数据,目前我国约有32%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的关键材料依赖进口,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绝大多数计算器处理器和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以高附加值为特征的信息产业链中,核心技术的缺乏使我国信息产业只能获取2%-3%的利润,而大部分利润都流向提供关键材料和技术的国家和企业。有数据显示,仅就个人电脑和用于处理器的微处理芯片而言,国外每年就会从中国赚走100 多亿美元。调研中发现,企业研发创新活动往往呈现出短视性特征,大多数企业倾向于短期内更加有利可图的研发项目,如工艺革新等,而不愿意或较难进行以长周期、高难度、高投入、高风险为特征的原始创新。

(2)投入强度有差距,结构不合理,支持力度待加大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研发投入在强度和结构方面仍有很大提升和改进空间。2009-2018 年,我国研发投入强度(R&D 经费与GDP 的比值)从2009 年的1.66%增长至2018 年的2.18%,且自2014 年起,我国R&D 投入强度均在2%及以上,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科技投入要求条件。但是2018年美国、韩国、日本、德国四个科技强国的R&D 经费投入强度则分别为2.8%、4.5%、3.4%和2.6%,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研发投入强度仍有较大差距。

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重试验发展是我国研发投入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结构性问题:基础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从1990 年以来长期稳定在5%左右(2017 年仅为5.3%),只有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的1/3-1/4 左右,甚至不及瑞士的1/7;应用研究占研发经费的比重也远低于世界主要科技强国,只有美、日、韩的1/2,与其他科技强国相比则悬殊更大(见图46)。在调研中山东某生物医药企业反映,企业对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是基础性研究投入不足是我国企业前沿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持续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从研发经费中的政府投入资金占比来看,我国政府对于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发达国家。

从研发支持政策力度方面来看,与许多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例如,英国规定企业可按研发支出的230%进行税前扣除,亏损的中小型企业还可额外以研发支出的14.5%为限进行税收抵免,新加坡允许按照150%-400%的比例进行创新支出税前扣除,而近年来我国这一比例仍仅为150%-175%;多个OECD 国家采取增强折旧政策促进企业投资研发仪器与设备,如丹麦规定,可按照研发用新购设备和机械买价的115%对其计提折旧;对于未使用完的税收加计扣除、税收抵免、加速折旧、增强折旧产生的税损,美国允许企业向前结转1 年向后结转20 年,英国允许企业向前结转1 年向后无限期结转,而我国政策仅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可向后结转10 年,其他企业为5 年;德国则通过非偿还性现金补贴的方式为企业研发活动提供资助,资助资金可覆盖符合条件成本的25%-75%等。

图46 各国基础研究经费、应用研究经费占研发经费比重情况

3.税收方面

国家近年来颁布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为目标,以降低企业成本为着力点,在经济下行的趋势下取得了积极成效。然而,在税收政策积极效果不断显现的乐观形势下,政策执行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加以关注。

(1)部分业务环节的增值税免税政策执行存在一定障碍

目前国家对某些行业颁布了专门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时,因种种原因部分企业却无法享受到。因为企业缴纳增值税的情况不但取决于税收政策,还与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有关。如果企业的市场地位不够强势,自身的优惠就容易被上下游企业侵占。比如,国家规定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等部分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但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企业如果选择免税政策就意味着不能给购买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调研中某信息技术企业反映,由于下游客户主要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客户要求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也曾尝试以适当降价的方式与客户谈判,但客户为了获得进项抵扣坚持选择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企业不得不自行放弃增值税免税优惠。在大多数税种中,免税可以减轻税负,对企业发展有所裨益。但是增值税性质特殊,如果单独在某个环节免税就有可能因割裂增值税抵扣链条而引发关联企业的抵制,如果当事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又不够强势,就会导致优惠政策效果打折或失效。

(2)企业所得税直接优惠政策易诱发机会主义,且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并存时降低了政策的激励效果

当前鼓励企业创新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包括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两大类。直接优惠即直接在税率上给予企业优惠,包括集成电路设计和软件产业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高新技术企业15%优惠税率等。间接优惠是以减少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形式间接减少企业所得税支出,比如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对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激励企业做出符合政策目标的决策。间接优惠更像是事前激励,直接优惠则是事后奖励。从实际调研的情况看,直接优惠政策易诱发机会主义。“两免三减半”、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等政策只适用于满足优惠条件的企业,由此导致一些企业为获得政策红利努力“包装”以达到门槛要求,结果不但挤占了本应享受优惠的企业名额,还造成国家税款的流失;而且调研中发现,大型企业因销售收入基数大,与中小企业与新办企业相比,更难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导致很多有实力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大型企业却难以享受税率优惠。因此,直接优惠政策的公允性也值得商榷。

此外,目前我国企业所得税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双管齐下,两者并行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让盈利企业和亏损企业都能获益于税收优惠政策。但是,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间接优惠的税收减免额度取决于企业的实际税率,当企业能同时享受直接优惠和间接优惠时,政策激励效果反而受到影响。比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这项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在应纳税所得额足够抵扣的情况下,减税的规模或效果即取决于企业的所得税率。一般企业的所得税率为25%,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比例是75%,企业每投入100 元研发费用,可以抵扣税款43.75 元,企业相当于只额外投入了56.25 元的研发资金。但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率为15%,企业同样投入100 元研发费用,只能抵扣税款26.25 元,企业相当于投入了73.75 元。可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优惠效果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反而打了折扣。尽管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政策都很受企业欢迎,但二者叠加导致的税收抵免减少的结果却降低了政策的激励效果。

(3)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激励效果不理想

目前有的优惠政策由于实际操作繁琐且企业能获得的收益不显著而降低了吸引力。以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例,从企业最终收益看,该政策只是让企业延迟了纳税时间,并没有减少企业实际的纳税总额,企业对该政策的欢迎程度远不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能直接减少企业税款的政策。从会计核算角度看,税务部门允许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会计核算和纳税处理不一致,会计核算上仍按企业已有的方式计提折旧,纳税时按照加速折旧的方法调整应纳税所得额。因此,企业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既可以按照企业以往的会计政策核算,也可以跟税法保持一致。但是该政策实际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企业选择会计核算与纳税处理不一致,对于许多大型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数量众多,企业平时要记录税务和会计差异的辅助台账,报税时为调整税务和会计差异需要填写相关表单,工作量繁重,付出成本高。尽管对企业的财务报表没有影响,但核算复杂增加了企业管理成本。而且,企业也担心记录不准确或者税务计算失误引发涉税风险。如果企业会计上选择与税务一致的账务处理方法,即会计上也采用固定资产一次性扣除或加计折旧的方式,虽然账务处理简单了,但却直接降低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总额,进而影响企业未来融资等。基于此,很多企业不愿享受仅是纳税时间上的调整所带来的优惠,税收优惠的激励效果受到了影响。

(4)个别税务部门存在的形式主义作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落实

调研中有的企业反映,税务部门为了完成业绩,在形式上把减税降费的功夫做足,只关注各项减税降费的指标是否完成,对政策实际给企业带来的效果关注度不够。2018 年,国家对装备制造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实行一次性退还。这本是一项惠企的好政策,但是有些地方税务局为了完成退税额度指标,强行要求企业必须办理留抵退税手续。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留抵退税的确是减轻了企业负担,但是也有个别企业,因为自己的特殊情况不愿意享受这一优惠。调研中某企业反映,如果享受退税政策后,企业的增值税纳税指标就达不到相应要求,在享受其他政策时就可能达不到条件。这家企业表示,企业本想放弃办理退税手续,但是面对税务局的一再“强势”催促最后也只能选择接受。另一家企业也表示,企业本该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但是在向税务局申请的过程中并不顺畅,企业办税体验较差,税收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

四、政策建议

(一)融资方面

1.转变工作思路,避免“救死扶伤”式降成本

降成本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遵循“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一是坚持降本增效的主体是企业。政府在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上责无旁贷,但是也不能越过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取代企业自身成为降本增效的主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需要国家金融政策创新与微观主体创新良性互动,实现金融政策与微观主体同频共振,企业在此过程中更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国家金融政策调整等力量来实现企业自身综合融资成本的降低。二是坚持系统推进企业降成本工作。融资成本归根结底是资源配置问题,不能孤立地看待企业融资贵融资难,也不能为了降成本而降成本。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探索微观主体和市场主导、政府起推动作用的降成本模式,针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降成本措施。既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企业信贷投放,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基金以及地方转贷引导基金的作用;既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也要为金融机构创造激励相容的监管环境;既要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也要保障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更为重要的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必须与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与促进企业内部挖潜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确保各项政策措施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方向。三是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制约企业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的主要瓶颈是风险溢价过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也有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金融对内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的原因。为此,必须坚定不移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消除这些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定价准确性的因素。特别是要以资本市场改革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优化融资结构和金融机构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只有实现了金融高质量适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企业融资不合理的风险溢价。

2.完善信贷审核标准体系,精准支持信贷融资

科创型企业由于“研发投入高、流动资产占比高、业务增长高、隐形资产高”的显著特征,以资产负债率来判断企业的偿付能力并进行信贷审批,用传统的基于某个静态时点的盈利或现金流进行折现的标准来对科创型企业进行估值,显然夸大了其偿付风险,也脱离了其实际价值。在山东调研时,某信息科技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就建议:“现行银行信贷审核标准可结合科创型企业所处的阶段、环境,所处的行业以及报表外的优质资产(人才)等进行修订和完善,在合规审慎的基础上,充分给予科创型企业信贷融资更大的包容度和支持力度。”

3.培育壮大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切实解除后顾之忧

近年来,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创业创新政策的全力推进,各地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的科技创新企业,部分科技创新企业甚至已经快速成长为“独角兽”和“隐形冠军”,我国也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新兴市场。今年科创板的及时推出已经为上市科创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注册制的实行确实提高了融资效率,也有效降低了科创型企业的融资成本,及时地缓解了这些企业研发项目的资金需求。但是,依然很难解决我国广大科创型企业在研发和经营方面所面临的融资难题。因此,建议在科创板的基础上,继续大力完善和探索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融资市场体系,及时完善基础性制度,充分体现科创型企业融资的包容性,全面提升科创型企业股权融资的服务能力,同时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战略眼光的长期机构投资者,完善创投退出机制,切实解决科创型企业选择股权融资时存在的种种顾虑,从而有效支持科创型企业尤其民营科创型企业的技术突破和快速发展,切实为我国经济发展提高科技含量和注入创新动能。

4.尽快建立国家级研发扶持基金,引领科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

科创型企业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更是科技强国的领跑者。近几年我国科创型企业的发展势头愈发迅猛,研发投入持续加大,重大发明专利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突破,专利申请量也大幅增长。但是,在芯片、基础软件、机床、高分子材料、航空发动机、机械元件等“卡脖子”领域的技术能力依然落后。光靠科创型企业自有资金积累和自我投入,很难有资金来从事基础研发并取得实质性突破。为力争5-10 年实现卡脖子领域的技术突围,全面解决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需要加大国家资金在基础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建议在相应领域尽快成立国家级的“基础研发扶持基金”,对科创型企业从事经国家认定的基础科研和尖端科研项目,在项目前期无偿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项目研发成功后提供产业化应用的配套资金支持,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和关键产业的科技竞争能力。

(二)研发方面

1.加大科创型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

我国企业目前的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比例为175%,而英国这一比例为230%,泰国更是高达300%。相比而言,我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力度较弱,不利于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建议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比例,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研发活动。针对通信、信息安全、新型电子元器件、新材料、卫星通信及导航应用等关乎国家安全和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行业领域,以及我国企业存在技术短板、对外依存度较高、受中美贸易战影响较大的领域,可考虑将研发费用扣除比例提升至200%以上,引导科创型企业加强研发投入以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助力其加快补足技术短板,打破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而为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战略定力奠定坚实基础。

2.缩短研发仪器和设备加速折旧年限,或通过增强折旧政策促进科创型企业投资研发仪器和设备

目前我国对于新购进的研发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500 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单位价值超过500 万元的,可按规定年限的60%进行加速折旧。按照该比例计算的最低折旧年限仍长达1.8 年,长于大多数研发仪器和设备更新换代时间,现行加速折旧政策未能发挥预期的激励作用。建议在原有政策基础上进一步缩短加速折旧年限或允许直接费用化处理,使科创型企业切实享受加速折旧政策利好,或借鉴丹麦等国经验,适当增大折旧比例以带动企业投资研发仪器和研发设备。

3.进一步延长科创型企业亏损结转年限

科创型企业具有前期投入高、风险大、收效慢等特点,许多初创期科创型企业可能会经历连续多年亏损。尽管我国已将高新技术企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亏损结转年限由5 年延长至10 年,但与英美等国相比仍有差距。建议在原基础上将初创期科创企业的亏损结转期限进一步延长至10 年以上,对关键行业领域的科创企业允许其无限期结转。

4.完善国家研发政策支持方式,充分发挥引导激励效应

科技创新投资投入大、风险高,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建议调整财政补贴政策或扶持方式,对不同领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以及不同研发类型分类施策、精准扶持,着力避免补贴的滞后性与盲目性,将财政补贴高效地投向关乎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领域以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领域。同时,探索成立政府研发担保基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引导企业加强基础前沿研究,强化对原始创新的政策引导,弥补科技创新领域的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

(三)税收方面

1.明确创新驱动导向

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主旋律,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是当前政府工作重点。2019 年降成本工作的目标是“坚持降成本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降成本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结合”。2018-2019 年,围绕创新和降成本两个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政策优惠向纵深化推进,将过去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惠及到全体企业。如,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从50%增至75%;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适用范围由原来的部分行业扩大至全部制造业领域等,这一系列降成本措施切实减轻了市场主体负担。普惠性政策虽然有利于提升全行业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但对于亟需重点支持的产业,其政策倾向性却显得模糊。建议国家在政策优惠上精准发力,实现普惠性与引导性兼顾、系统性与针对性并举的政策布局。

2.综合调整税收优惠政策

首先,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细化。为配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企业降成本政策,国家密集出台了若干税收政策,政策内容变化之多、颁布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给税务部门和纳税人带来一定挑战。由于政策颁布速度快,相关细节及配套措施有待完善,导致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部门缺乏实操性,纳税人理解存障碍。因此,应对当前的税收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对在执行过程中存疑的政策尽快出台实施细则,对实际操作中办税程序复杂的适当予以简化,使各项税收优惠发挥的作用达到预想效果。

其次,增加研发费用税收抵免的优惠方式。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正常研发费用后,再额外给予一定比例的加计扣除,通过减少应纳税所得额的形式减少企业所得税额,企业能够减少的应纳税额取决于企业所得税率。而税收抵免是直接减少企业所得税额,消除了税率对税后扣除的影响。建议根据纳税对象适当调整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采取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与税收抵免两种并行形式,对适用正常税率的企业仍采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类似高新技术企业等适用所得税低税率的企业,将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额调整为适当比例的税收抵免,消除加计扣除政策因低所得税税率对高新技术企业激励力度降低的影响。据统计①黄娅玲、汪树强:《激励研发: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国际借鉴》,《中国税务报》,2018-8-29。,目前实施研发税收激励的国家中已有70%以上采用税收抵免方式。

再次,适当减少政府补贴,加大税收优惠力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下,政府每年都出台人才计划、科技计划和财政专项计划等扶持政策。与此相应,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也名目繁多,涵盖了企业从创立、认证到经营等各环节。创立之初,有鼓励开办科创企业的创客资助、技术攻关资助等;经营过程中,有助推技术升级的设备补贴、研发资助、贷款贴息、人才补贴等。从补贴强度看,力度在逐年加大,补助金额和受惠企业双双增高。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一是补贴项目众多而财力有限,一些项目的补贴标准较低,起不到政策导向作用;二是事前补贴存在企业为达到标准粉饰业绩等骗补现象,而事后补贴也存在企业将项目改头换面多次领取补贴资金的欺骗行为。因此,建议减少使用政府补贴,增加税收优惠,以市场化行为将国家对企业的支持贯穿到商品活动中。让企业只有真正踏实搞生产才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福利,既消除当前企业为获得补贴的某些刻意行为,又让财政资金尽可能多地发挥效力。

3.强化税务部门服务意识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决策主体的权利责任机制建设,通过强化责任追究,不断强化决策主体的责任意识,但也由此产生了新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一些部门为了规避责任,完成工作任务,只重视工作形式和结果,忽视工作质量。比如,为完成退税户数指标,强制只有几元退税额度的企业办理手续,不但没有让纳税人减轻负担,反而增添了纳税人的纳税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税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社会公信力。因此,未来应强化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调整思维方式,通过创新服务机制来适应新的税收政策,在不断建章立制的条件下,狠抓政策落实。对基层税务机关的业绩考核,建议取消关于政策落实户数、完成退税额度等指标,改用负面清单的形式列举税务机关不能触碰的红线底线,用负面清单的违反次数来评价税务部门的工作业绩,防止税收工作不重实质的形式主义。

此外,还要增加税务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检查力度。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入实施的大背景下,必须严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关,防止劣币驱逐良币,让真正符合标准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税收优惠,激励更多企业脚踏实地搞创新。针对一些企业在上报材料时弄虚作假,为达到“科研人员占比”“研发经费占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比”等硬性指标,而采取的通过减少员工基数增加科研人员比重、虚报研发投入等行为,坚决予以查处。打破过去只重“书面审核”不看“企业实际”的惯例,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实地核查的比例。同时,对地方主管部门为完成指标,对资质评定中企业的造假行为未能充分“履职尽责”,让弄虚作假的企业蒙混过关的行为也要严厉制止。减轻对行政机关政绩考核的外在压力,防止政府部门急功近利,杜绝少数地方政府和部门故意“放水”现象的发生。

猜你喜欢
管理费用成本费用比重
完善冷链物流企业成本费用制度建设的对策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制酒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探析我国公共财政管理费用支出控制策略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商贸企业管理费用探析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及比重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成本费用与定额控制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