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金平
牙周病指的是在牙周组织部位发生的病症,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牙龈病可单纯累及患者牙龈组织,牙周炎性疾病可对患者深层牙周组织产生影响,包括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等组织[1]。牙周疾病属于临床领域多见的口腔疾病,严重会引起牙齿丧失,对牙齿健康和身体健康均产生不良影响[2]。牙周病早期并无明显症状,若是牙周组织长期受到炎性因子的慢性影响,会引起炎症反复发作,影响口腔正常咀嚼功能[3],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牙周病发生后,会对牙周组织产生破坏,引起前牙位置移动,增加牙间隙,病症发展将直接引起牙体脱落[4],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本研究就口腔方丝弓矫正器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有效性展开论述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抽取60 例2018 年9 月-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牙周病所致上前牙移位的患者。(1)纳入标准:①存在前牙增长、牙齿间隙增大情况;②存在不同程度的覆盖现象;③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病症;④存在咀嚼功能障碍病症[5]。(2)排除标准:①严重高血压、心脏病;②严重外伤史;③处于妊娠期或者哺乳期;④精神异常、思维异常。采用等量数字随机方式进行分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患者均签署知情研究协议,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牙周疾病基础治疗方式进行病症干预,基础治疗方式如下,在开展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讲,告知患者在治疗前,需要对口腔进行清洁,要求患者早晚各刷牙一次[6]。对患者口腔牙周根面及牙周进行修复,降低细菌对患者牙周组织产生损伤,对患者口腔内病变的部位进行清除。采用抗生素进行常规抗感染干预,以对炎症病情进行控制,待患者症状改善后,开展正畸治疗干预[7]。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前提下,联合应用口腔方丝弓矫正器对病症进行干预,患者均采用方丝弓矫正技术开展治疗,在开展磨牙粘结颊面管的过程中,不可佩戴牙套,若是患者前牙部位稍稍贴近牙龈部位,需要采用澳丝或者托槽对上下前牙进行压低干预,对尖牙进行结扎干预,以此提升支抗作用,在患者的尖牙上挂住橡皮链,对前牙进行内收干预[8]。对正畸力度的大小进行调整,从患者的反应对组织剩余力的多少及逆行调整。令患者佩戴方丝弓矫正器,佩戴时间在4~12个月,在开展病症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每间隔3 个月进行一次全景片拍摄,对患者牙槽骨的重建情况进行观察,并每间隔3 个月时间开展一次牙周基础治疗。矫正完成后,应用固定技术对固定器进行保持干预,并告知患者定期复查口腔情况[9]。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包括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情况及牙槽高度[10]。(2)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2、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测试方式为在治疗后的第6~12 个月期间,抽取患者的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离心机进行8 min 的离心处理,以3 000 r/min 的速度进行离心处理,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式对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进行记录[11]。(3)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效:牙齿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无继发性咬合创伤情况[12],牙槽骨吸收病症被有效控制,牙周炎症完全消失,牙齿松动情况极大改善[13];有效:牙齿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基本无继发性咬合创伤情况,牙槽骨吸收病症有所控制,牙周炎症有所缓解,牙齿松动情况有所改善;无效:牙齿咀嚼功能未恢复,咀嚼能力受限,存在继发性咬合创伤情况,牙槽骨吸收病症未被控制,牙周炎症未见变化,牙齿松动情况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试验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25~64 岁,平均(40.15±2.16) 岁;病程0.5~4.3 周,平均(1.52±0.62)周。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龄27~66 岁,平均(40.49±2.58)岁;病程0.6~4.4 周,平均(1.49±0.58)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试验组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情况及牙槽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白介素-2、白介素-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牙周病属于当前临床领域多见的口腔疾病,病症发生原因包括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两种[14],局部牙周病发生因素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菌斑。其主要指的是在牙齿表面所粘附的微生物群,应用水或者漱口方式无法取出,当前,菌斑已经被认定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一种,其属于引发牙周病最关键的因素;第二,牙石。指的是在患者牙面上被矿化的菌斑,根据牙石沉积部位的不同及牙石性质的不同,将其划分为牙龈上部牙石与牙龈下部牙石两种[15]。牙龈上部牙石在牙龈缘以上的牙面部位,肉眼可见。牙颈部沉积的牙石数量较多,尤其是大涎腺导管开口部位上颌磨牙的颊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沉积量最大[16]。龈下的牙石在牙龈边缘以下位置,在牙周袋及牙龈上的根面位置,肉眼直视难度较大,必须采用探针进行探查,才能对沉积量和沉积部分进行感知。虽然牙石对牙周组织并不会产生危害,但是其为菌斑的附着及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极好的环境,其对口腔卫生产生了严重影响,加速菌斑形成,刺激牙龈组织[17]。第三,创伤性咬合。指的是咬合过程中若是力度过大或者方向异常,将导致牙周组织承受能力过载,其也被称之为创伤性咬合,咬合时会发生早接触、牙合干扰及磨牙等问题。第四,不良修复体应用、食物嵌塞等也会导致该病症的发生。全身因素主要包括内分泌失调、饮食不当、营养欠缺、血液疾病、牙周组织疾病、血友病及长期服用药物等多种病症。牙周病会导致前牙位移,前牙位移后,患者的咀嚼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牙龈面萎缩情况严重,前牙还会随之出现松动,对面部美观产生不良影响,加剧患者心理创伤[18]。当前,医学临床领域缺少对牙周病进行治疗的方法,常规治疗仅以消除牙周炎症为主要目的,这一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但是病症反复发生率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正畸治疗被广泛应用。采用口腔方丝弓矫正器对患者病症进行干预,能够利用牙周病学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相关牙周病理念,确保患者牙周情况良好的条件下,开展正畸治疗。该方式的应用对牙周菌斑积攒情况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牙龈炎症有效清除,还能够改善牙齿排列情况,对炎症因子进行了有效的抑制,通过正畸,对患者牙周袋的深度进行了改善[19]。这一治疗方式,能从牙周支持组织情况出发,对正畸的程度进行合理调节,能够有效纠正移位现象,对分散的患牙进行正畸内收和早期干预处理,矫正前牙区域咬合能力,以此改善覆盖关系,联合应用正畸舌侧固定技术,能够帮助移位的牙齿恢复至正常位置,从而有效矫正前牙移位现象,治疗价值较高[20]。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前牙覆盖情况及牙槽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白介素-2、白介素-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 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采用口腔方丝弓矫正器对牙周病所致前牙位移患者病症进行治疗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减小牙周袋深度,降低出血指数,改善前牙覆盖及牙槽高度,有利于优化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优化患者牙齿咀嚼功能,不会影响患者的牙齿咬合能力,有效控制牙槽骨吸收,改善牙周炎症,缓解牙齿松动。
综上所述,口腔方丝弓矫正器对牙周病所致的前牙位移患者病症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