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生心理危机及其积极干预对策研究

2020-01-03 02:51袁忠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6期

袁忠霞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通 226007)

高职生正处在校园与社会的交界处,心理层面通常比较复杂,由于内心迷茫、慌张,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需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对心理问题学生给予积极心理危机干预,针对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展开疏导和援助,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指引,有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预防一些问题事件的发生,帮助高职生解决心理危机。

1 高职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

1.1 高职生对学校环境不适应

由于高职学生刚从高中的学习生涯中走出来,还无法适应高职的生活环境,与学生心理中的生活方式有所落差,因此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高职的生活方式通常会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无法立即适应这种生活环境,学校各种组织社团形形色色,高职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思维,学生很难真正地重视学业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限,对于宽松的学习环境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而产生负面心理,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1.2 高职生对大学的学习方式不适应

由于高职生通常是高考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一群学生,存在因考试不理想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会觉得自己的能力无法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此外,在进入高职后学生面对更加宽松的校园生活,缺乏规章制度下的监督和管理,自我控制力接受了挑战,由于缺乏引导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产生迷茫的情绪[1]。学生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也就会导致他们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就会浮现,若处理不当甚至还会诱发各种其他心理问题。

1.3 高职生的人际关系不协调

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被家庭宠爱的独生子女,更加重视个性化发展,很难在高职院校住校期间扩展学生的人际关系,甚至还会产生一些冲突问题。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是一般比较紧张的,在校期间与教师、同学相处的不够和谐,缺乏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心理产生一些问题。此外,由于高职生的心理状态还不够成熟,在面对问题发生的时候,很难正确地去解决,这也就会打击到他们的自信心,当自尊受到影响就容易会产生心理危机。

1.4 高职生面临就业压力

近年来,普通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他们自身的优势要更加丰富,在学历上就比高职生更占优势,为高职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就业难题。高职生自身因缺乏自信,对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产生不确定性,对于就业带来的迷茫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就业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在高职生心理方面,总会因为就业产生一些问题,若无法有效地进行调节,就会面临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2 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认知及重要性

2.1 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理论认识

2.1.1 以提高高校执政能力建设为目的

高职院校学生受到消极因素的困扰,影响了高职院校整体的竞争力,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干预,真实地走进大学生,建立心理问题资源库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首要完成的任务。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放在首位,真正地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相应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注意将社会资源和实践体系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高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顺利实施。强化高职院校心理干预实践,有针对性的展开心理危机干预,促进高职院校整体环境的良性循环,进而提高高职院校领导执政能力水平。

2.1.2 以维护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基础

高职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科学的发展观念,是推动高职院校整体创新的主要核心,只有做好学生工作才能让高职可持续稳固的发展。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能够防止学生不良习惯和认知的产生,可以维护更好的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和发展[2]。高职针对在校大学生展开科学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够正向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助于摆正学生的价值观,防止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高职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整个院校和谐向上的发展,进而提升了整个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2 心理危机干预对高职生的重要性

2.2.1 特定性

高职院校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主要是针对一些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展开的,在高职校园里只要遇到心理上面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就会及时获得学生相关信息,因此高职心理危机干预具有特定性。这是心理危机干预主要的特性,也是在高职实施干预的重要原因,危机干预的特定性表现在对学生的深入观察和心理疏导,维护了大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达到了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目的。

2.2.2 稳定性

高职针对大学生实施的心理危机干预还具有稳定性,因为面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解决问题的教师通常都是非常专业的,没有心理咨询资格的教师无法参与进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由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能力的教师进行危机干预,且心理咨询教师的队伍通常是比较稳定的,这就体现了心理危机干预的稳定性,一般由心理辅导员及专兼职心理咨询人员组成。高职也会针对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培训或讲座,聘请一些更加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传授经验。

2.2.3 系统性

高职生心理危机积极干预并不仅仅是短期的一种处理,而是一个长效、系统工程,应该关注到危机发生前、中、后各个阶段的处理,全方位、多层次对高职生进行心理追踪指导和积极干预。干预指向不单是存在心理问题、障碍和疾病的高危群体,还是全体学生整体;干预时间不单是学生心理危机爆发时,还应是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通过有效预防并及时干预高职生心理危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使高职生更加健康成长。

3 高职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问题分析

3.1 心理危机干预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度不高,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建设和开展支持度不足,缺乏专项的经费支持,还不具备更加全面和完善的制度建设。高职在实施心理危机干预中,由于心理干预预警、发现、治疗、后期跟踪等方面缺少明确制度设计,因此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常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影响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针对性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对于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状态等都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更多情况下很难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能力有限,在观察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时,对问题学生的即时情况无法做到时刻监督,阻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顺利实施。若学生心理遇到问题很难及时被发现,长此以往心理危机干预就会形同虚设,学生的心理问题扩散开后,会对学生产生更严重的影响。这就为高职学生干部敲响了警钟,应该将心理危机干预落到实处,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发现,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性认知[3]。

3.3 危机干预取得的实效性不强

高职院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时,忽视了效果的最佳化发展,在整个干预过程中高职更加重视理论式的心理辅导。高职生获得理论式的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反感的情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重视讲说和活动的态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无法感受到真正的心理疏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4 高职生心理危机及其积极干预对策

4.1 做好心理危机的干预防护工作

高职学生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核心目的,在这个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状态维护是更好的选择。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是控制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高职做好干预防护工作。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应该促进学生之间感情的维护,通过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相互了解和认识,进而帮助学生更快地了解校园环境和同学,起到了良好的心理危机防护作用。高职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就需要明确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采取一些更具针对性的方式来预防心理危机发生的概率,能够更好地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4.2 高职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干预防护工作

高职院校应该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做好心理普查和心理月报工作,若学生的心理问题蔓延的比较严重,就需要心理教师介入关注并主动工作,进行有效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或转介到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心理治疗。这种心理治疗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且具有保密性,对于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学校应该坚守保密制度,学生才不会产生抗拒心理。“一对一”心理干预,可针对学生的问题情况及时给出干预的方案,让学生接受有效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

4.3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

高职在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时,学生常有心理芥蒂,对心理辅导老师不会完全地信任,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与学生之间培养友好关系。心理咨询相关教师在学生日常中给予关怀、交流,改善与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学生才能放下防备心理,将自己的心理状态更真实地讲出来,有助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得到有效指导,恢复心理健康。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人员,在与高职生交流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促进了学生心理疾病的有效治疗[4]。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常面临就业压力,导致心理产生自卑、焦虑等情绪,若不有效引导,严重者会耽误学生的未来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采用心理危机干预,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降低心理危机对高职生带来的危害,培养一批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建设高素养心理危机干预团队,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