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处理

2020-01-03 02:51卫才胜赵高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6期

卫才胜 赵高彩

(1武汉体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湖北武汉 430079)

微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开拓了教育创新的道路,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在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认识和把握微时代的本质和特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实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 微时代的内涵及其特征

对于微时代,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笔者认为,微时代是以微博、微信等为传播媒介的代表,信息传播以即时互动和短小快捷为主要特征的时代。微时代重点在于“微”字,体现为传播信息的文字数量之微和传播工具的体积之微。微时代和以前的时代不同,它主要有如下特征:第一,信息传播即时互动。微时代,无论你在哪个地方,都可以即时地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几乎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信息也可以转载和评论,这为人们即时地进行互动交流提供了条件,但也带来了信息干扰;第二,信息内容丰富且零散。微时代传播信息速度快,信息是海量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式也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文字外,还有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信息以短小精炼为主,随意性强,但不够系统化;第三,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微时代,无论是权威和普通人,人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言,平等地参与对话,这使普通人从原来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成为网络传播的主体,但也导致了权威的弱化。

2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微时代,为了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2.1 “主”与“次”的关系

微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主”与“次”的关系,也就是以人为主,还是以媒介为主;以教师为主,还是以学生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还是以课外教学为主的关系问题。在笔者看来,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主”与“次”的关系来看,主要是:第一,要以人为主,而不是以媒介为主。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教师的语言、面部表情和体态语将能够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当场学习的表现,及时地了解到学生学习的状况,这是通过媒介传播信息而无法做到的。在微博、微信等媒介网络平台上,教师和学生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交流,在虚拟的世界里,由于不是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获得学生的真实想法有时很难。因为,在现实世界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线性的,甚至是一对一;在虚拟世界里,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非线性的,是一对多。因此,要在众多的学生中,学生有时是匿名的情况下,从学生在网络上留下的只言片语中捕捉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第二,以教师为主,而不是以学生为主。在微时代,虽然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应以教师为主。这里的为主,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即教师充当教育中的规划、指导的角色,指引着教育的方向。在网络平台上,如果各人说各话,没有合理的引导,将会使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向走偏。当然,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性的同时,还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三,以课堂教学为主,而不是以课外教学为主。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堂教学规范、有秩序,教师言传身教,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这是媒介平台所不具备的,但要注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微时代,它大大拓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外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从课外获得大量的信息,但从目前整个教学大的形势和效果来看,还是无法撼动课堂教学的地位,课外教学仍然起着辅助性作用。

2.2 “大”与“小”的关系

微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也就是信息完整和信息碎片化的关系问题。比如,对大学生进行女排精神的教育,教师可以从女排精神的由来、女排精神的内涵、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对学生进行系统地讲授,学生会获得对女排精神的完整理解。但如果教师方法运用不当,会导致教学枯燥,激不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对学生进行女排精神的教育,人人都可以发言,信息传播是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这虽然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认知特征,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信息短小且比较零散,使得学生对女排精神信息的获得不完整,从而影响学生对女排精神的理解。的确,利用媒介平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很好的形式,但信息的碎片化也会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完整认识。笔者认为,在微博、微信等媒介平台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后,教师需要做好媒介平台信息的梳理工作,把零碎的信息整合成信息链,以资料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复习和巩固,来弥补媒介平台由于信息的碎片化带来的不足。

2.3 “快”与“慢”的关系

微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也就是信息传播速度快和细嚼慢咽消化信息的关系问题。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速便捷、更新快,学生可以即时地获得最新信息,这是微时代的优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通过微博、微信,学生可以即时地受到教育,并且改变传统教育知识更新慢的局限,使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理论、模范人物及其事迹等,使学生的思想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脉络。但是,信息更新快,导致信息量大,容易使学生消化不良。教师要留意学生在媒介平台上的学习情况,并且隔一段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学习不足的地方,在日常的教育中进行有针对性地弥补,使知识得到有效地消化,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2.4 “内”与“外”的关系

微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也就是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重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要自身认识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自我学习、自我转化和自我升华,在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方面不断完善自己,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相对于传统时代,微时代在一定的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了进行自我教育的平台。在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外在教育。因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并非所有的学生能够做到自我教育的自觉。另外,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正确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很强,鉴别力差,面对媒介平台上良莠不分的信息,有时可能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外在教育的目的最终还是落脚到学生自身,促使学生自身思想的变化。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学生的自我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不能忽视对学生的外在教育。

2.5 “正”与“反”的关系

微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好“正”与“反”的关系,也就是正面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的关系问题。笔者认为,要以正面引导为主。比如,当前,在日常教育和媒介平台上,引导学生学习一辈子践行初心的张富清、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守望乡村教育的张玉滚等模范人物的事迹,激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净化和升华。当然,社会是复杂的,不仅有真、善、美,还有假、丑、恶。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和媒介平台上必然会遇到一些假、丑、恶的现象,作为教师,不能回避问题,要直面这些负面现象,选取典型事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这些现象。但是,对学生进行反面警示教育不宜过多,过多有时反而会产生反作用,引起学生对社会的误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要把正面教育放在首位,并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反面警示教育。

3 结语

微时代,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以上这几种关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进行认真地研究,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及时地分析和解决矛盾,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使学生能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