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杰
(民族出版社审校室,北京 100013)
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身处同一个世界,每一种文明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花,不管明艳绚丽,还是素雅简单,都有存在的价值。
2001年11月2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对文化多样性进行了科学的阐述,即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它是发展的源泉之一,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享有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
2005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这些表现形式在他们内部及其间传承。文化多样性不仅体现在人类文化遗产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表现形式来表达、弘扬和传承的多种方式,也体现在借助各种方式和技术进行的艺术创造、生产、传播、销售和消费的多种方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019年5月15 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 2018年6月10日,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都创造、发展、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从中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56个民族的文化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习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也成为民族出版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出版资源。不能想像,否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后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存在是合理的、有益的,是不能否认也是不能消灭的,在全球化日趋发展的今天,重视和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生物多样性所表现出的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作用警示着人们,多样性是客观的、必然的、不可否定的。动植物物种的不断消失在破坏一系列大自然生物链的同时造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改变,从而直接影响甚至危及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情况也不容乐观,许多文化如动植物物种一样处于濒危状况,比如作为不同文化、历史、血统、自然环境的特有表现的语言,不少已经或正在消失,据统计,世界上曾有七八千种语言,而到今天,只剩下6000种左右,这6000种语言中,其中有一半语言只有不到10000人会使用,有四分之一的语言更是只有不到1000人会说。生物多样性恶化造成的后果启示我们,要把重视与保护文化多样性放到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二,文化的多样性存在与人性、人生的多样性一样,是合理的、有益的,也是不能消灭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文化,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间区别与差异的本质东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宗教、礼仪、生产、生活的方式都有自己发生发展的历史,都是该民族、国家在独特的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下创造出来的,都有其存在的依据和合理性,都有其发展变化规律,都有其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已经成为其民族、国人的认同感、亲和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而,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和主权的需要。近百年的历史证明,轻视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民族与国家是没有生命力的。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全球化带来文化的整合,如果对保护文化多样性不加重视,文化的整合将带来本民族文化成分的丢失。而重视文化多样性不仅仅是维持自己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受外来文化的同化,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内容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也是重视文化多样性的一个方面。文化首先应该是民族的,然后才是全人类的。即使有些文化是全人类共有的,这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表现风格也要是民族的,而引进、学习外国外族的先进文化也要扎根于民族的土壤中,使其民族化。总之,要在全球化的大势下维护文化本身的特性、多样性。
第四,民族文化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一个国家、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保护、弘扬和利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不竭的智力支持。如果没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后盾,就无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民族文化在未来的国家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的保护就不仅仅是一个文化问题。将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可以使潜在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经济财富,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五,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有利于对抗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经济、技术和综合国力的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从意识形态和经济模式的全面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球化是一种压力,是对传统民族特性的冲击。面对西方经济霸权、政治强权和强势文化冲击,民族国家出于维护本民族和国家利益的需要,本能地以民族主义来抵抗,特别是中、小国家由于受到自身实力所限,不能借助某种国际机制来抗拒西方经济霸权、政治强权和强势文化冲击的压力,民族主义便成为唯一的有力武器,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之间的竞争具有了战略意义,文化多样性有了对抗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意义。
第六,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一个保持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灿烂文化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更是事关国家稳定、维护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问题。全球化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日趋频繁,它并没有带来文化上的日益同质化,反而是激(启)发了文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存在上的多元化。文化民族主义反弹回应着全球化的压力,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世界性的民族意识增长和文化自觉性的提高也呈现出加强的趋势,维护文化生存权抗击文化霸权主义成为众多国家和民族的普遍呼声。当今世界上很多不安定的因素都与人们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有关。由于认同所造成的差异而产生的民族、种族、文化上的歧视、纷争与冲突比比皆是,其中很多国家及地区之间发生地缘冲突、宗教冲突、民族冲突等不安定因素大都可以从政治文化或政治亚文化的变异上找到原因。这些冲突往往或者是由权力观念、宗教信仰、民族特质的狭隘利己性、排他性所引发的,或者是由于存在着对其他文化不平等的态度而导致的。在多民族国家内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主流文化的冲击,他们在文化上的抗争以及由此带来的与主体民族的矛盾也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而成为当代民族问题的重要内容。纵观几十年来我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涉及民族方面的突发事件,许多都是因为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没有得到其他民族的成员个体的尊重且遭到侮辱而引起的。因此,重视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事关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的大问题。我国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各民族人们劳动智慧的结晶,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力和不可取代的价值,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不仅有利于国家稳定、民族团结,也将有力促进我国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珍视与维护文化多样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为了确保全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发展的合理选择,同时也是出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全国性民族出版机构,民族出版社自建社之日起,即以宣传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为首要任务,始终努力向我国各民族传播一切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中外科学文化知识,不断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服务;与此同时,积极发掘民族文化遗产积累民族文化成果,向国内外广大读者全面介绍我国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此,出版了大批优秀出版物,为保护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贡献,为保护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作为民族出版工作者,作为为55个少数民族服务的出版从业者,我们应该深刻理解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更好的做好民族出版工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