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凤 王 琳 英振昊 卢 岩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 250355)
针灸推拿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针灸推拿学特色技术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1]从1998年针灸推拿学成为中医学二级学科以来,培养具有针灸推拿特色技能的中医临床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但是,一方面在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一直表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另一方面具有鲜明地域、流派特点和特色诊疗技术的地方医学文化又出现承继乏力的现象。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国家对中医药人才培养在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也提出了新要求。充分挖掘地方医学文化,继承、创新地方医学流派先进的临床技能和诊疗经验,发扬光大祖国医学文化也是高校必然的担当。
以某一地域或特定文化氛围为基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中医学术群体,称为地域性医学[2]齐鲁医学是指产生于齐鲁大地,根植于齐鲁文化而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医学流派和学术群体,是中医学体系不可或缺的存在。[3]
齐鲁医学产生于齐鲁文化丰厚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传统齐鲁文化精神内涵,形成了独特的齐鲁医学文化。齐鲁医家在诊疗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和人文精神。无论是医者对患者的“仁爱之德”,还是治疗中的“以和为贵”,都是中医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所具有的浓厚的传统文化属性,也是现代医学人文关怀的重要内容。
清代先医庙十大名医中,山东有五。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传记可资考证的医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医学之祖。扁鹊治“痈疽于未形”之时,是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滥觞。扁鹊之学世代滥觞,形成了扁鹊学派。现代医学名家如李克绍的伤寒学、齐向华的辨证脉学、杨传华的络病学和王道全的推拿手法学等都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中医学重要的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形成,与齐鲁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齐鲁医学在医经整理、注释,脉学研究,针灸理论,儿科领域,养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可替代的。
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向来是中医的重要法则,地域医学是中医学理论在不同地域、环境中“因地制宜”地发展和灵活运用,是因地制宜原则进一步深化的结果。[5]齐鲁医学产生于齐鲁大地,根植于齐鲁文化,名家辈出,内涵丰富,医学著作众多,是适应齐鲁大地人文、自然环境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地方医学,在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将齐鲁医学文化植入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教学和实践,与经典教学相结合,在破除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单一局面,促进地方中医药学术发展和创新、丰富中医学临床诊疗技能和经验,“因地制宜”的适应、服务于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都具有相当的意义。
以培养传承创新型针灸推拿学人才为目标,根据课程结构的逻辑关系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素质要求,对课程结构进行课时和学分的合理分配,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和中医基础课程模块、针灸推拿学专业课程模块和人文通识课程三大课程模块上设置齐鲁医学文化特色课程,实现“流派传承不断线”的课程设置理念。
在中医基础课程模块中开设《中医辨证论治精讲》《李克绍与伤寒论解惑》齐向华团队讲授的《辩证脉学》、杨传华团队讲授的《高血压与络病》等课程;在针灸推拿专业课程模块开设《齐鲁针灸流派》《推拿手法学》《针灸医籍选读》《针灸案例分析》等经典课程;依托学校中医文献研究所和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中心,将学术研究成果带入课堂,增设了齐鲁医学文化相关课程,《齐鲁医学与文化》《齐鲁传统医药》《齐鲁文化概论》《齐鲁名家谈方论药》等多门选修课程,实现齐鲁医学植入针灸推拿学传承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校教育模式是当前中医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教育应与师承教育相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6]。纵观历代中医医家的成才之路发现,培育中医人才、促进中医的发展,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仍是学徒教育[7]现代学徒制是认知学徒制的整合应用模式之一,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着重培养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8]充分挖掘齐鲁医学名家资源,开设齐鲁名医课堂和传承生项目,传承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开办齐鲁名医课堂,邀请山东各地名中医药专家走入课堂,直接为本科生授课10-20学时,传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已有针推名家师彬、陈少宗、王道全,齐鲁伤寒名家丁元庆、王新陆、宋鲁成等20余位专家走进名医课堂。
开展传承生项目,选派优秀学生进入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跟随名中医坐诊,抄写处方、拍摄视频等,协助整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阅读名老中医学术著作,撰写跟师笔记和传承总结。并先后开展了刘玉檀、张善忱、张登部等齐鲁针推名家经验征文活动。
举办“齐鲁针推名家谈”、“鹊华讲堂”、“导师经验谈”等系列讲坛。分别由名医主讲、传承生主讲、学生主讲。近三年每年举办各类讲坛50余场。“齐鲁针推名家谈”由专家主讲,刘玉檀、王秀英、张登部、张素芳等一大批退休老专家登上讲坛,传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帮助学生深化理论,开拓视野,留下宝贵资料。“导师经验谈”由学生主讲,一个导师可以由多名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介绍,既锻炼了主讲学生,又促进了导师间、学生间的交流学习。
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实践需求等,充分发挥学长助教的作用,在实训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安排等方面遵循:低年级,技能先置打牢基础,中年级,项目推动规范训练,高年级,实境模拟注重应用的原则,构建以年级为单元分层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年级学生早于理论课,开设技能训练课,积累感性经验,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二、三年级系统学习针灸推拿操作技术,规范临床操作技能。设置针灸推拿技能等级考核制度,根据考核难易程度设立一至五星级,不同年级学生根据掌握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等级。推行项目式学习,设计了龙虎交战手法、崇桂琴督灸法、高树中脐疗法、孙承南推拿手法、张素芳小儿推拿手法等项目,学生依据兴趣组建团队、老师提出任务、规范标准、进行指导,学生相互练习,最终通过考核达到掌握技能的目的。创立学生自助技能训练中心,课余开放,学生自主管理,发挥“学长助教”的作用,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辅导低年级学生技能训练。成立针推社区服务队,实施中医文化社区行项目,不同阶段学生从助理开始到担任骨干,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发挥作用。成立SSP项目组,吸收高年级学生担任SSP,通过模拟病例,加深学生对疾病症状体征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2012年在校内创建针推模拟医院,由高年级学生担任管理和助医工作,跟随老师或研究生临诊,在实境应用中,深化理论,锻炼技能。
2007年,以举办国际“扁鹊文化及学术思想研讨会”为契机,提出打造以扁鹊文化为标志的齐鲁医学流派和文化传承育人理念,强化对齐鲁医学与文化的研究与传承。2012年组织开展扁鹊中医药文化节,2017年发起并承办首届世界中联扁鹊医学与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议。通过开展扁鹊学术论坛、中医药及扁鹊文献展、扁鹊历史文化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深入研究扁鹊的学术思想、学术成就,打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生对齐鲁医学与文化的自信与自觉。
加强对齐鲁医学文化内涵、核心理念、价值观念的整理研究,深入探讨齐鲁医学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内容和方法。承担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重点研究项目3项,编写了齐鲁医学文化系列教材5部,并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促进齐鲁医学文化传承与创新。
山东中医药大学地处扁鹊里籍,植根于齐鲁大地,即承担着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又肩负着发扬承继齐鲁医学文化的使命。近几年,学校着力打造以扁鹊为代表的齐鲁医学文化,在针灸推拿学人才培养中,学校以“经典”为宗,以“流派”为术,重视经典教学和齐鲁医脉的传承创新,将齐鲁医学文化中优秀的学术思想、临床实践技能和诊疗经验植入课堂和实践,实现人才培养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