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版图书的选题创新与精品化操作

2020-01-03 02:51刘一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6期

刘一霖

(苏州大学出版社,江苏苏州 215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以及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上述权利的保护期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上述权利的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也就是说,过了保护期的图书将进入公有领域,成为公版书。

近年来,又有一些名家作品成为公版书。过去,大量公版书进入图书市场,使我国的图书种类得到丰富的同时,也使出版社存在的弊端显露出来,就是盲目出版造成的产能过剩、图书滞销。其实很多公版图书库存积压的原因非常简单,就是选题方面的决策失误,有些公版书的内容根本得不到现代市场的认可,有些公版书版本繁多,竞争力太弱,没有非做不可的必要。有一位出版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错过了这个选题,你会不会感到遗憾?这本书真的做出来了,你愿不愿意将它送给你的父母、子女以及其他亲朋好友?你有没有足够的信心,你的亲朋好友在搬家的时候会带走这本书?”如今,中宣部更加强调图书的社会效益,因此,各家出版社更应该努力开发更好的公版书选题并进行精品化操作,从而重新占领市场,使公版书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经典作品发挥新的光彩。

1 出版社如何对公版书进行有效的选题创新

1.1 做好选题策划工作

近些年来,读者阅读品味的提高对公版书的内容和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大批公版书,出版社应当做好选题策划工作。选题策划是整个出版社出版流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公版书的出版工作而言,选择一个符合市场需求、能够延续经典的选题至关重要。只要有了好的选题,整个公版书的出版工作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一个出版社甚至会因为一个正确的选题,打造出自己的专属品牌,从而扩大出版社的社会影响力。

以浙江文艺出版社和大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月亮与六便士》为例,双方在选题策划阶段就秉持了“将经典打造成经典”的态度,以打造精品的方式打造这本书。在策划时,双方遵循了译本忠于原著、版式保证阅读舒适性、装帧偏向年轻化的原则。同时双方又积极做好数据分析,根据市场需求的趋势,在译者选择、装帧设计、营销导向上都做了详细的规划。

1.2 培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型思维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超前展现方式。人类需求的日常用品是可以相同甚至重复的,但是出版物则不同,出版物内容必须要有创新性。出版社必须考虑选题内容是否有新的思想和内容,出版物能否被读者接受,因此,出版社需要培养编辑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要培养编辑的联想思维。联想思维也就是根据一种事物联想到另外一种事物。编辑可以根据之前出版工作中接触到的不错的选题联想出被市场接受的另外一个选题。对于公版图书而言,许多作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或者对立性。编辑在选题创新的过程中要合理地利用联想思维。比如影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部电视剧中播出了很多宋朝期间的点茶、投壶等事物,引发了现代人民的热议,通过联想思维,编辑在进行公版书选题策划时就可以考虑宋代历史文化方面的选题。再如,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一套面向乡村中小学生的公益项目“名著小书包”。每个小书包中都包含了约10本经典名著与优秀读物等。为了避免内容简单重复,江西美术出版社对读者对象的阅读特点认真进行了调研,并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最终确定了各阶段学生书包中的书目,且各阶段书目在配图和文字表现形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而在公版书分级阅读方面为其他出版社提供了新思路。想要在公版书选题开发上有所创新,编辑就要打破之前的固有思维模式,从根本上进行选题的创新。

1.3 开发公版书选题需要慧眼识珠

目前的公版书市场较混乱,许多内容重复、价格低廉而质量较低下的图书在蚕食着图书市场。出版社想要将公版书真正地做成经典,就要回归出版初心,对公版书选题进行有效的创新。出版社要避免跟风重复出版,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与优势进行选题策划。在茫茫的公版书海里,沧海遗珠何其多,这就需要图书编辑慧眼识珠。有许多现在极受欢迎的公版书在很多年前都是无人问津的绝版书。编辑在选题创新的过程中不应一味地盯着那些已经很受欢迎的图书,可以根据现代人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公版书进行再整理。例如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浮生六记》。该书是清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该书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写了夫妻间的真情。虽是一部水平很高的著作,但受重视的程度始终不高。然而,该书的文学内涵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口味,因此策划团队还是对之进行了精心打造。结果该书上市后销量竟达几十万册。

1.4 著作权问题仍不容忽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第二十条规定,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因此,出版社在组织作者改编、改写、编译公版作品时,要注意不要侵犯原作者的著作权。在图书市场上常见的现象是对原著作者、整理者或翻译者署名权的侵犯。不少外国文学、童话故事等著作没有出现译者甚至原著作者的姓名。出版者在对公版书进行有意义的再创造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原作品的著作权。

1.5 运用多种营销宣传方式

由于市场上的公版书品种较多,出版社在没有开发出新选题内容的情况下,如果在营销宣传方式上仍然只依靠传统营销渠道,就不可能获得满意的销量。出版社应该与时俱进,除了运用传统营销渠道进行销售外,还应该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等进行同步营销宣传。例如湖南文艺出版2018年出版的《观山海》就采用了多种营销宣传方式。该书的营销团队不仅在各个书展及读书节活动上宣传该书,还通过多个视频、社交平台加大宣传的力度,同时积极开展跨界合作,以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宣传推广此书。正是这些有力且有效的营销宣传方式,使得这本制作精良、颇具特色的图书大获成功。

2 公版图书的精品化处理

将公版图书重新进行有意义的再创造,做精品化处理,使其散发出新的光芒,为现代社会所接受,能够作为新的经典进行保存和流传,才是出版社做公版书选题的最终目的。想要达到这种目的,出版社就要通过精品化操作,打磨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图书。

在精品化过程中,出版社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策划出版系列产品,因为单独一个品种图书的出版,很难撼动整个出版市场现有的格局,也很难产生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因此,出版社首先要确定系列选题的中心思路,然后对整个系列的内容进行合理创造。例如,2016年7月岳麓书社推出了名家演播版“四大名著”。岳麓书社在物色演播人员时,选择了配音界、播音界的专家以及话剧界的名家,强调演播者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这套“四大名著”一共有近300个小时的音频内容,并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呈现。该套“四大名著”上市后便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成绩。

公版图书精品化也需要出版社更加认真仔细,将每一项要求细化,在追求图书的外在质量的同时还要对图书的内容进行精细化处理。公版图书的出版有着传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责任。出版社如果缺乏精品意识,那么在公版书出版领域也只能是随波逐流,难以体现自身的专业水平。出版社一定要对公版书的内容严格把关,使经典内容以更好的、能被大众接受的形式呈现出来。公版书选题也应该和现代人的需求相结合。目前,电子读物已经侵占了图书市场的一部分江山。出版社想要传承经典,就需要顺应时代需求,在精品化操作中进行电子图书的出版,并适当使用VR、AR等先进技术,让公版书的内容以丰富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公版书通过这些方式得以流传和留存。同时“互联网+阅读”的概念也将有效的淘汰掉那些同质化现象严重、质量低下的图书产品,使更好地呈现经典作品的读物得以留存。

3 结束语

公版书市场竞争越演越烈。读者审美水平的提高和阅读需求的改变将促进公版书市场的良性发展。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需要我们现代人去传承,去发扬光大。公版图书是历史留给现代人的文明财富。做好公版图书的出版工作,对于文化传承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出版社而言,公版图书的出版工作需要打破传统选题策划的思维模式,在茫茫的公版书海洋中寻找适合现代社会的读物。出版社要秉承文化遗产保护的宗旨,运用工匠精神,对公版图书进行精品化处理,使之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使其内容能够受到更广泛的传播。出版社与公版书的关系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在公版图书中“千里马”常有,而能否成为伯乐就要看出版社是否有相应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