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的应用研究

2020-01-03 02:51刘丽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6期

刘丽丽

(庆阳市环县环城镇马莲台子小学,甘肃庆阳 745000)

探索性学习就像学生学海中航行的帆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帆船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方向是帆船的目标,而决定帆船的航行距离是学生的学习能力[1]。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以下探讨探索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 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在学海中扬帆起航的动力,在兴趣的指引下,再多的学习阻力也能得到克服。因此,探究性学习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2]。教师要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挖掘学生的兴趣点,构建探索性学习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时,首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了解意大利城市威尼斯吗?在威尼斯人们有那些特色的出行方式?”通过设问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兴趣。其次,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的翻阅课本寻找答案,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在翻阅课本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落实探索性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再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时,在开始课堂教学前,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一则故事,以蟋蟀建造住宅为故事主线,学生在听完这则故事后,被深深的吸引,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蟋蟀不是住在草丛吗?为什么还要自己建造住宅?”这时教师可以不用急着回答,应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自主学习,通过翻阅教材寻找到满意的答案。

除了构建探索性学习平台,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以提高学生探索性学习兴趣。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通过融入教学情境,学会细致观察与客观全面的思考[3]。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原》时,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没有到过草原,学生缺乏对草原的理性认识。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便更好的学习这篇课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蒙古族悠扬的马头琴音乐,并练习歌唱一至两首草原的歌曲,歌曲可以选择《辽阔的草原》《枣骝马》《富饶辽阔的阿拉善》等,还可以观看蒙古民族习俗的视频,通过以上的教学措施,使学生对草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想要更深入探究草原知识的兴趣。这时,教师可以结合提问的方式,适时的提出探究性问题:“同学们,在观看视频或聆听音乐后,你们想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对草原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我看到了草原非常辽阔,那里的风景很好,有成群结队的牛羊,一望无际的蓝天。感受就是很想去玩一下,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习俗。”接着,教师要结合课文教材进行教学,让学生把课文描写草原的优美句子画下来,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描写草原呢?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讨论内容为课文的写作方式、写作特点。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归纳出草原的特点,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探索性学习。

2 营造良好的探索性学习氛围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更投入探索性学习中,在这过程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自主学习性,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白杨》时,教师可以首先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4]。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具体如下:(1)自主学习时间。教师可以把上课时的5至10分钟给学生自主阅读,并解决课文上的生僻字,充分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以及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2)分享讨论。在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大胆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对比,清楚自己的优劣势,逐渐完善探索性学习体系;(3)巩固提高。教师要集中回答学生无法解决的重难点,通过安排课后习题进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课文知识,使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运用多层次开放性教学方法是营造良好的探索性学习氛围的有效途径。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课堂活跃度。例如,在教学《东郭先生与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分别扮演东郭先生和狼,在扮演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课文描述了东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学生回答:“课文描述了东郭先生只会读死书、死读书,十分迂腐,不会变动。”接着教师提问:“那我们在学习中要怎么做呢?”学生回答:“我们要学习方法要灵活,不能只会死读书,而不懂得变通。”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发散了学生的开放性思维,使学生天真烂漫的性格得到释放,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逐渐提高语文水平。

3 积极创新探索性学习模式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保障,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性学习的教学环节中,不断完善探索性学习体系,师生共同打造优质的小学语文课堂。例如,在安排以“春天”为主题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可以运用以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安排学生进行春游活动。让学生到户外感受万物复苏的美景,小草偷偷的钻出泥土,小鸟在枝头欢快的歌唱,一切都是充满生机勃勃的样子。学生在感受到春天的魅力后,找到了写作的灵感,写作来源于生活素材才能更容易打动人。通过实践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话可说,提高写作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还可以运用其它创新的探索性学习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动画片开展教学活动。如可以给学生观看《狮子王》《冰雪女王》《寻梦环游记》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小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接下来故事会怎么发展呢?”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在积极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完成“我要表达”的学习目标[5]。接下来,教师可以继续给学生观看动画片,以验证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并询问学生是否有同学猜到故事的结局,然后给予学生表扬鼓励,激发学生探索性学习的热情。总之,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中没有通用的教学方法,只有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找到符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

除了实践和播放视频的学习模式,教师还可以运用分组学习模式,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增强学生的交流互动,由于小学生的知识量有限,对于课文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全面,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狼来了》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扮演不同的村民,并进行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体会村民的思想变化,深入了解课文的含义,最终明白说谎的危害,达到教育学生做人要诚实守信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无法解决的探索性问题,因此通过合理的分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小组交流互动中,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

4 精心设计探索性学习问题

教师在提问问题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实效性,做到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将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增强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时,教师可以结合探索性学习的方式来教学。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有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吗,你们最喜欢《西游记》里的什么人物呢?”同学们说道:“我最喜欢《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本领强。”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内容为猴王的形象,以及它成为猴王的过程。(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石猴是从哪里来的,以及有一两个印象深刻的片段;(2)教师提问学生:“石猴的性格特点有哪些?以及它是如何成为猴王的?请找出原文的相关句子,并划线,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在小组中的讨论,小组得出的结果是孙悟空具有活泼可爱、善良淳朴和大无畏精神的特点,比如原文的某一段表现了它这些特点。最后,总结收获。教师提问学生:“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们从孙悟空的身上学习到什么?”在学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后,学生由于对孙悟空的人物形象感兴趣,引导他们课外阅读《西游记》,激发他们自主探索性学习,既掌握了课文的知识,又延伸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索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教材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确立学生在学习环节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符合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