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收获精彩
——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2020-01-03 02:51老小航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6期

老小航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广东广州 510000)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育,美术教师往往不注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是单纯的教学生怎样画,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画画的要领和注意的技巧,将美术教学内容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通过老师所教的绘画方法,进行简单的复制,只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不仅扼杀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欣赏能力[1]。为此,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摒弃落后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小学生的发展需求。趣味性教学作为一种适应现代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便可提高小学美术课的教学质量。

1 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概述

趣味性教学模式主要是指美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学生,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小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富有创造力的探索美术知识,使得学生不仅仅掌握基础的绘画技能和技巧,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2]。趣味教学模式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一是趣味教学模式所特有的趣味性。趣味教育可以摆脱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尤其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彩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二是实用。二十一世纪所需的是实用型人才,通过趣味性的活动组织方式,最大化地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其三是自主性。在趣味性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小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富有创造性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趣味性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美术学习的作用

2.1 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趣味性教学从儿童的立场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教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2.2 拓展美术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趣味性教学使美术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摒弃传统教学中机械、呆板、效率低下等弊端,以情趣教学为目标,融合素质教育的新理念,延伸课堂教学渠道,促使学生转换绘画视角,尽量避免泛化的概念,独具创新。

2.3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趣味性教学要求学生在绘画中体现个性,使学生能够随心所欲的进行思维的发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4]。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联系生活实际,使同学们不仅仅局限于教材,还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掘素材,从而更好的掌握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相关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3 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性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1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美术教师提前做好充足的备课工作,在讲授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目的的引入或者是创设以形象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具体场景,营造浓厚的美术课堂氛围,进一步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促进小学生对美术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使得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

例如,在讲授“漂亮的小彩灯”这一课时,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串串五颜六色的小彩灯,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有目的地提问小学生:“大家看看现在我们的教室有什么变化?”这样做可以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带入创设的情境当中,指导小学生阅读教材,感知教材,使小学生体验小彩灯的美,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小学生在一定情感支持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开展下一步教学活动。

3.2 通过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

美术教师可以在进行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设置一些悬念,以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理,在强烈求知欲的驱使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校本教研活动作为教学交流的主要方式,仔细研究课堂教学环节,合理的设置问题悬念。

例如,美术教师在讲授“漫游飞行世界”这一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天空有什么”、“什么是美”、“什么是妙”等问题,通过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3.3 通过增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宽小学生美术创作的思路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是美术创作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回归生活,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联系实际,使得小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去感受美、发现美,积极鼓励学生在生活之中找到绘画灵感,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例如,美术教师在讲授“圆圆、方方和尖尖”这节课时,围绕教学内容,可以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常用物品,分辨出所列举的物品的形状,用几何形作概括记忆,然后画出不同物体的特征。

3.4 通过美术和游戏的有机结合,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游戏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将游戏有机的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去融入课堂,使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会知识。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首先应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应围绕教材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其次还应使用简洁明了的游戏方法,以便学生轻松的开展活动;最后还应制定行之有效的游戏规则,保证游戏的高效运行。

例如,教师在组织“变色的游戏”这一课时,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色彩搭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给无色的服装进行配色,在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重复颜料的正确使用方法,提出基本配色的要求,提示同学们重视颜色搭配的合理性,最后上交老师,老师评价其中的不足和改进意见,在课后办展览活动,由学生评出其中的优秀作品,供大家传阅欣赏。

3.5 通过实施故事教学,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为了能够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故事教学的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讲故事、小学生听故事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在脑海中构想出相应的故事情节,对于故事中的事物,小学生也能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画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美术作品。

例如,在学习“家乡的节日”时,为了能够将小学生带入到不同节日的意境中去,教师可以根据每个节日习俗的由来,讲述不同的趣味故事。比如,在绘画春节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们讲述“年”的故事,然后引出灯火通明、家家门口挂对联等画面;在绘画端午时,教师可以向小学生讲述屈原的故事,引出热闹的龙舟竞赛场面等画面。

3.6 通过开展教学竞赛,激发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良好的氛围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小学生都有一颗好胜心,所以想要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便可以通过教学竞赛的方式,促使小学生主动创造相应的美术作品,充分展示出自己的绘画能力及水平。

例如,在学习“创意龙”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先向小学生们简单介绍一下有关于龙的传说、特征、象征的意义,以及舞龙习俗的由来等,然后将小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其创作的欲望,使其创作出更加符合要求的美术作品。最终,在教师的评定下,选出最具创意的“龙”,并给予获胜小组一定的奖励。

4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美术课由于教学方法机械、呆板、教学片面化等原因造成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参与度不高,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教学活动组织者在对小学生进行美术课程教育时,应有意识地将趣味性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只有突破传统美术课的桎梏,才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并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增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展游戏教学、实施故事教学以及开展教学竞赛等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