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颖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2017年10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勾勒出一幅宏伟蓝图。此次大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一次写入全国党代会的工作报告,此后还首次将“中华民族”写入了《宪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观的新特质,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华民族观,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开启民族工作的伟大事业新亮点、新表征。
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观继承领航,为新时期、新阶段、新进程下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提供了道路引领、理论支撑、制度保障。本文从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华民族”观,为开创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中国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是习近平中华民族观的新特质、新亮点、新表征。用“共同体”的理念来构筑中华民族意识,是对各民族共同历史、共同命运、共同现实、共同憧憬的精准表述,呈现出一种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民族多样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真实家底,也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历史延续、传承、发展的特性。
“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源泉。”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齐心合力、风雨同舟、凝心聚气的真实写照。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同心同德,勠力合作是各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之一。“众”是举各民族之力,联合大众、凝聚大众、团结大众、维护大众;“志”是各民族的伟大梦想一致、目标一致、宗旨一致、方向一致;“成”是伟大的事业需要各民族共同努力、共同协作、共同奋斗、共同进步的过程;“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的充分实现。“人心齐泰山移,人心聚国家固,人心和社会稳,人心同边疆强。”在漫长的中国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秦皇汉武”奠基的“天下大一统”格局成为后世共同谋求、积极顺应、主动维护的“国家观”,不论朝廷更迭何姓、江山易主何族,多民族共创、共建、共享、共进的“大一统”依旧是“五方之民共天下、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历史和现实无数次的证明,中国人民有盘古开天的定力、愚公移山的勇气、精卫填海的志气、不畏强暴的豪气、维护正义的胆气。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众擎易举赶走奴役者、万众一心驱逐侵略者、举直错枉摈弃旧制度、前赴后继追求复兴梦。面对“图存救亡”,中国人民又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走上“兴我中华”的康庄大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是一种历史演进过程,是一种客观存在。
“血与火的共同抗争让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一部抗争史、一部探索史、一部奋斗史、一部救亡史。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奴役面前,“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合力攻敌,共同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今有世界“强权政治”的遏制、恶意邻国的环伺、西方反华势力的煽动、三股势力的威胁,面对于此,中华民族必须要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中华民族的荣辱也和各民族息息相关,中华民族强则各民族兴,中华民族衰则各民族损。各民族只有与中华民族紧密相连、亲密相拥、周密相融才有前途、有希望、有繁荣。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实现繁荣发展的最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有力的支撑。
如果说“众志成城”是新征程契机下的伟大聚合,“荣辱与共”是新描绘宏图下的共同命运,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所有中华儿女的中国心、中国情、中国智、中国梦。纵观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五方之民”心中总是坚守着视“一代皇朝、一任君主、一个姓氏”为“中国”的国家观,梦想“建立一个大一统的国家,所有人民都在一个政府的统治之下”正是这种观念使“中国的文明一直处于兴盛时期,几乎没有间断,直至我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观。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推翻三座大山,续写了中国历史,并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面貌,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引导中华民族荣辱与共,实行改革开放,施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从此中国人民“富起来”;随着“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临近,“中国梦”续航,中华民族依旧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砥砺前行、不忘初心,迈进新时代,从此中国人民开始“强起来”。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人民的梦,更是中华民族的梦,实现伟大的梦想需要进行伟大的斗争,实施伟大的工程,推进伟大的事业,在新憧憬之下更需要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继续奋斗。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由费孝通先生于1988年首次提出,即多元、多源的民族(族际)历经漫长岁月,经过不断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渐形成和而不同的共融、共荣统一体。多元一体理论明确总结出中国的多民族构成状况、悠久历史进程状态,是对中华民族“大一统”格局的精确概述和精准概括。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准确定性,多元是民族多元、文化多元、渊源多元、历史多元,一体是“同根”、“同心”、“同向”、“同行”,多元是特色与特点,一体是趋向与前途。
多元民族、多彩文化,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性、特质、特征。56个民族56种元素,56份力量、56类智慧,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的力量源泉,是中国历史发展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蒙古族的《江格尔》、呼麦、长调民歌,藏族的《格萨尔》、藏戏,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福乐智慧》,满族的《红楼梦》、壮族的《盘同古》,侗族的大歌,赫哲族的伊玛堪等既是民族文化的不朽经典,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还是全人类的优秀遗产。多民族及其承载的文化多样性不是“负担”,而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资源。中华民族的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保卫、建设的,中华民族的繁荣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拼搏的,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缔造、传承、弘扬的。多元民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各民族之间就形成了文化的共存、共荣、共享、共进的格局,在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了政治认同,这也是统一是中国历史主流的深层次重要原因之一。
“一体”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是“多元”凝结、精炼之后的归属、趋向,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的现实写照,是民心所向、诸理所属。我们说,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正是对历史中国和新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1840年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历史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的入侵、封建势力的压榨、灭国亡种的危机,史无前例的把我国各民族人民紧紧连在一起。各民族命运相依、福祸相伴、生死相存,血与火的共同奋勇抗争使各民族清醒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相濡相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才会有前途,才能有希望。“一体”既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沿袭、史乘写照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趋向、前途,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选择,是中国56个民族的命运承载体和前景支撑体,是各民族的归属根基。中华民族的“一体”是动态的、合成的、共存的,同时又承载着各民族的希望与梦想。它是各族人民生活方式、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纳米”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物质支撑、动力源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只有维护“一体”才能保护多元,各民族在“一体”中才能够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体”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中华民族的 “多元一体”是“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的辩证统一。“一体”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多元”是家庭成员,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犹如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好比紧密团结的石榴籽,“由结合而凝聚,所具有固而不解之形。”
“一体”大家庭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其目标是为每一个家庭成员谋福祉,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多元”家庭成员则要精诚团结、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共同实现这个目标,“多元”与“一体”是命运共存、辅车相依,是风雨同舟、唇亡齿寒的依存关系。“一体”大家庭尊重多样、容纳差异、求同存异;“多元”家庭成员则要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共同锻造熔铸“一体”。
“一体”融通“多元”,“多元”充裕“一体”,过分强调“多元”,中华民族就会失去实力、失去光芒;片面强调“一体”中华民族又会丧失活力,缺乏色彩。“多元一体”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有机、完整、统一的整体,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历史留给中国的珍贵资源、宝贵财富。
总之,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理论飞跃,又一次经典继承,又一次创新发展。新时代习近平中华民族观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做好中国民族工作、促进中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