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2020-01-02 23:44端木冬冬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效能

端木冬冬

(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上海20141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重强调,我国教育应加大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贫困生资助体系,提升资助水平,以更好地促使每位学生均能接受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在注重专业培养和技能训练的同时,更需要关注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现如今,高校资助体系已不断完善和发展,高职院校已实施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帮扶政策,减轻贫困生的经济负担,资助其顺利完成学业。然而,由于贫困生长期肩负经济重担造成了思想负担,部分贫困生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效能感降低,面对困难、挫折时,缺乏面对的勇气和信心,产生自卑等消极情绪体验。因此,高校资助工作者在深入挖掘提升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效策略,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成长、成才,这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大问题。

一、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的推断。基于此,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是指在校期间,高职贫困生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自信程度,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方面。

学习上,自我效能感会影响高职贫困生的学业目标及面对困难时的自我表现。对于自我效能感较高的贫困生而言,能正确估计自身的能力,善于制定恰当的学业目标,在实现学业目标的过程中,乐于迎难而上,排除万难,并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合理归因,以激发自己继续努力;相反,对于自我效能感较低的贫困生而言,由于无法正确估计自身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对学业持有得过且过的心态,以至于学业上屡屡受挫,并将自身的失败归因为运气等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

在生活上,自我效能感会影响高职贫困生的生活目标和情绪体验。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个体,对未来生活积极乐观,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扭转现状、改变命运,持有积极的生活目标和人生态度,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也能够积极应对,并产生坚强、乐观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贫困生则不然,他们觉得未来一片迷茫,认为自己无力改变现状,只能一事无成,自暴自弃,缺乏积极的生活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认为无力应对,索性消极逃避,内心充斥着沮丧等消极情绪体验。

在就业中,自我效能感会影响高职贫困生的就业自信。自我效能感较高的学生,对大学学习中自身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有明确的自我判断和自我认知,对工作充满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在择业过程中,把握机会,善于努力和尝试,有利于个体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由于无法正确估计能力,在择业过程中,表现出害怕尝试、畏惧失败等消极被动的行为表现,错失适合自己的就业机会,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工作。

二、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价值探析

1.有利于促进高职贫困生积极信息和行为选择。

自我效能感不仅能够调控个体对外界信息和行为的选择,还能够调控个体的行为反应。当个体面临纷繁复杂的外界环境时,由于受到自我效能感的调控,具备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善于从外界环境中汲取积极的信息,并选择正面的行为表现。因此,提升高职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高职生自动过滤掉消极的信息和行为,选择积极有益的信息和行为,并积极加工,进而增强主动适应外界环境的主体意识,并做出正向的行为评估和行为效仿,强化自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职贫困生健康发展。

2.有利于提升高职贫困生的自我期望水平。

自我期望,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行为活动之前,对自身所能实现某种目标的预期。自我期望水平对个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自我期望水平较高的个体,较为自信,心态积极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自我期望水平较低的个体,较为自卑,心态消极悲观,对未来并不抱有较高期待。提升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有利于诱发个体产生与自我效能感相适应的自我期望值,促使高职贫困生正确认知自己、评估自己,采取积极主动的行为,增强意志力,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3.有利于提升高职贫困生的认知水平。

个体的认知可以分为合理认知和不合理认识,自我效能感关注个体的合理认知,通过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能够促使高职贫困生善于调整自我认知偏差,不断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改进,形成合理认知,基于客观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客观理性地对待生活,促进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研究发现,部分贫困生面临失败时,容易产生自我怀疑,很容易产生不合理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糟糕透了,一事无成,这种不合理的认知可能会影响学生日后的行为反应,并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提升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就显得格外重要,能够有效提升个体的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一些高职院校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存在的问题

1.注重经济帮扶,忽视精神帮扶。

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关于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目前高职院校主要采取的对策有,通过审核贫困生的贫困申请,进行贫困认定,然后根据认定结果给予相应等级的经济补助;学校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增强学生实践锻炼的能力,给予经济帮扶;资助活动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贫困生征文或漫画海报比赛等,表现优秀者给予奖励。综上,对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多侧重于经济帮扶,但精神帮扶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显性教育有余,隐性引导不足。

高职院校针对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采取了专题讲座、资助文化月主题教育讲座等一系列活动,多属于显性教育,缺乏隐形引导。因为不管是家庭经济调查,还是开展专题讲座,只是关注表面问题,没有深入贫困生的内心,这种显性教育很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在显性教育中,受教育者往往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能难以达到教育持久性的效果。与之相反,通过实施隐性教育,诱发学生意识到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意义和作用,调动自我积极主动性。因此,由于显性教育的表面性和暂时性的特点,可能会影响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3.注重思想教育,忽略心理疏导。

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提升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精神动力,二者在高职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各有侧重,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提升高职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但是,目前,部分高校更加侧重思想教育,忽略心理疏导,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可能无法促使受教育者真正产生心理共鸣,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效果。此外,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部分贫困生可能存在较为敏感、脆弱等心理特点,当产生心理困扰的时候,可能更需要心理疏导。因此,只有同时注重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才能促进高职贫困生更好地成长。

四、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提升路径探析

1.正确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健康。

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期望值,有利于个体客观地评价自己,在充分认识自己优缺点的基础上确立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只有这样,个体才能在具体任务中更有把握取得成功,从而提升个体的自信心,获得自尊心的满足,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一个个体对自身缺乏合理的认知,可能会确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很容易导致面临实际任务时受挫。因此,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文体活动或开展一些公益类的活动,如支教、敬老院慰问老人等,引导贫困生在多彩的活动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贫困生对未来面临的挑战性任务的认知,引导贫困生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鼓励其自我肯定,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使贫困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乐,有效激发贫困生参加其他相关活动的信心,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2.丰富成功经验,恰当进行归因。

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与外界环境发生作用后,个体形成的主观判断,丰富个体的成功经验,使个体从成功经历中提升自我效能感至关重要。比如说,个体因从事了某种活动,得到了表扬,这是一种直接性的成功经验。这种成功经验的获得会极大地增强贫困生的自信心,相反,失败的经验会极大地降低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资助工作者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又难度适中的活动,创设情境使贫困生积极融入,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升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同时,研究表明,个体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资助工作者还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因为如果个体失败后,将失败归因为自己运气不好,那么学生接下来还是不能积极努力,如果个体将成功归因为自身能力所致,就会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

3.增加替代经验,发挥榜样作用。

替代性经验是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他认为,所谓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从而产生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性评估。由于替代性经验并不需要学习者进行某种行为的尝试,在某种程度上,个体可以免于某些行为的尝试,但是仍能对其实现的可能性进行评估。只有当榜样与自身的经历相似度越高,替代者对观察者产生的自我效能的影响才会越大,才更能有效地发挥榜样的力量和作用,增强自我效能感。因此,资助工作者应通过组织优秀贫困典型面对面交流会、利用微信等平台加大力度宣传表扬优秀典型、组织优秀典型和缺乏自信心的贫困生进行结对子等活动,使贫困生中的优秀榜样更好地激励贫困生,提升自信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贫困生向优秀典型学习,提升自我效能感。

4.发挥教育合力,健全支持系统。

人具有社会性,因此,对高职贫困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才能形成1+1+1>3的成效。家是温馨的港湾,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贫困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归属感,不管外界遭受到什么挫折和困难,家人永远会陪伴孩子,给予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因此,可以成立家长网络联络群,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学习、思想等状态,并与家长定期沟通与交流,方便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以更好地给予帮助。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贫困生提升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学校氛围有利于学生树立热爱学习的信念,增强人际交往的技能,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活动等方式,引导贫困生积极参与,扩大交际圈,获得更多班级同学的支持,增强自信,提升自我效能感。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个体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和定位,减少对未来的恐惧。研究表明,社会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学校应号召更多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增强贫困生实践锻炼的能力,增加适应社会的机会,增加获得成功的经验,从而提升自我效能感。

针对高职贫困生实施帮扶,提升自我效能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提升高职贫困生的自我效能感,不仅可以帮助其更好地融入校园,还可以助力其增强迎接未来挑战的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笔者认为,只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增强高职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就能够引导贫困生更好地提升自我效能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