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演出对年画的影响

2020-10-13 03:37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年画戏曲舞台

漆 艳

(宁波大学 潘天寿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我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最深入民间的只有两种艺术,“一是新年里到处市镇上贩卖着的‘花纸儿’,一是春间到处乡村开演着的‘戏文’,没有比这两种风行得更普遍了”①(381)。丰子恺所说的“花纸儿”是指年画,以戏曲故事、戏曲人物、戏曲演出等戏曲主题为题材的戏出年画,作为年画与戏曲的结合体,在民间自有特殊意义。本文旨在通过不同地域戏出年画的风格特色,探讨戏曲演出对年画的影响。

一、戏出年画的产生

年画中出现戏曲题材,与戏曲发展过程密切相关。戏曲文化的繁荣,催生了历朝历代戏曲题材的艺术作品。宋之前的作品仅是戏曲题材的美术作品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多种形式之一,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戏曲画,直到宋代才出现直接描写戏曲表演艺术的戏曲绘画与石刻线画。至金代,石刻线画和杂剧人物砖雕已有了相当高的水平,元代的戏曲壁画再现了戏班艺人表演元杂剧时的演出盛况,杂剧砖雕中人物面部刻画得更加清晰艳丽。这些以戏曲为题材的艺术作品描绘了演员的身段、乐师的演奏、舞台的布景等演出实况,对戏出年画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但对戏出年画造成更直接影响的还是戏曲版画、名伶肖像画与扮相戏谱。明清时期绘制戏曲剧本版画插图的风气大盛,这些版画建立了以一个精彩情节或场面代表一个剧目的方法,促进了年画题材的扩展,然而大部分版画中的人物造型装扮与背景皆与戏曲舞台不同,只是书籍中的故事插图。

明清之际,宫廷对戏曲的重视,推动了大量戏出形式绘画的发展。宫廷为自娱和教化臣民,命沈振麟、沈元等画家创作专供帝后观赏的戏出人物写真画,这些戏画均以工笔细描,人物面貌、神情及服饰的样式、纹样、色彩都极为逼真准确。嘉道年间,杨静亭的《都门纪略》就曾提及名伶肖像画《十三绝》:

我朝开国伊始,都人尽尚高腔,延及乾隆年,六大名班九门乱转,称极盛焉,其各班各种脚色亦复荟萃一时,故诚一斋绘十三绝像悬于门额②(123-124)。

“诚一斋”是位于北京外廊坊头条西口内的南纸店,“十三绝像”所绘人物乃当时最负盛名的绝艺优伶,具体是谁,《都门纪略》亦有详细记载:

人物匾额,时人贺世魁画,所绘之人,皆名擅词场。霍六、王三秃子、开泰、才官、沙四、赵五虎、张恒、大头、卢老、李老公、陈丑子、玉顺、连喜,号十三绝。其服皆戏场装束,纸上传神,望之如有生气,观者络绎不绝②(41)。

这段文字同时点出绘制《十三绝》的画家叫贺世魁③,他是嘉庆、道光年间的宫廷画家,因精于写真人像画,深得道光皇帝宠信,为皇族画像主笔。所绘戏装人物极具立体感,颇为传神,引得来往行人驻足翘首,社会各阶层皆尤为喜爱。这类名伶写真画像以描绘戏班角色的装扮与身段为主,直接启发了年画艺人选取戏曲表演艺术刻画的想法。

历朝历代戏曲题材的艺术作品对戏出年画的产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那么戏出年画具体出现于何时?明清时期,戏曲和年画进入成熟期,年画艺人开始选取戏曲题材入画。乾隆四十年(1775)顾光《杭俗新年百咏》中曾提到:

欢乐图,花纸铺所卖,四张为一堂,皆为彩印戏出,全本团圆。马如龙《杭州府志》谓之合家欢乐图④(212)。

欢乐图是南方杭州一带对年画的称呼,花纸铺即为年画铺,全本团圆指团圆主题。可看出最晚在乾隆年间我国就有了表现戏曲题材的年画,且皆为彩色套版印刷。

戏曲文化的繁荣促进了戏出年画的发展,使其成为木板年画中十分重要的题材。戏出年画与戏曲的关系不只是以戏文为表现题材,从艺术语言、人物形象到画面布局的方方面面,受到了戏曲演出现场、演员扮相、舞台布景等细节的影响。

二、戏曲舞台演出的直接影响

清时,京都人前往戏园、茶楼观戏成为一时风尚,许多画店为赚得好生意绘制新戏出画样,常请画师前往茶园观戏写生,勾画出戏中最精彩的场面,戏后进一步修改和创作。如杨柳青“作坊财东为了争名夺利,多出新画样,不惜花钱看名伶演出的戏曲,并请画师以记忆写生的传统绘画技艺,画出每出戏中的主要情节,以备拿回杨柳青加工勾描,刻版印刷”⑤(177)。滑县木板年画传承人韩建峰曾提出:“我只记得我父亲曾经说,他爷爷那时候能一边看戏一边搞创作,创作能力特别强,特别擅长默识心记。一场戏看完了,可能记下几个戏出的瞬间就回家了。回家后把这些瞬间形象默画出来,然后再刻成画版。”⑥(82)由此可见许多戏出年画的创作直接参考自戏曲舞台演出,舞台格局与戏曲角色都对年画的人物形象和画面布局有直接影响。

刘正先生曾在《戏曲年画与脸谱》中提到:“民间年画由于受明代戏曲剧本版画插图的传统影响,人物造型大都直接借用戏曲舞台的‘工架式’,武行人物形象勾画戏曲脸谱,构图形式几乎都按照舞台演出并加以山水、楼台、花木等实景描绘。”⑦许多戏出年画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配置,几乎第一依照舞台演出加以真实描绘,舞台为戏出年画的布局构图提供了参考来源。如桃花坞年画里许多作品就直接来源于上海戏馆舞台的真实场景,写实是它们的一大特色。《取中原》《巧姻缘》中,画师不仅刻画戏班角色,还将戏台的格局样貌、台口上的花木雕栏、楹联处悬挂的琉璃串灯、场门甚至悬挂的牌匾、字画都一一记录。《巧姻缘》台前两柱挂“本园今日准演巧姻缘”“特请京都新到清客串”,舞台中心高悬横匾题“妙舞清歌”,左右两侧又有上下场门“千古”“长欢”题字门楣。《花园赠珠》两侧对联题“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背景绘四幅花鸟画,皆如同旧时戏园舞台演出原貌。年画《忠义堂》《大四杰村》中,画师绘梁架上武工角色,连海派京剧的机关布景都如实描绘下来,《花园赠珠》《小广寒》里出现西洋钟,可见上海戏园常以新花样吸引人们观戏,画店老板也常常留心戏园里的新戏,将舞台的新花样画进年画,为戏出年画增添了许多趣味性和新鲜感。有些地区的画师将戏中演员姓名刻印下来,如武强同聚隆画店印制的墨线版年画《新出桑园会》中就标注了演员的姓名:魏连升饰演秋胡、丁凤仙饰老母、坤角香水饰罗敷,都是当时有名的戏曲演员;杨柳青年画《大观茶园》刻画演出剧目《连环套·天霸拜山》,详细描绘了九义合班的演出盛况、演出位置,图中舞台左右两侧还有“官银号傍”“大观茶园”等字样,直接点出大观茶园的位置位于官银号附近;杨家埠年画《庆贺龙衣》表现智激杨香武的情景,戏台两侧题“戏台上不大地方可国可家可天下”“寻常人习学古今能文能武能圣贤”。这些年画具体如实地画出舞台戏曲演出场面,为后人研究各地演剧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

戏曲表演中演员是演出的核心,“戏曲舞台上演员的台位与调度,为戏出年画的构图布局提供很多灵感。戏曲中的场面结构很多时候就成为戏出年画处理空间的原则”⑧(13)。许多戏角色众多、场面复杂,当画师面对一众角色的主次安排时,既要追求画面的均衡协调,又要讲究“真假虚实,宾主聚散”。必须周密地构思好人物姿势、场景安排、构图色彩等各方面,以及主次、正邪人物的位置安排。如苏州年画《智激黄忠,双取定军山》的人物位置分配,此图写诸葛亮妙用激将法假意调张飞对战张郃,黄忠不服,于帐前舞刀以示勇猛,诸葛亮知其有勇有谋,遂派遣他与严颜往破张郃,画中描绘的正是二人发令出兵前的景象。诸葛孔明坐于绣花营帐中,赵云身着马褂、抱黄色令旗站于红椅上,严颜、黄忠等“主角”位于桌前,分列左右。两马童扛长枪大刀列于二人两侧,其余举旗的龙套位于营帐两旁,人物相对较小,罗列间隙小。角色虽多、场面激烈,主次关系却一目了然,这样的布局安排与戏曲舞台演出遵循的原则十分贴近,既充满戏剧性,又和谐统一、主次分明。

其次,演员的神情与肢体语言也对画师的创作有直接影响。通过对比杨柳青和桃花坞绘制的同一出戏《花园赠珠》可以看出两地在刻画人物上的不同风格。相比桃花坞,杨柳青对人物衣着显然更加精致艳丽(图1),苏州画店则在刻画人物神情和工架姿势上更传神,更专注于场景的写实(图2)。《花园赠珠》说的是方卿和陈翠娥曲折的爱情故事,画中描绘了陈翠娥不顾家人阻拦,执意前往花园与一贫如洗的方卿相会,并以明月珠相赠鼓励他奋发自强的一幕。可以看出桃花坞画店对人物的神情姿态描绘得更加传神。画中翠娥以手掩口,双眼含情脉脉,方卿亦抬手将手指置于鼻下,手执折扇欲接过翠娥扇上的明月珠,眼神直盯翠娥,此刻他已得佳人爱怜,心中不由得十分欣喜。人物勾画得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动人。姑苏王荣兴印制的《忠义堂》是刻画演员工架姿势的佳作,画中描绘了梁山好汉结拜聚义、商议军情、调兵遣将的大堂,阵容庞大。值得一提的是图中挂于梁架上的水浒英雄们。右上角的时迁最善飞檐走壁,他单手抓梁架,左脚钩于其上,轻功高妙。顾大嫂左手撑梁,身体灵动自如。白胜、乐大娘子、石秀也在梁架上各自表演,姿态万千,赋予了画面强烈的动感与美感。

图1天津杨柳青年画《花园赠珠》

图2苏州桃花坞年画《花园赠珠》

除了戏曲演员的台位调度和肢体语言外,戏曲服饰也是戏出年画丰富的重要方面。戏出年画中许多人物的扮相造型十分写实,细致地刻画了京剧长靠、短打武戏中的服饰。《大四杰村》中,雷震远头戴硬罗帽、手拿折扇、戴髯口。朱文彪眼盲左手拿竿、右手舒展作乱摸状。鲍字安与花振芳皆为勾脸,穿抱衣抱裤、系鸾带、厚底方靴,手握大刀站于桌上。各角色衣装扮相皆精致烦琐,配色亮丽丰富,均为晚清京剧衣装行头,样式各异。甚至连每个角色的姓名、绰号都一一记录。杨柳青年画风格精致华丽,有些人物衣装扮相极为逼真写实,戴廉增画坊印制的《狄青招亲》中每个角色的脸谱、头饰、衣饰、髯口、道具的具体样式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戏曲舞台演出对戏出年画的创作造成了直接影响,假如没有真实的生活来源参考,创作出如此生动的戏出年画是不可能的。戏曲演员五彩缤纷、精致华美的衣装扮相丰富了戏出年画的画面,戏曲演员的身段动作使静态的年画活跃生动起来,形成千姿百态之美,而戏曲舞台则为画师构思人物、道具、场景的布局提供了参考来源。

三、体现地方戏特色的戏出年画

由于年画艺人侧重描绘当地人熟悉且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地方戏的剧本、角色、身段、脸谱、服装、砌末等都影响当地戏出年画的题材、人物造型,乃至笔法、色彩,形成了与地方戏特色相对应的地方性戏出年画。

例如,在盛行京剧的天津地区形成了以京剧为主要题材的杨柳青年画。京剧的发展环境不同于地方戏,对演出艺人的扮相、技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细腻精致的演出要求形成了杨柳青戏出年画工整精巧、细致传神的风格。为了迎合更多人的语言习惯、审美习惯和喜好,京剧的表现题材更宽,人物类型更多,民间淳朴、粗犷的风格相对淡薄。在人物造型方面,《辕门射戟》《战宛城》《回荆州》等年画中的人物皆依剧中规定,着“硬靠”,背部插四面三角形“靠旗”,头上戴和角色相呼应的盔头,绘脸谱,色彩夸张,一些形象与今日京剧演员的造型十分近似。杨柳青戏出年画典雅温润、素雅恬淡的风格与京剧“武戏文唱”的倾向是相吻合的。

武强地区盛行河北梆子、老调梆子、京剧、评剧等剧种,不少武强年画就取材于河北梆子、老调梆子等地方小戏,画中人物扮相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陕西梆子流入河北后,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语言习惯与审美需求进行改良后,形成了河北戏曲独有的面貌。河北梆子的演唱讲究“以气带声”及“腭嗽”“喷口”“砸夯”等特殊技巧,节奏鲜明,刚劲有力,听起来高亢激越,畅快淋漓,且常杂糅着河北方言,乡土气息浓郁。武强戏出风格古朴自然,线条刚强、大气朴拙,正与河北梆子高亢悲忍、情感激烈的风格相似。

滑县地方戏剧文化内涵深厚,戏出年画大多直接取材于大弦戏、大平调、二夹弦等。滑县钟爱表现农民起义、英雄豪杰和男女爱情,内容以反映历史故事、民间生活故事居多,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滑县戏出年画中无论是人物还是道具都有强烈的动感,形神兼备,概括简练,没有文字,只有画面,与滑县地方戏气势恢宏、高亢激昂、奔放豪爽的风格互为呼应。

除此之外,四川绵竹年画师根据川剧题材和人物绘制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戏出年画,画中人物衣装扮相多有川剧特色,构图简练受川剧舞台形式影响,配色遵从川剧角色的脸谱、服饰和舞台设计的审美需求;陕西幽默风趣的眉户、豪放的秦腔及地方小戏促成了凤翔戏出年画古朴自然、生动有趣的风格。充分说明了地方戏对年画题材内容、人物造型、线条色彩、风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影响。

四、结语

戏出年画是我国珍贵的民间艺术瑰宝,戏曲为年画的创作提供了广泛的创作题材,戏曲舞台为年画的构图布局提供参考,戏曲演员的脸谱、衣靠、身段程式、台位调度为画师提供灵感,由此形成了与地方戏相对应的地方性戏出年画风格。反之,戏出年画对戏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戏出年画是一种传播媒介,犹如今天的宣传海报,能突破戏曲演出的局限性,促进戏曲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并有更持久的影响力。

如今,有些年画中的剧目已然消泯,戏出年画却可视地保存了当时的演出场面和大量的民间戏曲剧目,为后人研究戏曲留下了珍贵的演出图像资料,对探索戏曲的发展、沿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①丰陈宝,丰一吟.深入民间的艺术.《丰子恺文集》(3),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②杨静亭.都门纪略.同治三年(1864)荣绿堂刻本,《中国风土志丛刊》,广陵书社,2003年版。

③据麟庆所著.《鸿雪因缘图记》载:贺世魁字炔文,顺天大兴人也。道光四年,因禧仲藩尚书(名恩,宗室)荐龚绘御容《松凉夏健图》称,旨“供奉如意馆,加六品衔”。转引自黄克主编:《清宫戏出人物画(上)》,花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三页。

④顾光.《杭俗新年百咏》卷上,转引自王朝闻主编《中国美术史·清代卷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⑤王树村.《戏出年画(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⑥王坤.《滑县年画 韩清亮 韩建峰》,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⑦杨小华绘,刘正,杨小华.《戏曲年画与脸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序(上)。

⑧王树村.中国戏出年画.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猜你喜欢
年画戏曲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