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培养
——以跨文化交际为视角

2020-10-10 15:09张胜华
文教资料 2020年20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跨文化要素

张胜华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通用能力教学部,北京100015)

2000年,从丛在光明日报发表的题为《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一文拉开了英语教育界广泛关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序幕[1]。如何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成为广大英语教育者的一大课题。众多从事英语教育的学者、教师开始对我国大学生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问题开展研究。培养大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首先要研究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及支撑要素。

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及其支撑要素

1.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现状概述

现有关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对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现状展开调查研究。研究多采用测试法,辅以访谈等研究方法。测试内容以翻译为主,也有学者在翻译的基础上,设计用英文表述某个中国成语或用英文解释某个中国文化现象等内容。学者共识:中国学生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但研究过程中测试材料以研究者自己编写为主,题目来源多样,使用的测试语言材料缺乏统一性。其二,寻求提高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学者共识:在外语教育当中,宜从跨文化交际视角重视中国文化输入,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在过去的20年间,研究者和英语教育者开展的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已有研究未能结合跨文化交际理论对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结构及相应的特征进行深入探讨,缺乏对一线英语教学的可操作性指导意义。

深刻理解“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特征是研究如何培养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逻辑起点。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及支撑要素。能力的概念很复杂,一般认为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表现在个体从事的各种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到发展[2](408)。语言表达又称语言产生,是指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或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过程,包括语言表达(口语)、书写表达(书面语)和手势语三种形式[2](324)。英语表达能力主要包括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两种形式。现有关于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研究多从中国文化的英文翻译能力入手,将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等同于中国文化的英文翻译能力,并通过书面或口语形式进行测试。兰军(2010)认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是指把英语作为外语的学习者用恰当的、符合说英语国家人民表达习惯的英语表达方式表述中国文化的能力[3](190-193)。这一定义突出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语言能力,指出了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结果和表现形式,但需要进一步探讨顺利实现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心理条件和支撑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深层要素。培养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本质在于学生在与非汉语文化背景的人士交际时,能够得体和有效表达中国文化。“得体性”和“有效性”是衡量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指标。这种得体和有效的沟通是一种双向的、动态的及同理心层面的文化互动,不是仅将既定的中国文化文本翻译成英文。需要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不断丰富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

1.2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及其支撑要素

Michael Byram于1997年提出经典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划分为态度、知识、理解和关联的技能、发现和互动技能及批判的文化意识五个维度[4](34+50),并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构成[4](54+73)。该模型以外语教育为中心,强调外语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重要作用。当然,该理论的明显不足体现在对能力的分类。由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在概念上极其相似,使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层面产生较大重叠[5](67)。

我国学者孙有中(2016)从构成要素的角度将跨文化能力的核心内涵描述为: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跨文化同理心和批判性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研究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熟悉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历史与现状,理解中外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异同;能对不同文化现象、文本和制品进行阐释和评价;能得体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帮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6](1)。该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帮助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士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即提出翻译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将跨文化交际从人际间交流的微观范畴,拓展到大众传媒等宏观和中观范畴。该理论立足于我国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为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提供了全新思路,恰是因为这个原因,该理论模型中的某些跨文化能力要素缺乏普遍适用性。

Michael Byram和孙有中两位学者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阐释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构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内涵和支撑要素提供了理论支撑框架。本研究在借鉴上述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文化英文表达的特点,将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划分为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三方面要素,详见表1。

表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以上本研究项目提出的三个维度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支撑要素,更具有普遍适用性,在教学实践中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在这三个维度当中,知识和技能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使用外语表达中国文化的基本能力;心理品质是这种能力的核心要素。心理品质中的态度要素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解读并表达中国文化的现象和精神实质。需要强调的是,学生表达中国文化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翻译过程,而是思辨的过程,这一过程必然带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因此,是否具备积极的心理品质决定了能否把握住中国文化蕴含的价值理念,并以正确的价值取向表达中国文化,起到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的正向作用。

2.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原则

基于本研究项目提出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维度,我们总结归纳了在英语教学中培养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应遵循的三条原则。以上三原则与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的三个维度相对应,逻辑关系见图1。

图1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维度和教学原则

2.1价值观优先原则

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需要依托英语教育实现。由于语言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长期以来,语言教育界关于外语教育目标的讨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突出语言的工具性功能,以实用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技能;另外一种主张突出语言的人文性,注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人的文化意识、思辨能力等人文素养。这些观点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通过本项目研究,我们认为外语教学在重视语言工具性的同时,更应该重视语言的人文性,体现出外语教育的育人属性。

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首先应该遵循价值观优先原则。因为中国文化表达不是随意的自由表达,承载着文化传承和对外传播的重要作用。价值优先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正向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行为的指南,只有在正向的价值观指导下,才能培养出有价值有意义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向价值观。其次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及文化现象蕴含的表层或深层价值理念的分析能力。价值观属于深层文化,是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是文化的诸多因素中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最大的因素。只有深刻理解中国文化及文化现象背后蕴含的价值观,才能实现中国文化表达的“有效性”。

2.2文化对比与互动原则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并非是静态的翻译过程,而是动态的互动过程。要实现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不是简单地增加中国文化的输入比例,而是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本我文化与他我文化的异同,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遵循文化对比与互动的原则。我们以中国文化图腾中的重要元素“龙”为例,早期的英语翻译没有考虑跨文化交际因素,只是从“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形似入手,将“龙”翻译为“dragon”。这种翻译方式显然没有深刻思考“中国龙”和“西方龙”所蕴含的文化要素之间的显著差异。对方会按照英语文化当中“dragon”的象征意义理解“中国龙”,对“中国龙”产生误解。英语文化当中的“dragon”并非吉祥的象征,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得体性”与“有效性”都无从谈起。文化对比不是静态的对比,而是求同存异的互动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文化对比语境,帮助学生形成文化对比意识,并能根据语境不断调整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内容和形式,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表辞达意。

2.3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原则

教师在理解跨文化交际视角的中国文化英文表达能力时,应该既考虑人际间交流的微观范畴,又考虑大众传媒等宏观范畴。跨文化交际的微观范畴是指发生在特定交际者之间的、人际层面的跨文化交流互动;宏观范畴是指以大众传媒等为交流媒介,面向具有相似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的、具备一定影响力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微观范畴的跨文化交际具有更强的即时性,交际双方可以通过交流情况及时调整交流内容与交流策略;宏观范畴的跨文化交际具有更强的影响力,需要交际者充分考虑大众传媒的特点,采取对应的策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培养学生中国文化的英文表达能力。

3.结语

在“一带一路”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已经走到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文化正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不再局限于少数专门从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人员和外交人员,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参与跨文化交际的普通人群会越来越多,他们无形中将以“非专业人员”的角色肩负起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历史使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跨文化要素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