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培养的策略探究

2020-01-02 03:58:56申映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荣誉感意志品质小学生

申映辉

(凯里市第七小学,贵州凯里 556000)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除了获取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我认知以外,学生的思想品德也逐渐形成。在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目标的现代化教学背景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需要学生有健康的身体及心理,从某种意义来说,体质和心理对学习起着引导甚至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心理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影响着小学生思想、道德及人格的形成。意志品质是体现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着小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

1 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必要性

1.1 现代生活环境不利于小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形成

为合理控制人口发展,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从国家建设的大方向来说是必要的,但是也较大的改变了我国的人口结构,导致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少,很多小学招生的学生数量锐减,不得不采取并校等措施来应对这一局面,如今虽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生活压力增加,很多家庭对于要二胎的欲望并不强烈,而是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独生子女身上。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整个家庭的希望,家长们将学习作为学生的唯一要求,对其生活大包大揽,不给小学生锻炼的机会,在吃、喝、穿、行为、 思想等方面更是溺爱,尽量满足小学生的要求,为其创造了十分优越的环境[1]。家长的过度溺爱又使孩子丧失了体验辛苦、 锻炼吃苦耐劳品质的机会,促使小学生养成了娇弱、傲慢、怕吃苦、怕受累、自私自利的性格,不利于小学生优良意志品质的形成。

1.2 现代化教育理念要求提升小学生意志品质

小学生自小培养的意志品质不仅伴随着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更伴随其一生影响着其社会价值发展[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及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贫富差距明显显现,人们的思想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腐蚀了心灵,变的唯利是图、懦弱胆小,如果现代教育还是仅仅应付应试体制以分数作为教育唯一的目标,那么培养的人才其综合素质势必无法达到国家发展的需求,甚为成为阻碍国家发展的毒瘤。在这种背景下,小学体育教育中的意志培养就显得异常重要。体育精神代表的是敢于拼搏、不服输、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减轻社会不良因素对小学生心态的影响,帮助小学生建立优良的品格,促进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素质教育落实的有效性。

2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2.1 体育教学工作重视不够

如今,家长为小学生选择学校时非常重视其教学水平,并将其升学率与文化课分数作为评价教学水平的主要标准,几乎不考虑体育教学质量如何。正是这种思想下,家长在为学生选择学校时,往往不会注重学校的体育教育水平,而是一味地看文化课程教学质量。各学校竞争压力大,基于家长的意见以及应试体制的要求,将更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文化课教学中,忽视了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资源倾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学校将资金用于了文化教学设备的增加,而忽略了体育运动器具的完善。与此同时,有的学校没有安排专业的体育教师,仅仅是其他文化课教师代课,有的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时非常少,更有将体育课变为自习课或者被其他文化课占用的情况出现,还有学校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3]。从长期角度来看,这种情况不利于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及体质锻炼,阻碍了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小学生优秀品质的建立。

2.2 授课方式不科学,学生不重视

体育课一般是户外形式,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因此多数的小学生对体育课比较喜爱。但是,部分教师并没有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做了基础技能的培训,体育理念、体育精神等也没有进行有效地传达,甚至在体育课上经常让学生自由活动,更有学校的体育课成了课外活动,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对其产生的兴趣也停留在不用写字、可以玩耍等层面。这种体育课程的定位偏差从根本上限制了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也使得体育难以发挥出其本来的功能,造成了体育教育的表面化、形式化。体育也是我国的一项重点项目,无数的体育健儿为我国赢得了荣誉,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可以激发其潜能,完善其自身的性格与品质,有助于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不科学的授课方式抑制了小学生体育潜能的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其意志品质了。

2.3 小学生身体素质差

现代家庭对小学生过分的爱护使小学生缺乏更多身体锻炼的机会,在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久而久之导致其对劳动有一种厌烦的心理,甚至不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此外,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的兴起,改变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在还没有网络的时代,儿童的兴趣就是一群孩子到处跑着,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具构成小游戏乐在其中,动手又动脑,而现代生活中,儿童的兴趣大多停留在网络游戏与电视电影等方面,欠缺身体锻炼,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4]。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这也造成了许多学生营养过剩,甚至造成了肥胖的情况。很多小学生难以适应体育训练的强度,意志品质薄弱,跟不上体育课程的进度。这种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身心的发展,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培养小学生体育意志力的重要性。

3 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意志品质培养的措施

3.1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3.1.1 培养国家荣誉感

对国家的热爱和尊重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但是个人的生活及工作与国家相比是非常小的团体,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更多的关注自身感受或者与之相连的人、事、物,国家荣誉感与责任感被暂时压制,如果这种品质长期得不到激发,也会受各种影响而减弱甚至丧失,这种激情一旦丧失,就会失去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国家荣誉感的培养,使这种品质得到发扬与稳固[5]。国家荣誉感的渗透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列举跳水健将郭晶晶、 乒乓球健将张怡宁等体育健儿的事迹,让学生们体会到体育人员肩负着国家的使命,在体育精神的指引下赢得了无数的荣誉的不易,也让学生体会到他们荣获奖牌以后带来的荣誉。这份荣誉是通过体育健儿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与拼搏实现的,在体育赛场上,国家荣誉感是给予体育健儿们勇气与信心的力量。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重要体育赛事的视频与学生一起观看,在升国旗、唱国歌环节学生会受到很大感染,激发他们的国家荣誉感与报效祖国的决心。如果学校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现场观看一些比赛,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现场运动员的激情与坚韧,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

3.1.2 培养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的且不能忽视的因素,为使所有学生均能得到成长,克服恐惧、胆小等心理,切实提高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进行一些容易使小学生胆怯的项目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为了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通过集体的荣誉感来提升小学生的体育项目参与欲望,可以将学生分组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对成绩优异的小组给予物质或者称号的奖励,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小组成员间相互协作与鼓励,引导小学生主动克服困难。在这种模式下,小学生会产生体育项目的训练不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团队,这也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团队意识。

3.1.3 明确学习动机

小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并不全面,基于其性格特点,对体育的喜爱往往是以自由玩耍为出发点。在这种心态下小学生极容易出现项目的偏差,最终造成一部分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大家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而一些较为乏味的项目,小学生则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这是小学生心智不成熟的表现,也是符合该年龄段的正常心理状态。对此,教师需要让小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体育精神、体育技能、体育发展以及开展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等事项,引导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体育的动机。

3.2 坚定意志品质培养

畏惧心理是小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经常产生的一种负面心态,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首先需要了解畏惧的原因,其次积极开展易引发小学生畏惧心理的体育项目,并通过合理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掌握体育动作要领,消除其畏惧心理。据教学经验分析,促使小学生产生畏惧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 条件反射。小学生对体育项目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并掌握体育技能,恐惧其产生的后果,害怕出错或者受伤,对尝试有抗拒情绪。(2)项目类化。部分小学生有“恐高”心理,对于“跳高”项目较排斥,从而类化到含有“跳”或者“高”的项目中,如对跳远、蛙跳等也有抵触情绪。(3)情绪感染。如果体育教学中有一名学生因活动意外受伤,其他学生会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对体育产生畏惧。(4)畏难心理。有些体育项目在开展的过程中难度较大或者体力消耗较多,部分身体素质不佳的学生对其有一定的抵触心理。了解这些因素后,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各个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并讲解运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和应对方法,在运动初期适当降低难度,如降低高度、翻松沙坑、增加保护措施等,缓解学生恐惧心理,在体验到成功后或者比较熟练的掌握技能后,逐渐增加训练难度,从而使学生的意志力在教师引导下得到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因为技巧缺乏或者方法不对而出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学生陷入低效学习状态,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此外,还可以进行站军姿、列队训练等纪律性的项目来锻炼学生意志力。

3.3 开展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状态、运动基础等方面有清楚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准确的判断其风险大小,进行针对性指导并实施针对性的保护,将相关情况解释给学生,培养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及能力,促使意志品质自我培养的开展。根据教学经验,自我培养可以从3个方面开展:(1)课后作业。课上教师对动作要领进行亲身示范或者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上的专业讲解,并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对其动作进行指导,课上教学结束后布置课下作业,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课后练习,通过完成作业对动作的掌握程度进行巩固。为了确保课后的训练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录制视频;(2)自我要求。体育教学的开展不可避免的会造成部分学生摔倒、磕碰等情况,但是教师依然要鼓励学生不能放松对自我的要求,引导学生勇于挑战、不畏困难。特别是一些学生能够做到,但是需要努力才能够实现的项目,教师要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帮助其树立起坚韧的性格;(3)自我暗示。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遇到困难缺乏勇气,教师可以训练学生进行自我暗示,比如,运动员在训练时风雨无阻才能获得成功,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呢?再坚持一下,一定能够成功的,别人通过坚持已经成功了。通过自我暗示激发学生的斗志,同时对勇敢、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促使小学生自身意志品质的培养。

4 结语

虽然我国在小学体育教育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也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意志品质培养工作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学校及教师需要对此项工作重视起来,以合理的手段积极落实教育部对体育教学的要求,积极渗透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帮助小学生树立优良的品格,促使其成长为合格的人才。小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不仅是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以及终身运动理念的养成,也是学生在学习其他知识过程中优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方式,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荣誉感意志品质小学生
培养集体荣誉感 增强班级凝聚力
这是我们要的集体荣誉感吗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探究
运动(2016年6期)2016-12-01 06:33:58
我是小学生
不同运动水平男子冰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比较研究
冰雪运动(2016年5期)2016-04-16 05:55:14
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目高水平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研究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5:03
美德魔法之 诚实&荣誉感
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
中国火炬(2009年4期)2009-07-24 14: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