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飞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真的很重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都沉淀于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书籍之中,大多数知识文化都需要通过阅读了解。然而,当代小学生是不注重阅读的,课堂任务的繁重,课外电子设备的诱惑力,游戏的吸引力,更突出了课外阅读的无趣。由于长时间对课外阅读的忽视,使得学生的阅读效率低,阅读能力弱。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什么?每个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但在小学教育中,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就是“负担”,是额外任务。并且,在生活中,阅读的作用无法显现,对于“没有作用”的阅读,何苦要花时间,花精力去做呢?正是由于这些错误思想的存在,导致阅读能力低弱,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扭转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潮流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宝藏——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文化,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义务将其传承下去:如读孔子及其弟子整理的语录的《论语》,可以了解到孔子是怎样与他的弟子相处的,并且知道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古时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1];读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可以了解屈原所处的朝代背景以及屈原心中的抱负,书中更有很多关于植物的描述,“香草美人”由此而来;读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可以认识到近1 900种药物,了解11 000多个药方,正是由于这些药方、医书的存在,中医才没有中断传承……这些书中的知识,课堂了解的只是片面,更多地需要阅读的延伸与拓展。
知识的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而知识积累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阅读[2]。通过阅读不同书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有用的知识留在脑海里。积少成多,凝聚成海。只有积累丰富的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读书,做学问。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由于家庭、事业等各种原因,真正看看世界的人寥寥无几[3]。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有着无与伦比的好奇心,他们求知欲旺盛,甚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十万个为什么,但由于年纪、家庭因素等原因,能出国旅游的人少之又少。但可以通过阅读来填补这个方面的遗憾。对于爱好阅读的学生来说,书的世界任他翱翔,如读一本《世界地理杂志》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国的美丽风景。并且当今正处于网络大爆炸的时期,阅读已然不拘泥于书本的形式,通过网络,也可以认识到外面的世界,不出户而行千里,说的就是这样。对于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认识外面世界最好的方式。
如果说外貌是留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自身素质就是留住人的重要手段。如果一个人的素质低下,那外表再美丽的人也难招人喜欢。一个人若想提升自己的素质,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有没有读过书的人,精神气质都会变得不一样。读过很多书的人,就像古时的大家闺秀,秀外慧中,风姿绰约,从内而外都透露着自信的风范,让人不禁心生向往;而没有读过书的人,往往透露着市侩的气息,斤斤计较,与人为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是一个圈,只有自身足够优秀的人,才能被更多优秀的人看到,就如同大多数好孩子只愿意同好孩子交往,而不愿搭理坏孩子一样。让阅读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部分,让阅读成为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
阅读教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但由于阅读环节的不完善,阅读者的不重视,往往使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小学阶段,没有单独的阅读课程,多数阅读教学几乎都穿插于语文的课文理解教学中,并且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几乎没有进行深入讲解,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是为了解决课后习题而读,阅读没有其他意义[4]。除了课堂阅读教学之外,学生也很少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平时很少接触课外书籍,只有偶尔会进行片段式阅读,某些学生更是“一年难读一本书”。平时课外阅读活动的缺乏以及课外阅读的不重视。这些现象的存在,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练习提高阅读效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难以解决。
小学阶段的整体阅读能力都是偏弱的[5]。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时,大多数学生除了了解作者,了解文章讲了什么内容,便不做其他理解,因此小学低年级的阅读几乎都停留在表面阶段。但当学生进入中、高年级时,学生便需要改变阅读的方法,不能将低学段的阅读方法完全带入,否则便难以跟上高年级阅读的脚步。中、高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需要对文章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但有些中、高学段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停留在低年级阶段,没有一点进步,无法深入理解文章,也就无法正常进行阅读活动。
针对小学生阅读效率低,阅读能力弱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激发学生关于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二是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将分别对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笔者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分的热爱可以胜过九分的责任,只有当你发自内心地热爱某件事时,你才会努力、坚持,并且不会觉得疲劳。但如果你对一件事是三分钟热度,那将一事无成。而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也曾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阅读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想读书,乐读书。一个人若是主动去探索某个现象,那他一定是对该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没有兴趣便无法坚持。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个教师而对他讲的繁复的课程十分感兴趣,也会因为讨厌一个教师而在他的精致课堂上故意调皮掏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便是培养学生关于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学,乐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做到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3.1.1 从内部激发学生兴趣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兴趣书籍的选择是不同的,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倾向于绘本,而中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故事书的有趣的读物,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意向则是分散的,阅读多为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书籍[6]。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可以选择因材施教:给低年级学生选择益智绘本,让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进行学习;给中年级的学生提供正能量的故事书籍,让学生在故事中感悟道理;给高年级的学生选择他感兴趣的书,扬其所长。当学生发现了阅读的作用,并爱上他所选择的书籍时,自然而然就会对阅读产生兴趣。
3.1.2 从外部引发学生兴趣
整体而言,影响学生兴趣的外部因素较多,但教学的外部因素多指奖励,而奖励按其形式也可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1)物质方面的奖励。
物质奖励包括直接的金钱奖励或间接的物质奖品、奖状等形式的奖励。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时,需做到指向分明,并且奖励的价值应在家长的能力范围之内。比如:对爱玩手机的孩子,当他们读完几篇优美的散文,并有自己的感悟时,家长可以允许孩子玩10 min手机;对爱动的孩子,当读完多少本书,可以买一个价格在多少范围内的孩子喜欢的运动器具,以此类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家长可以设置用其喜欢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由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相对而言,笔者不提倡物质中的直接金钱奖励,因为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长时间接触金钱,有可能使学生变得势利,不利于学生建立价值观。因此,在进行物质奖励时,家长或教师一定要掌握好奖励的度,不能因此失彼。
(2)精神层次的奖励。
精神奖励包括受到教师的注意、表扬和鼓励等精神形式的奖励。对于一些学生而言,精神上的鼓励比物质上的奖励更让人心动。这类学生多数为内心较为敏感的,但这类学生受到鼓励时,会更乐于表现。当然,对待所有的学生,教师都要以平等的、鼓励的眼光看待,让学生感到骄傲与自豪,内心充满满足感。所以,当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若能给予学生相应的表扬,会让学生从内心感到快乐,会更加努力,并期待下次能继续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灵活运用奖赏机制,对学生兴趣的提高,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通过一个人的习惯表达,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见,习惯是一个人的外衣,培养一个好习惯,能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学生关于阅读的习惯,才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低、中学段的学生,识字较少,阅读时遇到的阻碍较大,一篇文章往往不能完整阅读,多为连蒙带猜,难以体会其中的乐趣所在,长此以往,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减弱。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的习惯,积累识字数量,并让学生能初步理解文章。只有学生理解文章的意义,才有动力继续进行阅读活动。
其次,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做读书笔记,但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情况不甚理想,学生们普遍不愿意做读书笔记,认为读书笔记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还加重了学生学业上的压力。实际上,通过读书笔记,能为学生积累大量的文字素材,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当学生将这些素材灵活运用的时候,他们的作文水平会大大提升,日常言语表达也会有进步。学生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好处,自然而然便愿意进一步阅读。长此以往,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最后,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国每年的图书出版数量极其繁多,大量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无益处的图书出现在市场上,课外读物的质量可以说是良莠不齐,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在书里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课外读物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学生在日常相处中学会交流,将自己认为好的读物分享给自己的同学、朋友、甚至是教师,并从他人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如此良性循环,大大减轻了学生找书的困难。除此之外,通过与各个同学交换不同的书籍信息,还可以进一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阅读,一起进步。如果学生能让阅读交流成为一种交友的习惯,用好书交到好朋友,久而久之,便会养成一个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教学中,阅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能打好阅读基础,树立起“学以致用”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